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DOC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170480486 上传时间:2021-03-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路基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目的:规范本工区路基过渡段的施工作业,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适用范围:本工区路基过渡段的施工。职责分工:由试验人员进行检测原材料、 成品质量,并作出合格和不合格成果报告书,指导施工。由工程部进行施工方法的控制, 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施工方案进行改进。由安质部进行施工质量和安全控制。编制依据技术标准 / 质量标准: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规定 (铁建设 2005160 号);各路基工点施工设计图。过渡段形式:本工区过渡段类型主要有路基与桥台过渡段、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路堤与隧道过渡段、路堤与路堑过渡

2、段、半填半挖过渡段、以及两桥(隧) 之间短路基过渡段6 种形式。过渡段按填料可分为级配碎石填筑过渡段; 换填混凝土与级配碎石渐变过渡段。过渡段结构类型多,施工工序复杂,需加强施工质量控制。过渡段地基要求在基床范围内变形模量EV260MPa,在基床以下变形模量 EV245MPa。过渡段级配碎石级配范围应满足表1级配碎石范围表 1级配通过筛孔()质量百分率(%)编号50403025201052.50.50.07511009510060 903065205010302 1021009560 903065205010302 1010031009550 803065205010302 10100备注:颗

3、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1、路基与桥台过渡段( 1)填方桥台桥台台尾路基为路堤时,路基桥路过渡段一般采用两次过渡方案,并设置钢筋混凝土搭板。过渡段长度 L=4(H0.4 )3b,并不小于 20m(H 为桥台后路堤高度, b=3.0 5m)。正梯形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加 5%水泥,分层厚度为 15 )、倒梯形过渡段采用 A、B 组填料分层填筑。过渡段范围内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加 5%水泥。地基采用桩板结构处理时,桩板结构与路堤的连接参照填方桥台过渡段。桥台台尾外地面纵坡较陡时, 应从桥台基坑外侧开挖台阶后

4、设置过渡段。过渡段桥台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桥路过渡段填料压实标准见表2表 2 桥路过渡段填料压实标准表填料压实标准地基系数 K30 ( MP/m )动态变形模量 EVd (MPa )空隙率 n( %)变形模量 EV2( MPa/m)级配碎石150502860A 、B 组填料150502860路堤与桥台过渡段示意图1图 1路基与桥台过渡段施工示意图( 2)挖方桥台桥台台尾路基为软质岩、 强风化的硬质岩及土质路堑时, 桥路过渡段采用刚性材料( C15 混凝土或级配碎石掺 8%水泥)与级配碎石渐变过渡,长度不小于 20m。桥台基坑采用 C15 混凝土回填。

5、过渡段的 C15 混凝土(或级配碎石掺8%水泥)厚度 0.72.0m,呈台阶状渐变,同时在混凝土下方换填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加 5% 水泥,分层厚度为 15 )。基底设置复合防排水板,两侧分别设置纵向盲沟,地下水引出至桥台前。 在过渡段以外 20m范围内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加 5%水泥,厚度在 5m范围内由 0.7m 渐变为 0.4m,与一般路堑顺接。桥台台尾路基为硬质岩路堑时, 桥台基坑采用 C15混凝土呈台阶状回填,回填面与路基面等高,可以不单独设置过渡段。( 3)半填半挖桥台桥台台尾路基为半堤半堑时,按照填方桥台过渡段方式, 并结合半堤半堑基床底层换填设置过渡段。2、路基与涵洞过渡段当涵

6、洞顶部至路基面的高度 h2.0m 时 , 在涵洞侧面设置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加 5%水泥,分层厚度为 15 )分层填筑。单侧过渡段长度 L=2H1 2(H1 为涵洞顶面以下路堤高度) 。过渡段范围内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加 5%水泥。当涵洞顶部至路基面的高度 h2.0m 时, 参照桥路过渡段方式,采用全包式的两次过渡方案,过渡段总长度 L=4(H0.4 ) 3b,并不小于 20m(H 为涵洞顶面以下路堤高度, b 不小于 3.0m)。正梯形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加 5%水泥,分层厚度为 15 )、倒梯形过渡段采用 A、B 组填料分层填筑。过渡段范围内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加 5

7、%水泥。当涵洞与线路中线斜交时,应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加 5% 水泥)首先填筑斜交部分, 然后再设置过渡段, 以减少横向刚度差异。涵路过渡段填料压实标准同桥路过渡段填料压实标准表 1。路基与涵洞过渡段见图 2。图 2路堤与涵洞过渡段施工示意图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硬质岩时在路堤一侧设置级配碎石过渡段,过渡段在路堑一侧应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 台阶高度为 0.6m 左右,过渡段范围 20m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加 5%水泥,基床表层以下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加 5%水泥,分层厚度为 15 )分层填筑。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软质岩石、 强风化硬质岩石及土质时设置填料过渡段。过渡段采

8、用纵向挖成 1:2 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为 0.6 米左右 , 并在台阶顶部设置横向排水盲沟 , 回填与路堤相同填料。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填料压实标准同桥路过渡段填料压实标准表,见表 1。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施工示意图见图4。4、路堑与隧道过渡段土质及软质岩路堑与隧道连接处,在路堑基床范围内设置过渡段,采取刚性材料( C15 混凝土或级配碎石掺8%水泥)与级配碎石渐变过渡,长度不小于20m,当路堑长度短于20m 时,按路堑实际长度设置,并与路堑过渡段相连。过渡段的混凝土厚度为0.72.0m,呈台阶状渐变,同时在混凝土下方换填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加5%水泥,分层厚度为15 )。基底设置复合防

9、排水板, 两侧分别设置纵向盲沟, 地下水排入路基地段。度在在过渡段以外20m 范围内的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加5m范围内由 0.7m渐变为 0.4m。硬质岩路堑与隧道连接处,隧道底板开挖基坑采用5%水泥,厚C15 混凝土呈台阶状回填,回填面与路基面等高,可以不单独设置过渡段。5、两桥(隧)之间短路基两(桥)隧之间长度小于150m 地段路基,为使路基与桥(隧)刚度协调匹配,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以下措施。( 1)桥梁与桥梁、桥梁与隧道、隧道与隧道之间短路基长度小于 60m时,按照刚性短路基设计。刚性材料采取 C15 混凝土或级配碎石掺 8%水泥。路堤地段,在基床范围内换填2.0m 厚刚性材料 , 下

10、部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加5%水泥)分层填筑。对于软质岩石、 强风化硬质岩石及土质路堑地段,基床范围内换填 2.0m 厚刚性材料 , 下部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加 5%水泥,分层厚度为 15 )分层填筑或换填。对于硬质岩路堑地段,基床范围内换填 0.7m 厚刚性材料。路堑及低路堤换填底部基底设置复合防排水板, 两侧分别设置纵向盲沟,地下水排入路基地段。刚性路基一般间隔 5m左右及变截面处顶面设置假缝, 深度 15,宽度 6 ,缝内填充乳化沥青,假缝隙槽口可采用锯切或压入方式。( 2)桥梁与桥梁、桥梁与隧道、隧道与隧道之间短路基长度大于 60m但小于 150m时,按照刚性短路基渐变刚度设计,

11、刚性材料同上。对于路堤及软质岩石、强风化硬质岩石及土质路堑地段,桥梁及隧道端各 20m的基床范围换填刚性材料,厚度由2.0m 呈台阶状渐变为 0.7m。硬质岩路堑及其余地段路床表层 0.7m 换填刚性材料,下部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加 5%水泥,分层厚度为 15 )分层填筑换填(硬质岩路堑除外)。路堑及低路堤换填底部基底设置复合排水板, 两侧分别设置纵向盲沟,地下水排入路基地段。刚性路基假缝处理同上。桥隧之间短路基的级配碎石压实标准同表 2 桥路过渡段填料压实标准表。6、路基与侧沟和电缆槽在桥路、隧路过渡段内的过渡连接桥路过渡段: 电缆槽采用高度与宽度渐变过渡, 挖方桥台路基侧的路堑侧沟应伸

12、入桥台台前不小于 5m。隧路过渡段:通信信号及电力电缆槽均采用120 的 Z 字型的转角连接,以满足通信和信号电缆(50 )及电力电缆( 70 )15 倍直径的转弯半径要求。7、过渡段施工注意事项( 1)过渡段路堤的填筑工艺应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级配碎石全部采用厂制集中拌和生产;( 2)填料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应 2h 内使用完毕;( 3)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压实质量应采用地基系数 K30,动态变形模量 EVd,压实系数 K 三项指标控制。( 4)过渡段的桥台、涵洞等建筑物的基坑应采用混凝土或碎石分层填筑,在大型压路机压实不到的部位及台后 2 米范围内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 5)路桥过渡段地基采用打入桩、挤密桩等加固时应先进行过渡段地基加固处理,然后进行桥涵的桩基施工。( 6)过渡段的路基沉降观测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