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语文含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045256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语文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语文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语文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语文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语文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语文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语文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 淀 区 高 三 年 级 第 二 学 期 期 中 练习语 文2014.4本试卷 8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17 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 1-6 题。有一天,忽然意识到,古人比今人多一股冲动:逢高即上,遇巍则攀。奇峰巨顶自不必说,即便丘峦高阁,他们也要上去站一站, “倚槛苍 茫千古事, _”,临风 凭栏,感慨一番。所以,凡山亭江楼,词赋楹句总是爆满。王勃的滕王阁序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崔颢的黄鹤楼、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皆为“高高在上”所得。在古人那儿,登高眺

2、远,_。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高,带 来大势大象,带 来疏旷与飘逸,带来不羁与宏放,带来对生命时空的全景式阅读。因此于诗家墨客而言, “高 处” 具有强烈的召唤力,成了 【 】千年的诱 惑。然而, “登高”又并非文人独嗜,百姓对此亦兴味索然,尤其在九九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更是乐此不疲。秋收毕,仓廪实,人心悦,少不了邀友约醉,醍醐一场。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 【 】,若不去登高望远,游目骋怀, 实在辜负天地、有愧人生。古人登高的去处,一般是山、塔、楼,所以,在一座古城,大凡能将风景揽入怀中的高处,几朝下来,皆成了名胜。 “江南三大楼 ”之黄鹤楼、岳阳楼、滕

3、王阁,皆受驱于重阳雅集、登高览景的欲望,一旦矗起,则声名大噪, “游必于是,宴必于是”。因 为古人认为自己是自然之子,他们心目中有“高”,他们崇高、尊高、仰高。从“登高”意义上说, “重阳” 几乎是个绝版的节日,今人仅视为“敬老节”,无疑让它的美折损大半,伤了筋,动了骨。1.填入文中两处【 】内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A。风糜 良辰 怆(chung) 然 召(zho)唤 B。风糜 良晨 怆(chung)然 召(zho)唤C。风靡 良晨 怆(chung) 然 召(zho)唤 D。风靡 良辰 怆(chung)然 召(zho)唤2.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 分)A

4、。兴味索然 B。乐此不疲 C。游目骋怀 D。声名大噪3.将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 分)A。天开美景风云静 B。过江多少六朝山C。爽气西来两袖清 D。座揽清辉万川月4.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A。既是感悟生命、孜求彻悟的仪式,又是放牧视野、抒发情怀的方式。B。既是感悟生命、抒发情怀的方式,又是放牧视野、孜求彻悟的仪式。C。既是放牧视野、抒发情怀的方式,又是感悟生命、孜求彻悟的仪式。D。既是放牧视野、孜求彻悟的仪式,又是感悟生命、抒发情怀的方式。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与杨炯、陈

5、子昂、骆宾王合称为“ 初唐四杰”,他们开创了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B。在游褒禅山记中感慨“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的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C。江南三大楼吸引了众多文人吟诗作赋,其中关于岳阳楼的诗文就有杜甫的登岳阳楼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D。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提及的赏菊、登高、插茱萸都是重阳节的习俗。6.对“重阳几乎是个绝版的节日”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今人少了登高赋诗的冲动和雅兴B。现在少了百姓庆丰、朋友相聚的欢乐C。今人对“高”的敬仰之情淡薄了D。现在只被视为敬老节,没有了文化内涵7.对下面文段中划

6、线句是否有语病的判断及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 分)写对联、贴对联,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独具特色的一种民俗文化。它在中国的普及程度,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密切,超出其它任何一种文艺形式。老百姓可以不读小说,不听戏,不看电影,唯独不能没有对联。有学者说:“没有一种文学体裁能像对联这样家喻户晓, 能让广大群众所接受。从这一点上说,这份遗产就值得珍视。 ”A.都无语病。B.都有语病:在“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密切”后加上“程度” 一词,把“让”字改成“ 为”字。C.无语病;有语病,把“所”字去掉。D.有语病,在“与中国老百姓的关系密切”后加上“程度”一词;无语病。二、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4 分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袁宏字彦伯,父勖,临汝令。宏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宏在舫中 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遣问焉。答云:“是袁临汝郎诵诗。 ”即其咏史之作也。尚即迎升舟,与之 谭论,申旦不寐,自此名誉日茂。尚为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引宏参其军事。累迁大司马桓温府记室。温重其文笔,专综书记。宏后为东征赋,赋末列称过江诸名德,而独不载桓彝。时伏滔先在温府,又与宏善,苦谏之。宏笑而不答。温知之甚忿,而惮宏一时文宗,不欲令人显问。后游青山饮归,命宏同载,众为之惧。行数里,问宏云:“闻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

8、何故不及家君?”宏答曰:“尊公称谓非下官敢 专,既未遑启,不敢 显之耳。 ”温疑不实,乃曰:“君欲 为 何辞? ”宏即答云:“风鉴 散朗,或搜或引,身 虽可亡,道不可陨,宣城之节,信义为允也。 ”温泫然而止。宏 赋又不及陶侃,侃子胡奴尝于曲室抽刃问宏曰:“ 家君勋迹如此,君赋云何相忽?” 宏窘急,答曰: “我已盛述尊公,何乃言无?” 因曰:“.。 。功以济时, 职思静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 ”胡奴乃止。宏性强正亮直,虽被温礼遇,至于辩论,每不阿屈,故荣任不至。与伏滔同在温府,府中呼为“ 袁伏”。宏心耻之,每叹曰:“ 公之厚恩未 优国士,而与滔比肩,何辱之甚。 ”谢安常赏其机对辩速。后安为扬

9、州刺史,宏自吏部郎出 为东 阳郡,乃祖道与冶亭。 时贤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临别执其手,顾就左右取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赠行。 ”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 ”时人叹其率而能要焉。尝从桓温北征,作北征赋,皆其文之高者。撰后汉纪三十卷及竹林名士传三卷、诗赋诔表等杂文凡三百首,传于世。(取材于晋书 袁宏 传)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率尓与左右微服泛江 率尔:率性、洒脱地B。引宏参其军事 引:指引C。君赋云何相忽 相:代指“家君”D。时人叹其率而能要焉 要:抓住要领9.下列对文中句子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声既清会,辞又藻拔 解释:声音既清

10、越有节奏,词句又极富文采B。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 解释:既然没来得及向您禀告,也就不敢把他的名字写出来了C。时贤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 解释:当时贤士们都会集在此,谢安想用士卒胁迫的办法考验他D。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 解释:就应当宣扬仁德之风,抚慰那里的黎民百姓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袁宏吟诵表现他个人志趣抱负的咏史诗时,被微服出游的谢尚听到而得到赏识,从此声明日渐显扬。B。袁宏因不听伏滔的劝谏而与他产生矛盾,辩论时又从不曲意奉承桓温,因此始终得不到荣升。C。袁宏不愧为一时文宗,他才华出众,著述颇丰,所著的东征赋 北征赋在当时很有影响。D。这篇史传语言生动,人物

11、性格鲜明,即使是次要人物,虽着墨不多也塑造得生动可感、各具特色。11、文中桓温和胡奴提到的“家君” 与“家君作宰,路出名区”中的“家君”意思相同,它是古代的一种称谓,是说话人在外人面前提及_时的尊称。(1 分)12、为什么袁宏能让桓温由“甚忿” 转变为“泫然而止”?请概括回答。(4 分)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2 分。1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 分)(王 )献 之 少 时 学 书 逸 少 从 后 取 其 笔 而 不 可 知 其 长 大 必 能 名世 仆 以 为 知 书 不 在 于 笔 牢 浩 然 听 笔 之 所 之 而 不 失 法 度 乃 为 得之 然 逸 少 所 以 重

12、 其 不 可 取 者 独 以 其 幼 子 用 意 精 至 猝 然 掩 之 而意 未 始 不 在 笔 不 然 则 是 天 下 有 力 者 莫 不 能 书 也 。(取材于苏轼论书)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 4 道题)。(共 8 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王羲之与文人雅士在兰亭集会,那天“_,_”,他们“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 兰亭集序)归隐后的陶渊明,不仅有亲情欢娱、琴书雅趣;春天到来的时候,他还要享受春耕之乐:“_,_。 ”(归去来兮辞)春天也可以用来寄托人生理想,曾皙是这样来表达自己人生理想的:“_,_,咏而归。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苏轼在定风波中用带有

13、春风斜阳等意象的两句诗“_”和“_”,书写了自己经历风雨之后的感受。春天是令人欣喜的,但有时也会引发诗人无限的伤感,陆游看到“满城春色宫墙柳”时发出了“ 东风恶,欢情薄。_,_”的哀叹。(钗头凤)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题。古风( 四十六)李白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当涂何翕忽,失路长弃捐。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 。注:当涂:当权。扬执戟:指扬雄。汉哀帝时朝败,扬雄不愿为官,专心著书。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歌起笔不凡,开篇即从唐王朝一百多年的历史入手,以“ 何赫然”三个

14、字来感叹大唐帝国的繁盛辉煌。B。 “隐隐”写长安城宫阙层层叠叠、连绵不绝,与“ 横三川” 相呼应;“峨峨”则突出这些建筑雄峻壮丽的气势。C。五、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众多宾客簇拥着权势显赫的王侯的场意在表现他们之间的地位悬殊。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纵横,全诗融叙述、描写、抒情为一体,笔墨酣畅,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4 分)“无理而妙” ,是指艺术作品的某些内容不合常理反而能达到一种艺术效果。台湾诗人洛夫也说:有些诗是不讲理的,当理性从诗人的前门进来,灵感则悄悄地从他窗口溜走。如本诗中的“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又如李煜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

15、,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清照的“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等诗句,都体现了“ 无理而妙” 的特点。请任选上面提到的一句诗,也可选取其它诗句,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你对“无理而妙” 的理解。(200字左右,12 分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1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8 题。草莓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水果,但 长期以来价格较高,尤其是春节期间提前上市的就更贵了。草莓的价格不菲有很多原因,除去人力、大棚、育苗等常规成本,还有经过土壤熏蒸等特殊环节带来的成本。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同一块土地种植草莓三年后,再种时植株便不易成活,这就需要换一块土地,重新搭大棚、做土壤熏蒸等前期准备,成本自然就会增加。在一块田地上连续栽种同一种作物,生物学上称为“连作” 。像草莓 这样在同一块土地连作时出现植株成活率、品质、产量降低的现象,叫“连作障碍”。作物产生连作障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大多数植物对营养物 质具有选择性, 连作会导致某些营养物质缺乏,但这可以通过选择性施肥来弥 补。除此以外,作物不能连作的原因还有:化学危害,微生物危害与虫害。大多数情况下,微生物与虫害产生的原因都是由于它们对某种农作物具有专一性,连作导致它们极剧繁殖,从而抑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