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良译作《墓园挽歌》中的问题分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045255 上传时间:2017-1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佐良译作《墓园挽歌》中的问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王佐良译作《墓园挽歌》中的问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王佐良译作《墓园挽歌》中的问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佐良译作《墓园挽歌》中的问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佐良译作《墓园挽歌》中的问题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佐良译作墓园挽歌批评袁湘生(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东莞 523083)摘要:王佐良译所译的诗歌墓园挽歌 ,用的是古诗体,可是连基本的格律都不懂,而且遣词造句也存在各种问题。本文依照古体诗的传统,逐段予以讨论。关键词:格律 押韵 生造词语王佐良译是翻译界的名家。其所译的诗歌墓园挽歌 ,用的是古诗体,可是连基本的格律都不懂,而且遣词造句也存在各种问题,粗糙拙劣的程度,让人颇觉不可思议。下面对这些问题,逐句进行分析。“白昼将残尽,晚钟促落晖。黄犊鸣草原,逶迤缓缓归。田夫荷锄走,赴家意沉昏。玄冥盈天地,孤影立乾坤。 ”评:“残尽” 、 “沉昏” ,生造词语。古人的诗词中,从来不曾有过。 “沉昏”或许要表

2、达的是“昏沉”之意,为了显出文学气质,居然颠倒使用。另外, “赴家”一词也是全无来历,读起来明显觉得生硬。“夕曛逐黯淡,晚景渐暝灭。万化皆偃息,阴肃笼四野。唯见虫旋舞,但闻语切切。牧铃声思睡,催羊入圈歇。 ”评:“夕曛逐黯淡” , “夕曛”就是“夕阳” ,那“逐”又是何意?“逐渐”的缩写?或者说,竟是将“逐渐”分成两半,上一句用“逐” ,一下句用“渐”?“暝灭”又是生造词语。 “暝”是晚上、黑暗的意思, “灭”是消失之意。两个字单独看来,确有关联,放在一起,便不成文字。倒是“冥灭”这个词,从南北朝以来,就屡见于诗词中。 “野”是上声字, “切” “灭” “歇”都是入声,根本不能用来押韵。从这里

3、可以看出,译者对古典诗歌押韵的规则,几乎连一些基本的常识都没有。 “牧铃声思睡” ,铃声岂能思睡?近于打油。“薜荔摇青气,蒙络罩尖顶。栖栖枝上枭,磔磔怨蟾光:窥我私巢久,徘徊未离休。古已长居此,何事扰清幽。 ”评:“顶” “光” ,就算用普通话读,也不押韵。 “离休”是什么意思?“离去” 、 “休(停)止”的缩写?又是生造词语。 “长居此”通, “古已居此”也通,加个“长”字便不通了。“峥嵘耸青榆,蔼蔼立紫杉。翳下多荒坟,隆冒蒿草间。隘隘见方穴,寂寂长眠人。欲问谁偃卧,野夫与村氓。 ”评:“杉”属下平十五咸韵, “间”属上平十五删韵,天差地远,不能押韵。“翳下” “隆冒”都是生造词语,但还算勉

4、强说得过去。 “隘隘”又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表达。古代汉语中虽然确实有这个词,却与“狭隘”之义完全无关,改成“狭狭”就可以了。 “氓”确实是“民”的意思。从字面上看,也许比“民”显得有“文化”一点,但是与“人”字却不押韵。 “人” “民”都属上平十一真韵;“氓”属下平八庚韵。就算用普通话读,氓也是读 mng,与“人”的读音相差甚远。“侵晓花香郁,翦翦风轻唤。茅庐草堂下,家燕语呢喃。司晨雄鸡啼,行猎号角鸣。陋榻一已卧,万声莫能醒。 ” 评:“唤” “喃”一仄一平,不能押韵。 “郁”字不符合表达习惯。这跟“来去匆匆” ,不能为了押韵,就去掉一个字,写成“来去匆”一个道理。其实,古典诗词中, “郁”字确

5、实可以独用,但是后面往往要再跟一个词,如“郁缠绵”“郁嵯峨” “郁盘桓”之类。 “轻风唤” ,不符合中国古典诗歌的表达习惯。风有口乎,岂解唤人?只有在一些“戏作” ,或者杨万里的绝句中才能偶尔见到这样用。姑且当作是出于异化翻译的需要。 “茅庐”即是“草堂” 。两个词连用,便成累句。 “醒”字在古诗词中多作平声用,与“鸣”字押韵。“炉膛火烁烁,主妇忙夜活。烧饭兼添火,此景已不复。娇儿尚学语,哑哑迎父归。爬膝争宠爱,斯景亦难追。 ”评:“膛”字在古诗词中极其罕见。 “炉膛”更是从来没有过。明明用“炉中”就可以了。 “夜活“、 ”烧饭“,大白话。 “忙夜活”可以改为“夜炊爨” 。“活” “复” ,都

6、是入声字,虽然中间相差整整二十个韵部,但勉强也还押韵。“昔往镰刀利,行处皆披靡。瘠土硗薄地,犁沟亦能理。驱驾于南亩,耦耕欢时务。千斤挥巨斧,群林纷鞠伏。 ”评:“瘠土硗薄地” ,重复啰嗦,与前“茅庐草堂”同病。 “鞠伏” ,生造词语。大概又是“鞠躬” “俯伏”的缩写。 “务”是去声, “伏”是入声,不押韵。“妄者莫嘲讽,劳碌终有功。微贱无须叹,家乐可颂扬。蓬户家史短,简略不足耀。权贵或有闻,无为相讥诮。 ”评:“功” “扬”不押韵。 “耀” ,在古典诗词中,特别是单用而又不带宾语,一般就只有“照”的意思。“炫炫之豪族,煌煌之王侯。美貌所招徕,财货所添购。最终皆难免,灰飞烟灭时。荣华何足道,百年

7、归丘垄。 ” 评:“侯”是平声, “购”是去声,只有在普通话中,才算押韵。 “时” “垄”则干脆放弃,不押了。 “美貌所招徕” ,误用“所”字结构。 “财货所添购” ,是“用财货所添购的东西” 。那“美貌所招徕”呢?“用美貌所招徕的东西”?其实,把两个“所”字换成“之”字,便通了。 “最终皆难免” ,特别是“最终”两个字,又成打油腔了。总评:不问内容,不究逻辑,只从字面上看,这篇译诗便有这么多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格律。古体诗不讲平仄,有时甚至要刻意避免平仄,但是最起码要押韵。而译诗中,要么是误押,要么是干脆不押。误押的情况,不排除译者用普通话(大白话)的读音去押韵(用普通话去写古

8、诗,这本身就有点让人啼笑皆非)的可能,那“人” “氓”两个字呢?还有根本毫无关系的“时” “陇”呢?二是措词。译诗中有许许多多生造的词语,有时明明一个很正常的表达,为了显得有水平,也要硬改一番,改得不伦不类,比如“沉昏” 。这些生造的词语,有的不知所云,如“夕曛逐暗淡” ,有的还不惜牺牲押韵,如前面提到的“氓”字。既然是古诗,就必须按照古诗的要求去写,而且还要像古人/诗人一样,一字不安稳,就一刻不能安心,更不用说拿来传世了。不过,这首译诗也决非一无是处,至少在措辞上,比较讲究,虽然时有走火入魔,但可以看出译者读过大量的古典诗词,做过大量的积累。单凭这一点,就远非今日做翻译、研究翻译的人当中,那些不学无术而又喜欢附庸风雅之辈所能及。作者简介:袁湘生 (1988.2) ,男,湖北黄冈,广东科技学院,助教,2011 级硕士,研究方向:文学翻译。详细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西平教师公寓 邮编:523070 联系电话:159169257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