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病句的步骤和方法(定稿)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70417872 上传时间:2021-03-0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辨析病句的步骤和方法(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辨析病句的步骤和方法(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辨析病句的步骤和方法(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辨析病句的步骤和方法(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辨析病句的步骤和方法(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辨析病句的步骤和方法(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辨析病句的步骤和方法(定稿)(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辨 析 语 病的步骤与方法,高考专题复习,一、辨析语病的步骤 辨析病句是修改病句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正确的辨析病句,才能有效地修改和消灭病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快速而又准确地辨析病句一般有三个步骤: (一)将句子先读上一两遍,凭语感感觉一下句子是否正确,这样发现病句自然是最快捷最理想的。可是高考试题中的病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不是很容易就能看得出来的,那么,我们就必须走下一步了。 (二)从语法角度分析。之所以先语法而后修辞、逻辑,是因为语病中语法错误占的比例最大。另外,即使不是语法错误,分析一下句子结构对把握句意也有一定的好处,便于我们再作修辞、逻辑的分析。 (三)如果一个句子在语法上看不

2、出什么毛病,就应再从修辞、逻辑角度检验,主要看它是否合乎事实、情理,二、辨析病句的方法 辨析病句就是对病句的辨别和认识,要想快速而准确的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名著,增强语感外,掌握一定的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一)语感审读法。 (二)筋脉梳理法。 (三)逻辑分析法。 (四)造句类比法。 (五)规律标志法,一)语感审读法。 在审读过程中,从语言的感性认识上觉察语句是否有毛病,如果觉得句子别扭,就再作分析比较,从而找到语病之所在。用这种方法做题,要做到胆大心细。胆大就是要敢于大胆地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心细就是要有仔细分析和查找语病的耐心,二者需要相辅相承,不可偏废。 如

3、:“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后,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变了样子”。 我们一读总感觉到不顺畅,缺少了什么,实际上这个句子是一个中途易辙的病句,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新说起。像类似的句子,我们一般凭语感就能判断出来,二)筋脉梳理法。 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份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定语、状语、补语),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如:“教育战线肩负着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历史任务”这个句子,凭语感很难看出有什么错误。 但通过划分句子成分,我们很

4、容易发现这个句子中的定语出了问题,即“大批”与“队伍”搭配不当,三)逻辑分析法。 有的语病不好从语法上查,这时要从事理上对其进行分析,看其是否违反事理。进行逻辑分析,要注意从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多个侧面进行分析,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如:“不论什么人,只要肯下苦功夫,就能成才”这个句子,读起来通顺,语法上找不到错误。 经推敲,就会发现句子把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误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要把“只要”改为“只有”,把“就”改为“才”,句子就没有毛病了,四)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从语法、事理等方面不好断定,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造一个常用的句子,经过分析比较,从而确定该句是否有语病

5、。 如: “围墙用的是红砖砌的”这个句子,读起来有点别扭,是否有毛病还拿不太准。 这时,人们可以仿照一些句子:“文章用的是英语写的”“衣服用的是布做的”,我们可以知道这两种说法是错误的,这样就能推断出那个句子是错误的,五)规律标志法。 有些句子本身具有一定的标志,其语病往往就出现在那些有标志的部位。 如: 有多个否定词的句子,往往出现否定失当的错误;出现了“忌”“禁止”“防止”“预防”等词的句子,其错误也往往出现在否定失当上; 有“能否”“是否”“成败”等词语的句子,往往出现一面与两面不能对应的错误; 介词出现在句首的句子,往往出现介词掩盖主语的错误; 概念并列时往往出现包容与交叉的关系等等。

6、 做题时,可根据这类句子的特点,准确地找到错误所在,从而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1、“望”见句中有并列词或并列短语时,要检查这几个概念是否相互包容或各项能否与前后相关成分搭配。 (1)并列短语顾此失彼不完全搭配。 如: 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1999年高考题) (2) 多个并列短语前后照应不当。 如: 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1994年高考题) (3)并列短语不能并列 从逻辑上来说,两个概念如存在种属关系,是不能并列的。 如: 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

7、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2000年高考题,1、“望”见句中有并列词或并列短语时,要检查这几个概念是否相互包容或各项能否与前后相关成分搭配。 (4)并列短语顺序不当 并列短语中的几个短语虽然是并列的,但也有个逻辑上的前后顺序,请看下面句子: 制作精良、选料上乘的“葵花牌”动物粉含有强化人体机能的多种营养成分。(1989年高考题) (5)并列短语造成歧义 并列的多个人或物同时出现,可能导致涉及的对象不明确,就使句子有多种理解,产生了歧义,如: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发表存入了两家银行。(1998年高考题) 总之,大凡句子当中出现并列短语,我们要全面

8、考察它是否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语病,2、“望”见以介词开头的句子,要检查句子是否缺主语。 例: (1)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提高了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 (删去“通过”,“这次学习”作整个句字的主语。) (2)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删去“经过”,“老主任”作整个句子的主语,3、“望”见句中有“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时,要检查人一面或两面的搭配问题。 例: (1)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内外投资,建设好基础设施,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办好乡镇企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

9、重要途径。 (后面“能否”两面对前面一面。) (2)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前面“好坏”是两面,后面也应在“生产”前加“能否”,形成两面,4、“望”见句子有关联词,要检查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颠倒或关联词是否配套使用或分句间语意自然形成的关系,是否与关联词所表达的关系相符。 例: (1)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前。本句“他”应移到“如果”后) (2)只要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有些关联词必须配套使用。如,“只有才”就不能用作“只有就”。) (3)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

10、极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两个分句间是转折关系,不是条件关系,应将“不管”改为“尽管”,5、“望”见句子含有“否定”词,要考虑是否误用多重否定。 例:这青山绿水、茂林丰田,对于这些老弄垦队员来说无疑不是青春汗水的结晶。 (双重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肯定句式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否定句式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类似“无时无刻”“不明不白”等格式的词表达一重否定意思。本句应去掉“不”。) 6、“望”见句子中有“与”、“和”、“对”、“对于”时,要考虑主客位置是否倒置。 例: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应该是“今年”和“去年”比较,7、“望”见句子的谓语是

11、“是”、“成为”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是否一致。 规律:谓语是“是”等词时,主语和宾语应该都表示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或都表示行为活动。 例:今年全国招收的自费生,是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最多的一年。 (删“一年”或删前面“全国招收的自费生”) 8、“望”见句子里有代词,可考虑代词是否指代不明。 例: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这方面”指代不明,9、“望”见句子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可以考虑语序是否不当或是否产生歧义。 例:优秀共产党员,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的女儿吉瑞芝给我们作了一个生动的报告会。 (“优秀共产党员”应移到“女儿”后)

12、 10、“望”见句子出现数词和集体概念的名词时,考虑是否搭配。 例:想起过去500多个岁月,我不禁流下了眼泪。 (“500多个”不能修饰集体概念的名词“岁月”,改为“日子”,11、“望”见句子有“关于”、“对于”、“对”,考虑是否混淆了三个词的用法。 例:3月报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大事都作了详细报道。 (“对于”,介词,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对”,和“对于”的用法差不多,但是“对”所保留的动词性较强,因此有些用“对”的句子不能改用“对于”;“关于”,表示关涉,有提示性质。本句的“关于”就应该为“对于”。) 12、“望”见句子

13、中有谦辞和敬辞时,要考虑是否用错对象。 例: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笑纳”指自己送的东西请别人收下。,13、“望”见句子中有数量词要检查是否搭配不当或语序失当或歧义。 例: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工人献计献策的积极性。 (“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歧义。) 14、“望”见句子中有副词如“十分”、“非常”、“很”、”过分“等,要检查是否语义的重复。 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 (“溢美”这个词本身的意思就是“过分地赞美”。再加上“过分”就造成了语意的重复。,15、“望”见一些特殊短语,

14、要思索我们平时的表达是否正确。 1、“目的是为了”。这个短语中“目的”和“为了”都表示“目的”,从而造成用语的重复,必须删掉其中的任意一个。 如: 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是为了摧毁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基地,还希望通过军事打击除掉萨达姆。 2、“大多以为主”。“以为主”中隐含了“大多的”意思,也是用语上的重复。也应当删除其中的任意一个。如: 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大学里的青年师生为主的,企业里的设计者也有,3、“减少了倍”。汉语里“倍”是“多于”的意思,所以“减少”是不能用“倍”的。“减少”只能用分数(百分数或“成”),但我们平时的电视里、报纸上、广播中经常可以看到

15、或听到这种说法,但这是不科学的。应该予以纠正的。 如: 该站平时的日客运量都在两三万人,但今年由于受“非典”等因素的影响,日客运量只有六七千人,比往年减少了三倍。(应改为“减少了70%”或“减少了七成”,4、“约左右”、“近左右”;“余左右” 这三种形式,前两个中“约”和“近”都是“接近”的意思,“接近”就是“不足”的意思,也就是不超过某个数量,而“左右”则有“接近或超出”两个意思,因而造成语意的矛盾。“余”是“多出”某个数量的意思,和“左右”表达的意思也是矛盾的。所以这类情况都是不规范的用法,都应当予以纠正。 例如: (1)、据一项最新调查,我国约近65%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国

16、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2)、该县工商部门一年内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价值在十万元以上的大案十余起左右,5、“达多(以上)”、“达以下”、“超过以上” 在这两个短语中“达”是指向上或向数量多的到达某点,其本身含有“多于”之意,所以第一个短语中的“多(以上)”是多余的,而第二短语中的“以下”则是和“达”矛盾的。第三个短语所犯的“重复多余”和毛病。不能这样使用。 例如: 、河埠大桥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载重量达10吨以下 、据北京市体检中心的统计,去年北京市参加高招体检的考生共84362人,专业受限的占18%,多达6900多人以上,当然了,掌握了以上的这些要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句的判识问题,因为这些东西只能概括出病句成因当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同学们不要把当成金科玉律,不能仅限于此,只能把它当成一个参考。但是我认为,这些语病在重要考试或平时的训练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所以就把它做了简要的归纳分析,希望能帮助我们的考生提高一下病句判识的准确率,增强我们应对病句题的信心,辨析病句要仔细,雾里看花莫慌神。 基础语法记心中,再察病源寻类型。 理解词语看结构,重视语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