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能力训练2(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70417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能力训练2(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能力训练2(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能力训练2(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能力训练2(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能力训练2(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能力训练2(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能力训练2(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能力训练 2(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纵囚论欧阳修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

2、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

3、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义行于君子 行:推行B罪大恶极,诚小人矣 诚:的确,确实C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乌:怎么,哪里D不逆情以干誉 干:求取,谋求解析:行:表现,体现答案: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解析:”都是动词,“窥测”之意。期”是动词“希望,要求”,句是名词“期限”;是以”是倒装,正常语序为“以是”,可译为“因此”,句是正常语序,译为“这是拿”;而”是连词“假使” ,句“而”是连词“然后”。答案: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

4、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译文:_(2)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译文:_答案:(1) 在唐太宗即位后的第六年,审查了判处杀头的三百多名死囚,下令释放他们回家,约定时间让他们到时候自己归来接受死刑。(2)又怎么知道死囚们在被释放回去的时候,没有想到他们只要自动归案就必定获得赦免,所以又归来的呢?4简要阐述欧阳修对唐太宗“纵囚”的看法。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答:_答案:作者认为唐太宗“纵囚”一事是不近人情,不可为常法的,是一种“上下交相贼”的行为,指出国家的法制必须“不立异”“不逆情”。参考译文:信用、道义应该体现在品德好的人身上,徒刑、死罪应

5、该施加在品德坏的人身上。刑罚重到判处死罪的,一定是罪大恶极,这又是品德坏的人当中特别坏的人。宁肯为正义而死,不肯随便侥幸地活着,因而把牺牲性命看成回家那样自然,这又是品德好的人当中尤其难得的人。在唐太宗即位后的第六年,审查了判处杀头的三百多名死囚,下令释放他们回家,约定时间让他们到时候自己归来接受死刑。这是拿品德好的人难以做到的事情,要求品德最坏的人一定要做到。那些罪犯到了期限,终于自动归来,没有一个超过期限的。这是品德好的人难以做到的事,却成为品德不好的人容易做到的事,这难道合乎人之常情吗?有的人说:罪大恶极,的确是品德极坏的人了。(但是,) 等到施行恩德来对待他,可以使他转化成为品德好的人

6、。因为恩德能深入人心,并迅速地改变人的行为,就有这样的例子了。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我说:唐太宗之所以做这件事,正是为了追求这种以德服人的好名气呀。然而怎么知道唐太宗在释放死囚的时候,没有想到他们一定会回来希望赦免,所以释放他们的呢?又怎么知道死囚们在被释放回去的时候,没有想到他们只要自动归案就必定获得赦免,所以又归来的呢?如果是唐太宗料到死囚们一定会归来才释放他们,这就是上面窥测下面的心情;如果是死囚们料到唐太宗一定会赦免他们才又归来,这就是下面窥测上面的心思。我只看到上面和下面互相窥测来凑成这种美名,哪儿有所谓施舍恩德的皇帝和那知道信义的罪犯呢?否则(不这样说/换句话说)

7、,唐太宗对全国人民施行恩德,到这时已有六年了,尚且不能使品德坏的人不干最坏的事,不犯最大的罪;却用一个短时间的恩德,就能使罪犯们视死如归,而且坚守了信用和道义。这又是讲不通的论调呀。既然如此,那么怎样做才对呢?我说:释放一批死囚,如果他们到期归来,就杀掉他们,不要赦免。然后再释放一批死囚,如果他们又归来,那就可以知道确实是被恩德感召的了。然而,这是肯定没有的事情。至于释放后能归来就赦免他们,可以偶尔这样做一次。假如一再这样做,那么杀人的都可以不偿命了,这能作为治天下的正常法制吗?不能推行正常的法制,难道是圣人的法制吗?因此,唐尧、虞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舜、夏禹、商汤、周文王

8、的法制,一定要以人情为根本,不标榜特殊来显示高明,也不违背人情来追求名誉。丽的词句”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散文的美,不在乎你能写出多少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亦不在于多少典丽的词句,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典丽的词句_解析:题目要求以“典丽的诗句”开头重新组合句子,对原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解答这个题目的关键是对前一个分句进行重新组合。所以转换时应把“典丽的词句”和“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作为并列意义放在一起,这样,只要将原文段的前两个分句进行倒置,适当调整个别词语就行了。答案:典丽的词语、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用得多并不意味着散文就美,散文的美

9、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6假如你给三年级小学生讲述下面一段文字画线部分的内容,请根据三年级小学生的特点,重新对其进行表述。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 80 字。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在以课业负担重闻名的中国,孩子们鲜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精力。一项针对中美儿童的阅读调查称:中国儿童能够独立阅读的年龄,比美国儿童晚了 4 年,阅读量仅及美国儿童的 1/6。功利性阅读,正在影响着孩子们的阅读品位,甚至造成他们对读书的反感。答:_解析:给三年级的小学生讲述画线部分的内容,一定把“独立阅读”“阅读量”等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具体形象的语言;二要把书面语言转换成口头语言;三要注意语气的亲切。答案:如果我们中国小朋友 10 岁不需要老师或者父母指导,自己能读懂课外书,那么美国小朋友 6 岁就做到了这一点;如果我们中国小朋友一年读 1 本课外书,那么美国小朋友一年就读了 6 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