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能力训练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70416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能力训练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能力训练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能力训练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能力训练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能力训练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能力训练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能力训练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单元能力训练 1(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拓展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题目。六国论(节选)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向西,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

2、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六国论(节选)李桢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逾于秦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据有) 形便(地理形势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窃怪天下之诸侯

3、窃:私下B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咎:过失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摈:排斥,抵御D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困:困窘解析:B 怪。答案: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项,连词,却,但,表转折。B 项,动词,作为/ 动词,成了,作为;C 项,连词,来/介词,因为;D 项,助词,的/ 代词,它。答案: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苏辙和李桢认为六国灭亡原因的是( )最新海量高中、析:A 项没有写明具体原因,只是说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之事。B 项 是结果,并非原因。C 项和 都是六国灭亡的原因。的是秦国,是假设的情况,亦非六国灭亡原因。答案: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

4、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B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摈秦,“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据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解析:A 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答案: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译文:_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_(2)彼秦者将何为哉?译文:_(3)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译文:_(4)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译文:

5、_答案:(1) 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齐、楚、燕、赵四国在自己境内休养生息。(2)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3)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4)所以终于自己的力量逐步削弱,而走向灭亡。参考译文:六国论(节选)苏辙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考虑,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韩、魏是不能单独抵

6、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齐、楚、燕、赵四国在自己境内休养生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采用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

7、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乘虚而入来吞并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六国论(节选)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李桢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不能一味责怪秦国。在这个时候,山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 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 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不断,战祸连年不绝。假使据有的地理形势有利,如秦国,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那么六国当中的任意一国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所以终于削弱了自己的力量,而走向灭亡。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情谊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适时。_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做这样的题,要找准句式,化仿句为填空,仔细审准题目的隐含条件,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反复斟酌修饰词语。答案:(示例) 生活就像一本书,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厚薄,而在于启迪;胸怀就像一片海,重要的不在于它的深浅,而在于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