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70369258 上传时间:2021-03-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公共管理学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选]公共管理学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选]公共管理学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选]公共管理学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选]公共管理学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公共管理学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公共管理学复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管理复习题第一章导论1、什么是公共管理?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2、简述公共管理的性质。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的正当性;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6.公共管理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7.公共管理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公共管理者

2、视为职业的实践者。3、简述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原则与目标。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公共管理的主体:各级政府;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公共管理的客体:政治事务;经济事务;社会事务;公共管理的环境:经济体制形态;政治体制形态;社会体制形态公共管理的原则:人本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均衡性原则;效能性原则公共管理的目标:管理目标具有两重内容,一是预期结果;二是达到这一预期结果所应采取的管理措施。4、简述公共管理发展的时代背景。(参见课件)(1)政府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角色的膨胀以及社会对政府的不满(2)经济因素与财政压力(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4)新右派学说与保守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5、简述

3、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波兹曼:公共政策途径;企业管理途径6、公共管理的特质以及与私人部门管理的区别有哪些?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7、简述胡德对新公共管理的归纳。即时的专业管理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强调产出控制转向部门分权转向竞争机制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8、简述法汉姆与霍顿对新公共管理的归纳。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亦即在设定政策目标及阐明政策议题时特别强调战略管理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其目的在于使政策制定与执行相分离,并且对服务的传输都必须建立起一个赋予责任的

4、行政单位。改变组织结构,促进官僚体制更为扁平化,授权给管理人员,以利绩效目标的实现。4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发展绩效指标,使组织的成就能够被加以比较和测量,并据此进一步提供信息来作为未来决策的参考。改变现有的公共政策,使公共组织能从传统公共服务价值所支配的文化中转换为“新公共服务模式”,强调与市场及企业价值相适合的文化。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其目的在于淡化集体主义的色彩而采取个人主义的途径,包括寻求员工的支持和承诺,来持续地进行结构与组织的变革。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及学习的公共组织,并发展一种将大众视为顾客、消费者及市民的“公共服务导向”,公共服务不再由专业的供给者来支

5、配,而是以回应人民真正的需求来提供公共服务。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9、简述新公共管理的内涵。从总体上来看,新公共管理以自利人(Self-interest)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点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10、试述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关于回应维持宪政秩序和政府稳定的问题;关于如何在公共管理领域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问题;关于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以促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问题;关于回应全球化的挑战问题;关于如何平衡目前及最近

6、未来与较长远未来的需要;关于如何应付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问题;如何应付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关于重振政府治理能力问题;关于如何发展有效的组织体制问题;如何构建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模式问题;公共管理如何应付复杂、不确定与变革的管理;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第二章公共管理主体1、简述公共组织及非公共组织的含义及其区别。公共组织: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非公共组织:非公共组织一般不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它们所追求和维护的是组织成员的私人利益。企业是典型

7、的非公共组织。2、简述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1)物质要素:人员(主体、核心);经费(必要要素);物质设备(物质基础)(2)精神要素:目标;责权结构;人际关系3、简述公共组织的性质。社会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主动性4、简述非营利组织的概念。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公众的非官方性组织。非营利组织具有正式组织性、民间性、非利润导向性、自主管理性、自愿性和公共性的特点。5、简述科层制的基本特征。1、根据通过正式考试或者训练和教育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中的所有成员;2、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3、管理者领取固定的“薪金”,他们是“专职的”公职人员;4、管理者不是他所管辖的

8、那个企业的所有者;5、管理者要遵守有关其官方职责的严格规则、纪律和制约6、简述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内容。1、公共组织职能的变革()从职能作用的领域来看,公共组织由以政治职能为重心,逐渐向以经济职能、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科技文化职能为重心转移()从职能作用的性质来看,公共组织由保卫性、统治性职能为主向管理性、服务性职能为主的方向转移()从职能的分化程度看,公共组织的职能由混淆不清向高度分化转变()从职能的行使方式看,公共组织由人治为主转向以法治为主、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2、公共组织结构的变革横向部门结构:由重决策与执行部门而轻监督、咨询、信息等部门的倾向,向重咨询、信息、监督部门

9、转变,力求与决策、执行部门相平衡;政府将微观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增强其宏观管理的职能。纵向层级上,整个公共组织结构有着从集权式、尖塔型的结构形式向着分权式扁平型的结构形式发展的趋势。3、公共组织权利关系的变革公共组织权力关系的变革,在对一般事务管理上是从集权型走向分权型,而在对宏观事务的管理上是从分权型走向集权型。公共组织向社会组织还权: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还权于社会是大势所趋;横向分权:公共组织的权力体系逐步由单纯的直线型权力关系向直线权力关系和参谋权力关系并存的状态转变。纵向分权:在权力分配上,体现集权与分权相融合的趋势.7、试述传统科层制组织及其困境教材138-1428、如何成为一个有效

10、的公共管理者?教材40-429、简述弹性组织设计及学习型组织第三章公共政策1、公共政策的含义。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为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的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的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2、简述公共政策的作用。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它告诉人们要以什么为标准,应该做哪些事和不该做哪些事;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具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直接引导,二是间接引导。公共政策的导向

11、功能从作用结果看,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2、管制功能:(1)积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正激励原则,即对某种行为加以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以刺激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频率,从而达到减少其反向行为的目的。(2)消极性管制: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负奖励原则,即对某种行为加以物质或精神方面的惩罚,以抑制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从而达到有效管制的目的。3、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还常常表现出其特有的倾斜性。4、 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

12、本质特征;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样一个问题;政策的这种利益分配功能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3、简述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看课件)4、简述目标群体之所以能够接受和服从某一项政策的原因。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2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3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4对成本收益的权衡:5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6避免受到惩罚:7环境条件的变化:5、简述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关系。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二者存在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其次,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

13、再次,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最后,公共政策也不是完全消极和被动的,它对政策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反作用。6、简述政策合法化的含义及与法律化的区别。所谓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7、简述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方式。(1)建立民意调查制度。(2)信息公开与新闻媒体的介入。(3)举行公开听证会。(4)院外集团与游说制度。(5)公民请愿与公民投票。(6)协商谈判制度。8、政策执行的含义。政策执行界定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

14、、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9、简述政策执行的过程。1.公共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1)加强政策认知(2)制定执行计划(3)进行物质准备(4)做好组织准备(5)注意制度配套2.公共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环节包括政策宣传、政策试验和政策全面推广三层次。3.公共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政策执行总结是对政策执行信息反馈和执行情况的回顾、检查和监测,为政策评估提供重要资料。政策执行总结包括两个环节:(1)政策执行监测(2)政策执行再决策10、试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及治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改革开放以来

15、,地方政府的自主权不断扩大,地方利益不断膨胀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或下级组织以自身的利益为准,对于中央和上级的政策,进行选择、变通、象征甚至抗拒执行。1、表现:你有政策、我有对策替换式执行;曲解政策、为我所用选择式执行;软拖硬抗、拒不执行象征式执行;搞土政策附加式执行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成因中央与地方利益、上级和下级利益的矛盾。跑部钱进、讨价还价。政策本身的缺陷:政策不科学、政策不配套、政策不稳定、政策有漏洞。政策执行主体的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驱使。政策执行监控不力,政策执行责任追究制不健全、贯彻不力。政策执行主体的“自由裁量权”没有法律规范,权力太大。从制度上解决中央和地方的事权统一问题。只要中央政策、宏观政策没有否定和禁止的,地方政策、微观政策都可以实施。加强政策研究,使政策科学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做到政策之间相互配套衔接,既不冲突,也无空白。严格规范政策执行者的“自由裁量权”。加强监督、从严治政,建立健全政策执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政策执行者素质,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维护中央政策的权威和统一。11、简述政策评估的功能。1、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未来走向的主要依据;3、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4、政策评估有利于促进政策的科学化进程。12、简述政策评估的标准。同一项政策而言,选择不同的评估标准,很可能会得出完全相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