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暑假作业第17天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70316641 上传时间:2021-03-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暑假作业第17天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暑假作业第17天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暑假作业第17天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暑假作业第17天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暑假作业第17天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暑假作业第17天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新教材高中生物暑假作业第17天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7天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生物在生存发展中,形态结构会发生一些与环境相适应的变化。下列生物的特征不是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是()A.骆驼一般不出汗,而且尿液非常少B.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C.仙人掌茎变得非常肥厚,叶呈刺状D.荷花的叶子大而宽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3.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有的物种只生存了极短的时间就灭绝了,这是因为()A.该物种没有变异B.该物种是进行无性繁殖的C.

2、缺乏有适应性价值的可遗传的变异D.人为因素造成其灭绝4.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没能解释的问题是()A.生物进化的原因B.说明物种是可变的C.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及多样性D.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5.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狼的性状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6.下列对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具有挑战性的事

3、实是()A.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大批无翅昆虫B.长期使用杀虫剂,不但没有消灭害虫,害虫的抗药性反而越来越强C.化石研究表明,云南湛江地区寒武纪地层中大量新物种的产生大约只用了200万年,这在几十亿年生物进化史上只能说是“一瞬间”D.研究发现,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之间的相同的基因非常多,不同的基因只是少数7.如果将热带雨林中的植物移栽到荒漠中,不久就会死亡,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的生活环境发生改变,生物就会死亡B.生物的生存环境被破坏了C.每种生物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D.环境改变了生物8.肺鱼在夏季如遇池塘干涸,常藏身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苏醒”。下列各项均是对这一现象的解释,

4、其中不正确的是()A.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环境迫使肺鱼产生这种变异D.肺鱼与环境长期斗争的结果9.下列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正确的一组是()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是定向的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生物的新类型A.B.C.D.二、非选择题10.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回答:(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_;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作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作_。(2)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

5、起了_,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抗药性状逐代_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_是不定向的,但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3)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4)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是一个_的过程。11.(能力挑战题)某种果蝇是家禽的致命性寄生生物,在一实验室里,用杀虫剂和电离辐射分别处理这种果蝇的两个数量相同的群体,电离辐射能导致雄果蝇不育,实验结果如图: (1)图中属于电离辐射对果蝇处理的曲线为_。(2)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群体中的个体在短期内迅速减少,但从处理后的第3代开始个体数量逐

6、渐回升,这是因为群体中少数的个体具有_,能_杀虫剂这个环境,在定向的_中得以生存,继续繁殖具有_的后代。(3)用电离辐射使雄性果蝇不育的处理方法,在遗传学上称为_。(4)电离辐射比杀虫剂消灭果蝇的方法除效果好外,还可防止_,这对保护环境是有利的。12.科学家对某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1)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A.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B.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繁殖能力弱C.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2)图中“中间体色的蟹多,其余体色的蟹少”体现了达尔文_的

7、观点。(3)若图中深体色的蟹数量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暑假作业高一年级轻松提升生物第17天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选D。骆驼一般不出汗,而且尿液非常少,是与它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地区相适应的,是储存水分,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在沙漠地区,极度缺水,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有利于吸收土壤深层的水分,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仙人掌一般生活在沙漠地区,环境干旱,仙人掌茎变得非常肥厚,叶呈刺状,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荷花的叶子大而宽,有利于水分的散失,不是与干旱环境相适应。2.【解析】选C。拉马克提出生物是进化而来的,但没有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8、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也是其进化学说的主要缺陷;拉马克学说是最早提出的比较完整的生物进化学说;拉马克学说虽然否定了神创论,但真正摆脱神学束缚,走上科学道路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3.【解析】选C。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可知: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有的物种缺乏有适应性价值的可遗传的变异,故生存的时间极短。【易错警示】(1)本题易错选A:误认为被淘汰的生物无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物种中生物个体之间存在变异现象。(2)本题易错选D:审题不仔细,没看清“极短的时间”。由于有的物种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灭绝,因此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4.【解析】选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

9、原因,生物的适应性及多样性,但是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5.【解析】选B。由于生活环境、食物的来源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原始狼群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狼群,而且它们都朝着适应各自的环境方向发展,这也说明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6.【解析】选C。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大批无翅昆虫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符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由于杀虫剂的选择作用,害虫的抗药性反而越来越强,是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的结果,符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C符合题意;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之间的相同的基因非常多,说明他们具有共同的祖先,符合达尔文的进化理论。7.【解析】选C。生

10、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但并不是生物对任何环境都能适应,当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生物的适应能力,生物就会死亡甚至导致物种灭绝,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热带雨林分布在常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繁多。沙漠干旱缺水,不适于植物生长,因此植物稀少;如果将热带雨林中的植物移栽到荒漠中,植物就会因不适应这种缺水的环境而死亡。所以,每种生物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8.【解析】选C。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肺鱼能进行夏眠度过干旱的季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9.【解析】选B。达尔文学说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而题目中的含义是与之矛盾的。实质上是说变异都是适应性的,也就是定向的,与题目中是一致的。这

11、样排除和,故选B。二、非选择题10.【解析】(1)细菌群体中对青霉素本来就存在着抗药性,青霉素起了选择作用,没有或抗药性差的个体被杀死,抗药性强一点的个体生存下来。(2)选择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由于青霉素的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的细菌被保留下来,细菌抗药性越来越强。(3)具有抗药性对细菌来说是有利变异。(4)细菌抗药性的形成过程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答案:(1)差异不适者被淘汰适者生存(2)选择作用生存斗争积累变异自然选择(3)有利(4)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11.【解析】(1)分析可知,使用电离辐射处理的是曲线B。(2)因为果蝇种群中本来

12、存在着抗药性个体,使用杀虫剂后,少数个体能适应含有杀虫剂的环境,在自然选择中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不抗药性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很小,因此从处理后的第3代开始个体数量逐渐回升,并随着时间延长种群数量超过原有水平。(3)用电离辐射导致雄性果蝇不育的处理方法,在遗传学上称为人工诱变。(4)电离辐射比杀虫剂消灭果蝇的方法除效果好外,还可防止农药污染环境。答案:(1)B(2)抗药性适应自然选择抗药性(3)人工诱变(4)农药污染12.【解析】蟹的体色有多种表型是生物变异的结果,某一性状的出现不是新形成的适应性更强的性状。中间体色的个体数目明显占优势是因为与环境相适应(容易获得食物,不容易被天敌捕食等),某种性状的生物个体数目少不是某一固定因素造成的。答案:(1)A(2)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3)深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