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70316630 上传时间:2021-03-0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3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突变与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D. 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详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

2、进化的方向,A错误;B、生物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结果,B正确;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性的,环境选择具有适应性变异的生物,C错误;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和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来,但在经常遭到暴风雨袭击的岛屿,这种突变类型因不能飞行,而未被大风吹到海里淹死,这一事实说明( )A. 突变具有低频性B. 突变具有普遍性C. 突变的有利还是有害不是绝对的D. 突

3、变具有随机性【答案】C【解析】【分析】由“残翅和无翅的突变类型,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来,但在经常遭到暴风雨袭击的岛屿,这种突变类型不能飞行,而未被大风吹到海里淹死”知道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由生物生存的环境决定。【详解】A、自然突变的频率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但是题干信息不能说明突变频率,A错误;B、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自然突变能发生在所有生物的所有基因,材料只能说明有翅昆虫的突变,B错误;C、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由生物生存的环境决定,C正确;D、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其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的不同部位,

4、材料中没有涉及,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发生时期、特点、种类、原因及意义等基础知识,重点理解基因突变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这题的关键要根据材料选择。3. 在一个种群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A. 24% 72%B. 36% 64%C. 57% 43%D. 60% 40%【答案】D【解析】【分析】已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

5、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详解】由题意知,AA=24%,Aa=72%,aa=4%,因此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为:。故选D。4.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下列关于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没有解释生物遗传变异的本质B. 推翻了物种不变论和神创论C. 长颈鹿具有较长的颈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 摒弃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答案】D【解析】【分析】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基础)、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和变异(内因)、适者生存(结果)。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

6、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A、达尔文没有科学的解释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A正确;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打击了神学统治的根基,B正确;C、长颈鹿具有较长的颈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奠定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吸收了拉马克进化论的一些观点,D错误。故选D。【点睛】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

7、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新的物种就形成了。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B. 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C. 内环境可以帮助机体运输营养物质D. 内环境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可作为某些疾病的诊断依据【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这种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详解】A、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无

8、内环境,A正确;B、红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即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B错误;C、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正确;D、血浆中甲胎蛋白、尿素、葡萄糖等的含量可作为某些疾病的诊断依据,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组成、调节机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图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B液中的物质只能来源于A液B. B液中的所有物质都可以进入到A液中C. A液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D. 红细胞和组织细胞所处内环境的蛋白质含量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1、分

9、析题图:图示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其中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内环境。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血浆B可以来自组织液,也可以来自细胞内液和淋巴,A错误;B、血浆B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通过毛细血管的,

10、进入A组织液,B错误;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差异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组织液A中蛋白质含量较少,C错误;D、红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识别图中各符号所代表的结构或物质并作出准确的判断。7.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尿毒症和在寒冷中的战栗都属于稳态失调B. 内环境的稳态有利于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C. 维持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正常运行D.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稳

11、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中含有H2CO3与NaHCO3、NaH2PO4与Na2HPO4等缓冲对,对调节内环境PH的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详解】A、寒冷环境中,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不属于稳态失衡引起机体功能紊乱,A错误;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正确;C、内环境的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C正确;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

12、的各项理化指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是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 存在细胞间的信息传递C. 受激素调节的影响D. 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答案】D【解析】【分析】1、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

13、系(1)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详解】A、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A正确;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说明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C、某些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C正确;D、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是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比较并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识记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

14、键。9.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细胞内的Na+含量往往多于细胞外B. K+内流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C. 静息电位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有关D. 兴奋传导方向始终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一致【答案】C【解析】【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

15、、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详解】A、神经细胞中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钠离子内流是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A错误;B、 K+外流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错误;C、静息电位的产生时细胞膜内外离子的分布为外正内负,与钾离子外流有关,C正确;D、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原因,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0.下列关于人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大脑皮层不能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B. 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C. 人脑还具有学习、记忆、思维等高级功能D. 大脑皮层S区受损的患者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