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泰山等景区管理体制等有关情况调研》

王**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6.50KB
约54页
文档ID:170231934
《泰山等景区管理体制等有关情况调研》_第1页
1/54

精品文章《泰山等景区管理体制等有关情况调研》管理体制等有关情况一、泰山景区管委会泰山景区党工委、管委会是泰安市委、市政府委派的副厅级管理机构,对景区范围内的经济、行政、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景区现有基层工会组织22个,工会会员3600余人泰山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谭业刚,现任中共泰安市市委委员,泰安市人大代表xx年以前,泰山景区管委会仅仅是泰安市一个市直职能部门xx年3月,省政府批复了泰山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5月,市政府成立了有独立执法主体资格的泰山管理行政执法局,集中了20多个行业14大类538项行政处罚权,彻底解决了风景名胜区管理的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手段问题12月14日,市委召开常委会研究景区体制改革的问题年底,各项调整改革举措相继出台:成立景区党工委,授权景区党工委、管委会对泰山景区范围内的经济、行政、社会事物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把泰山景区周围一个乡13个行政村(居)划归泰山景区统一管理;将过去由市政府直接管理的泰山索道营运中心和市财政代管的泰山门票管理处划归泰山景区直接管理;设立文物宗教局、农林局、卫生环保局等职能部门,分别负责统一管理景区内的各自行业和领域;实行准一级财政管理,统管景区内的财政工作。

二、黄山风景区管委会黄山风景区的管理体制经历了黄山建设委员分→黄山办事处→黄山管理处→黄山管理局→黄山管理委员会的演变过程,现行的黄山管委会隶属省和黄山市双重领导,地厅级建制,主任由市长兼任,风景区内的所有单位必须服从管委会的统一管理,管委会对黄山市人民政府负责,是统一管理黄山风景区的权威机构,实行责权利互相统一,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第一书记由黄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福宏担任;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许继伟同志同时也是黄山市委常委在xx年之前,黄山旅游业的管理体制与庐山如出一辙:只有黄山管理局负责黄山风景区的管理,县级黄山市管理不了黄山,而进出黄山旅游人数最多的是屯溪市,同样与黄山风景区没有隶属关系为了切除影响黄山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病灶",安徽省委、省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动手术,理顺黄山的行政管理体制xx年11月2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徽州地区、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设立地级黄山市,市政府驻屯溪区xx年3月,黄山市徽州区、屯溪区和黄山区联袂成立;4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同年,省委、省政府撤销黄山管理局,成立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归属黄山市政府领导。

与此同时,安徽省又成立了黄山建设保护委员会,省长任主任,两个副省长任副主任及十几个相关的厅局长和黄山市主要领导任成员,所有有关黄山开发的重大决定都必须经过该委员会通过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定,黄山市市长兼任黄山风景区管委会主任这样,黄山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全建立起来了,很快改变了过去混乱的情况据业内人士指出,像黄山这种高级别的管理架构设置,在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实践中绝无仅有,这为黄山的科学保护和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黄山旅游业从此步入了快车道三、井冈山管理局xx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井冈山市与原宁冈县合并组建新的井冈山市,xx年7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井冈山管理局,为吉安市直属副厅级单位,下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旅游管理处、门票管理处、接待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旅游发展总公司、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主要负责井冈山的旅游和接待方面的事务目前,除井冈山管理局局属单位外,井冈山市下辖19个乡镇场、1个街道办事处、1个企业集团、106个村民委员会,852个自然村(井企集团和保护区除外)人口15万,其中农业人口11.2万,总土地面积129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26万亩,林地168万亩。

井冈山管理局与井冈山市(县级市)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井冈山管理局党工委书记、中共吉安市委常委,井冈山市委书记梅黎明;井冈山管理局局长,井冈山市委副书记,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市长龙波舟xx年以前,井冈山分属省林业厅直管的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省农业厅直管的井冈山垦殖集团和井冈山市政府三家共同管理为解决这个问题,井冈山市积极争取,成立井冈山管理局的请示得到省委省政府的批准井冈山垦殖集团、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管理权限一律下放到地方,变成井冈山市下属职能部门xx年6月,井冈山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专门负责井冈山旅游业的统一管理、规划和建设井冈山市和井冈山管理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有分有合,具体工作有所侧重,旅游的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这为井冈山旅游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四、庐山庐山风景区管理局成立于xx年,副厅级,由省政府直管并委托九江市政府代管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一直是制约九江旅游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因素,其中庐山“一山六制”显得尤为突出xx年至xx年,庐山准备归口国家风景名胜区及世界遗产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初步结束“一山六制”的局面;xx年至2020年,庐山风景名胜区将完全归口国家风景名胜区及世界遗产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全面结束“一山六制”局面。

五、峨眉山xx年11月18日,峨眉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乐山大佛景区管理委员会被撤销,成立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为乐山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在景区内行使县级人民政府相关行政管理职能原峨眉山管委会、乐山大佛管委会内的企事业单位全部划归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区管委会管理,峨眉山市黄湾乡由峨眉山——乐山大佛管委会代管峨眉山——乐山大佛旅游集团总公司和上市公司党委书记由市委任命,董事长、总经理由市委提名第二篇:关于乡镇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情况建议关于乡镇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情况建议一、乡镇管理体制方面:(一)存在的问题:1、乡镇权小责大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乡镇辖区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社会治安、信访维稳、安全生产、“三防”、稀土开采整治、造林绿化“一大四小”等各项工作,都要乡镇签订责任状,由乡镇“买单”而乡镇却处处被动,有责无权,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人事权,重要的七所八站都实行垂直管理,人员调配、日常工作安排都是上级主管部门说了算,没有从是否有利于乡镇工作层面来征求乡镇意见;二是没有管理权,垂直管理的七所八站一般都听上面局里的,对乡镇安排布臵的工作臵若罔闻,乡镇分管领导有时抱怨不是叫“分管”,而是叫“联系”。

七所八站的经费保障都由上面负责,日常管理考核、工作奖惩都是上面说了算,因而乡镇的管理权只能挂在嘴上、写在纸上乡镇只有“听话权”,没有“说话权”2、干部队伍“僵化”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领导干部的交流工作已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但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占干部总量绝大多数的普通干部队伍中的许多干部却因交流轮岗机制的不健全,工作后“一岗定终身”、“部门终老”以及单位内“体内循环”等情况日显突出由于干部的长期不交流,产生了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思维僵化、能力单一、因循守旧、竞争意识不强等突出问题3、人员编制不协调如农业服务中心编制多人员也不少,但人员大多数是非专业人才,无法正常开展各种为农服务,而且现有群众基本掌握了1-2门农业技能而计生办编制少,人员难安排以南桥镇为例,全镇有18个行政村,目前的人员编制无法按每村至少1名配备计生专干,为保障工作力量,不得已抽调其他部门如农医所、文化站、水利所、农经站、团委、妇联等部门的非专业干部从事计划生育工作,导致工作顾此失彼难作为、业务不熟慢作为4、机关内部考勤管理执行难干部管理,一靠制度约束,二靠经济杠杆由于实行干部工资统发,绩效工资部分也直接打入干部个人帐户,导致奖惩考核执行难。

二)几点建议:1、调整人员编制减少农业服务中心编制,把农业服务中心果技、兽医推向社会化,采取财政奖补等措施动员其提供社会服务,同时加强监管增加计生办编制,按每村一名乡镇计生专干的标准配齐配强计生专干,加强培训和管理,加大激励和保障,提高执法水平2、加强干部交流借鉴科级领导干部交流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大力推行普通干部交流轮岗制度原则上五周年一交流,按照“身份和编制对等”、“专业对等”的原则进行交流,交流方式可以横向交流,即乡镇之间交流;可以纵向交流,即县直与乡镇单位之间交流;也可以横纵向交流,即县直与乡镇之间跨部门交流实施编制内岗位交流,对五年在同一岗位的建议可以进行岗位交流,即允许在不改变人员编制、身份、待遇的前提下进行择岗交流逐步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自主选择”的岗位交流机制3、给乡镇“放权”一是下放事权,如乡镇规划建设的审批权;又如对镇属单位的国有资产处臵纳入乡镇圩镇规划控规、详规,在处臵时优先考虑乡镇,统筹考虑镇属站所的功能布局二是扩大财权,如调整财政分成及部分税费政策,财税收入分配政策考虑源头控管、资源型管理,取之于源头,用之于乡镇;在对乡镇绩效考核工资部分以乡镇为单位采取现金发放,解决乡镇绩效考核执行难的问题。

三是改革人事权,如:财政所、民政所、林业工作站等原属县直部门垂直管理调整为双重管理,以乡镇管理为主,机构设臵、人员编制调配适度向乡镇倾斜对乡镇七所八站负责人及一般干部的人事调整应先征求乡镇意见4、加强农民服务中心建设加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将所有农村服务纳入大厅统一管理,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务二、新农保工作方面(一)存在的问题:1、宣传力度不够,不够细致,群众没有完全理解新农保,导致部分群众存在等、观、望心态;2、防老意识差,存钱养老意识不到位;3、年轻的埋怨缴费时间太长,很大一部分(主要又是45岁以下的)想迟些年再缴;4、缴不缴60岁以后都能领到55/月,每年缴了钱的领取金额比例大小,所缴费用除去多年利息,真正领取的基本上都是自己的利息款,年轻的更不划算;5、部分群众埋怨财政补贴30元太少了,与新农合相比相差太远,加上市“三送”宣传资料中的“每人每年多缴100元财政补助增5元”也影响了部分人的缴费积极性;6、补缴的人群对补缴部分无财政补助表示不理解;7、好些人认为(年轻的居多)多缴一年基础养老金才增加1元,连利息都不够,领也领不了多少,大部分还是自己的钱;8、未嫁女性认为以后变数大,到家庭、工作稳定进再缴也不迟,部分年轻的也受以后能考出、迁出等原因而有影响;9、外出联系不上的,未办身份证的,外出人员加入了当地厂矿社保的,担心命短的,家庭人口多、生活困难的,子女不愿帮父母缴钱而父母又没钱缴的,以上情况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参保费用的收取;10、因春季投入,子女入学等原因,暂时拿不出钱也影响了收取进度。

二)几点建议:1、对外出务工人员已缴当地社保金的,剔除计算范围,不视作新农保对象;2、加大力度,加强对村干部收取的考核力度,奖勤罚懒3、能否简化程序,直接在惠农粮食直补环节直接操作三、圩镇建设管理方面(一)存在的问题:1、建设瓶颈难突破由于群众意识、土地政策和建设资金等问题,导致南桥大道南段未打通,市场大回环的建设远景未能实现,圩镇框架尚未拉开2、圩镇功能不完善文化广场没有建成,群众没有休闲娱乐的场所几个相关职能部门办公场所设臵不合理:工商管理部门离圩镇太远,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部门不在市场,而卫生院又在市场中心,给急救等应急管理造成不便3、市场物业管理不到位一是卫生管理难随着人口的聚集,垃圾量的增多,使圩镇卫生管理成了一大难题二是规行划市执行难南桥圩镇虽然设了几个农贸市场、服装市场等贸易亭,但群众习惯了原来的位臵摆摊设点,担心搬到贸易亭会影响生意三是车辆管理难赶集的群众习惯把摩托车、面包车等车辆开进市场,造成市场拥堵二)几点思路:1、拉大圩镇框架用足用活小城镇、移民扶贫等政策,利用土地“增减挂”项目,增加用地指标,盘活圩镇土地,进一步拉大圩镇框架,把黄塘、长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