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全集讲解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170231889 上传时间:2021-03-01 格式:DOCX 页数:287 大小:37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诗词全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87页
李白诗词全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87页
李白诗词全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87页
李白诗词全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87页
李白诗词全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白诗词全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诗词全集讲解(2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绝望庐山瀑布ZZ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七绝早发白帝城ZZ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ZS【注解】:、白帝:今四川省奉节、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韵译】: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评析】: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 ,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

2、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 “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引自 超纯斋诗词 翻译、评析:刘建勋CC 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181_13七绝赠汪伦ZZ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CC 全唐诗:卷171_23 全唐诗:卷178_21五古咏苎萝山ZZ唐李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CC 全唐诗:卷176_24七绝送孟浩然之广陵ZZ

3、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ZS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 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 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 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 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 (古时称为广陵) ,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开头两句本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但这种交待被“烟花三月”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李白不是有过一个“

4、梦笔生花”的故事吗?想不到作为他的天才之象征的做梦中笔头生花, 竟生成了送别时的三月烟花, 赢得前人称此句为“千古丽句” 。天空也被明丽的世界感觉所感动了,它变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顺流行进的“孤帆远影” ,何尝有一丝孤独感和苍凉感?它牵引着的是海阔天空的生命向往。 生命如流水, 别情如流水, 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也就化作水天与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流了。名楼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诗人的旅游豪兴的诗化象征。(光明日报1999.7.22 杨义)CC 唐诗三百首 ,全唐诗:卷 174_24五绝夜宿山寺ZZ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

5、恐惊天上人。乐府静夜思ZZ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ZS 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注解】:、举:抬。【韵译】: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评析】: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引自 超纯斋诗词 翻译、评析:刘建勋CC 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165_19七绝望天门山

6、ZZ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CC 全唐诗:卷180_31五绝独坐敬亭山ZZ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CC 全唐诗:卷182_28七绝客中行ZZ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CC 全唐诗:卷 181_5七律登金陵凤凰台ZZ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CC 全唐诗:卷180_17五律送友人下蜀ZZ唐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

7、定,不必问君平。CC 全唐诗:卷 177_6五律秋登宣城谢眺北楼ZZ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CC 全唐诗:卷180_30乐府塞下曲六首ZZ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摧残梧桐叶,萧飒沙

8、棠枝。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CC 全唐诗:卷 164_8五律渡荆门送别ZZ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ZS【注解】:、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海楼:海市蜃楼。、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韵译】: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

9、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评析】:唐开元十四年() ,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这首诗虽意在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 “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可比功力。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此说颇是在理。-引自 超纯斋诗词 翻译、评析:刘建勋CC 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174_27七绝军行ZZ唐李白

10、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CC 全唐诗:卷184_16七绝题北榭碑ZZ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CC 全唐诗:卷182_24五律赠孟浩然ZZ唐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ZS【注解】:、红颜:指年青的时候。、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卧松云:隐居。、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清芬:指美德。【韵译】: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明月夜常常饮

11、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评析】: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引自 超纯斋诗词 翻译、评析:刘建勋CC 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168_1词菩萨蛮ZZ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ZS 【注释】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品评】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学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 。黄 誑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推为“百代词典之祖” 。然自明胡应麟以来, 不断有人提出质疑, 认为它是晚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 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开头两句为远景。高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