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环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

上传人:他**** 文档编号:170221971 上传时间:2021-03-0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环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安环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安环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安环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安环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环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环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章安环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保护管理体系通过认证实施已经将近两年了,但从几次体系内部审核及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现,两大体系在项目上的运行存在一些问题,现就发现的问题根据本人对两大体系的理解提出解决的方法同大家一起商讨【关键词】:体系问题对策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公司为了使施工现场的安全及环境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及环境管理的水平,以期获得更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过努力通过了国家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管理两个体系的认证,然而通过近两年的实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主要表现在如下各个方面:1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危险源及环境因素的辨识不全面。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风险,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的危险程序,依照法规要求和组织的安全方针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而后针对不可承受的风险予以控制,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落实运行控制,它是整个体系的主要输入,是其它要素运行的重要依据,然而目前我公司部分工程项目没有针对项目的规模大小、工程进度、结构、环境、技术含量和施工中风险程度实际大小、施工流程,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调查,分析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及影响环境因素,建立符合项目实际情况的危险源及环境因素清单,而是照搬建

3、设公司下发的危险源清单,缺少针对性,技术含量少。对于一些大型的特殊的工程在不同阶段也没有多次安全策划,这就难以做到安全预控。1.2安全生产责任制中责任不明确,没有根据项目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的情况,按照23各自工作的职责和权限、利益,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形成横向到边、竖向到底、各就其位、各尽其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而是照搬认证前责任制的条文,在责任制中尤其缺少对环境保护责任的具体规定。缺少对责任落实情况的考核,在签定项目经济承包书时没有同时签定安全及环境保证责任书。1.3目标、指标的分解不到位。没有做到层层分解,未落实到人。主要缺少用于安全防护及环境保护方面经费投入的目标、指标。1.4培训、

4、意识和能力方面,无全员的安全及环境保护的年度培训计划,对年度培训计划的实施情况没有定期的检查总结,对未实施的教育培训项目没有补充措施,项目三级安全教育未认真开展,而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走形式,没有达到三级安全教育的目的。对已实施的培训没有进行综合的评价,项目特种作业人员存在无证操作的行为。1.5运行控制,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缺少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及相关的内容。项目开工前没有对重大危险及环境因素进行识别,针对识别出的危险源及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专项施工方案没有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编制,多个工程项目套用一个模式的方案,缺少针对性。项目部提供的安全技术交底和分部分项交底为标准范本,无针对性内容,内

5、容简单、空洞,缺少针对专项安全技术方案的交底,特殊部位的作业无标准格式交底书就无交底。还有交底不到现场,闭门造车现象,特殊作业未交底到每个操作人员。1.6绩效测量与监视,对于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中要求实施检查的项目不及时,不到位,没有按照管理程序的要求及时上报管理部门。特别是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监测,由于项目资金及地方主管部门的原因,大部分项目没有主动进行相关要求的监测。项目月度的安全检查形式化、走过场,对检查出来的问题没有针对性的进行“三定”整改,以至于检查出来的安全及环境隐患没有得到改正,多次重复出现。2、针对存在问题应采取的对策2.1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在项目正式施工前,由项目经理组织项

6、目技术、施工、安全人员组成辨识小组,根据项目的施工作业流程,从现场易发生危险伤害的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火灾、起重伤害、坍塌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粉尘作业、固体废物、污水排放、噪声等方面,依照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全面、系统、实用地进行充分的分析,并依据体系管理文件进行预评价,根据分析及预评价出的危险源及环境因素填写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调查表。2.2完善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责任制,必须按照项目部机构设置及人员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要做到“一岗一责制”,谁在岗谁负责。责任制必须得到责任人的签字确认。在签定项目承包协议的同时,签定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责任书,使

7、项目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的责任同项目的利益挂钩。制定和完善责任考核制度,制订详细的考核标准。实行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采取平时抽查、季度检查、年终或项目完工后考核的办法,对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责任落实,现场达标,各项目标、指标均完成的好的项目经理给予奖励。对责任不落实,隐患及事故多发的项目,可以做出处罚或取消项目经理任职资格。上述也可作为今后选聘项目经理任职的考核依据。2.3目标、指标层层分解。搞好生产,必须有明确的安全生产目标、指标,年度安全生产目标、指标必须分解到各个管理部门、项目部及各级各类人员,并对目标、指标加以量化。建立目标、指标考核机制。将目标、指标完成情况同经济利益和安全生产

8、的风险紧密挂钩,从而进一步提高每一位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感。2.4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全员的安全生产素质,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为使培训及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培训及教育计划又是关键,主管25部门必须根据公司人员结构,各部门及项目的培训需求,及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对于管理人员重点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制度的培训教育。对于培训教育情况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对未完成的培训必须有补救的措施。培训可以是外培或内部集中授课,确保所有人员每年的培训教育时间得到落实,对培训进行有效性评价。针对项目的劳动力大量使用劳务分包,人员大部分为民工,安全知识缺乏,操作技

9、能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项目部必须认真做好进厂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必须有针对性,要根据项目的施工内容,重点从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事故预防、应急救护知识等方面,编制相对应的安全培训资料,进行集中培训教育,在教育培训后,必须进行考核、考试,合格人员方准上岗作业。同时做好班前上岗教育,确保作业安全。2.5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审批制度。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将项目环境保护所要采取的措施详细编制。根据识别的危险源及环境因素以及年度目标、指标编制有针对性的年度或阶段性管理方案、应急预案、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及管理制度,所制定的方案、措施必须要明确所采取的管理方法,投入的保护经费,

10、采取的具体措施。安全技术交底必须针对具体作业编制,要求明确作业内容、作业环境,存在的不安全及影响环境的情况,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发生危险处理办法等,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书面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2.6认真做好体系实施过程的测量及监视。必须按照管理程序的规定,建立经常性、定期性、突击性、专业性、季节性的安全检查制度。做好安全及环境定期检查、监测工作,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必须按照“三定”的原则(定专人负责、定完成时间、定整改措施),认真落实整改。负责整改的单位及人员在完成整改后,要及时将信息反馈检查部门,检查部门应及时对发出的整改单完成情况进行落实,从而确保隐患得到及26进的更正。3、

11、结束语职业安全健康及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在于不断地、主动地去发现和评估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定目标并不断地改进,使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及环境保护真正有效地走上预防为主的轨道,减少和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和社会信誉,才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参考文献建筑安全杂志危险评价方法及应用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管理内审员培训教材第二篇: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县域经济信贷资金投入普遍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现有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因此,如何重构农村金融体系,有效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动作用,以增

12、加农民的收入,就成为一个现实需要考虑的问题。一、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由综合性向单一性的转变、以及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反复、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受到削弱,己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总体上看,近几年农村金融体系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不但没有加强,反而有所下降。在县域经济的存款市场上,资金通过邮政储蓄和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上存大量流向城市,使资金本来就短缺的县域经济发展雪上加霜。在县域经济的贷款市场上,商业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贷款投放明显减少,合作金融机构的贷款投放虽然有所增加但后继乏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邮政储蓄机构从

13、农村大量抽走资金。近年来,由于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水平过高,高于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存款利率,且无任何风险,储蓄规模迅速发展。二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向大中城市转移,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大幅减少,保留下来的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通过资金上存,实际上已成为上级行的储蓄所。三是商业金融支农力度减弱。国有商业银行实行向大中城市转移的战略。一方面县及县以下机构存款上存;另一方面县及县以下机构贷款权上收,除个人消费信贷外,其他信贷一般授信权限很少,有的仅三五十万元,国有商业银行县支行几乎没有单笔贷款审批权。这种情形直接减少了国有商业银行对农村信贷资金的投放。四是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弱化。自年月起,为了配合粮食收

14、购体制的改革,实现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农业发展银行将农业开发、扶贫等专项贷款以及粮棉企业加工和附营业务贷款划转到了有关商业银行,开始专营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工作。随着粮棉购销市场化进程加快,粮棉流通领域政策性经营空间缩小。农业发展银行粮棉收购贷款业务量出现大幅下降。而同时,亟需政策扶持的农业开发、农业技术进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却得不到应有的政策金融支持。五是合作金融支农后劲不足。邮政储蓄的过快增长直接造成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减少。而且,农村信用社自身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历史包袱沉重,不良贷款占比高,风险较大;二是资本金严重不足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不完善、管理责任不落实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15、的机制没有形成:三是服务方式、服务手段落后。这使得农村信用社无论在支农服务广度上和深度上都难以发挥更大作用。就是目前深受农民欢迎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多数农村信用社也都是靠人民银行再贷款支持。二、对策建议一是加大商业金融的支农力度。国家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引导商业银行把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业和当地社区。县城经济内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一些全国性的大金融机构按他们风险管理的程序很难找到合适的贷款对象,而在社区范围内通过对创业者、经营者的了解和对当地市场的了解及对生产经营的跟踪服务,许多中小企业和一些农业项目是可以贷款的。因而有必要对商业银行的结构进行改组。能对当地发放一定比例贷款的国有商业银行可以继续保留

16、机构为当地服务,没有能力在当地放款且达不到一定比例的机构可以让他们撤掉网点,让出存款市场,也可以在这些银行县级机构的基础上改组成当地的社区银行,发挥社区银行贴近客户的优势改进县城金融服务。二是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因地制宜改革农村信用社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把农村信用社真正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的组织形式大体可分为三类:大部分地区要继续巩固和发展乡镇信用社、县联社各为法人的体制;在人口相对稠密或粮食主产区,信用社资产规模较大、管理基础较好的地方,可实行全县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在经济比较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可将农村信用社改建为县(市)银行机构。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应该采取有效的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