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调研对策》

上传人:他**** 文档编号:170218283 上传时间:2021-03-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调研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调研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调研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调研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调研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调研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调研对策》(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章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调研对策民代表大会,也有不少代表进行提案,要求相关部门做好这项带有全局性、前瞻性的重要工作。为此,本文试对近几年xx市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进行初步探讨研究。一、当前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特点据调查,我市现有在校学生67413人,xx年xx年全市查获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分别占抓获案犯总数的9.7%和7.8%,xx年1-6月占8.1%。从侦破的案件看,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违法犯罪年龄呈低龄化。xx年和xx年不满16周岁的分别占违法犯罪学生总数的63%和51%,且大部分为初中毕业生和初高中在读生。二是违法犯罪行为大都为侵财型。从近几年查获的案

2、件看,敲诈、盗窃、抢夺等侵财型违法犯罪占总数的71.8%,不少案件虽然敲诈、抢夺数量金额不大,但性质都比较严重,主要为高年级向低年级、校外生向校内生进行威胁和暴力实施,标的物从金钱到物品,甚至为食品。三是作案方式具有团体性。有的是几名甚至多名学生结成团伙,互相壮胆,共同作案;有的是一人为首作案,其余人员跟从;有的是从起先的随从发展到帮忙,最后演变为共同作案,从而升级为犯罪团伙。四是作案动机呈多样化。从查处的案件归类分析,大部分违法犯罪案件其动机是为了挥霍,有的是为了吃喝玩乐,他们沉迷于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酒吧等,并涉足地下色情场舍,有的是为了寻求刺激,模仿行使恐怖片中的黑社会“老大”及其

3、成员角色,显“英雄”本色,为非作歹,横行一方,其犯罪动机五花八门。五是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在校学生基于识别、辩析能力较低,容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感染,他们不计后果,重复作案且不断升级,使受害者和其他学生蒙上心理阴影,给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和社会家庭带来严重影响,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二、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成因剖析在校学生违法犯罪是内外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学生自身主观方面问题,又有学校、家庭、社会等客观方面因素,综合主要有以下原因:1、自身脆弱失控的内在因素。在当今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期间,由于受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幸福观发生了严重的扭曲

4、,致使他们逐步滑向违法犯罪。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内在的精神支柱,一部分学生对前途感到迷茫,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特别是在一些腐朽思想的侵蚀下,玩物丧志,精神颓废,失去理想,游戏人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二是黑白颠倒的是非观,违法犯罪学生大多数从小都有养尊处优,从而渐渐形成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个性品行,凡事都以是否满足个人私欲、对他利弊作为判断是非标准,以致混淆和颠倒了是与非、美与丑、荣誉与耻辱的标准,以我为主,无所欲为;三是缺乏基础文明和道德修养,违法犯罪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抽烟、酗酒、破坏公私财物、打架斗殴、赌博等不良现象,无视自身条件,不择手段追求物质高消费和超前消费,并把它

5、看成是人身最大幸福,从而透发了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四是称王称霸的“英雄”观,这些违法犯罪学生在以我为中心的畸形心态支配下,拼命追求自己在同伙中的地位和所谓面子,以哥儿江湖义气为基准,拉帮结伙,共同作案,并以打架斗殴为乐事,以获取不义之财为“本事”,以斗狠称霸为“英雄”,以致走上违法犯罪之道路。2、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大量涌现,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有重要影响的不良文化、不良人环境普遍存在,如图书、杂志、影视、音像品等大众传播媒体中的暴力、颓废、色情和其他低级不健康的内容,对于正处在文化需求高峰期的青少年

6、学生直接或简接地起着诱导犯罪的社会效应。一些公共娱乐场所业主丧失职业道德,违规把青少年学生作为主要客源,诱惑他们频频光顾,步入泥潭。有的在校学生经常旷课逃学,整天沉迷于游戏机、网吧,不仅荒废了学业,有的还为此而偷盗、抢劫等,走上违法犯罪道路。3、学校的偏面教育和管教不力。一个时期以来,各级学校都倾向应试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失之偏颇,注重学生成“才”,忽视育“人”,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道德建设”,重文化教育,轻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等,造成很多学生法律知识匮乏,法制观念淡薄,有的几近法盲。在教育对象上失之偏差和管理措施上不力,学校往往以学习成绩来评定学生的优差,并“重优轻差”、“爱优厌差”,

7、甚至“抓优弃差”,重学生的学业管理,轻行为习惯和养成教育,以致于部分学生特别是一些“差生”主观消极,自暴自弃,出现旷课逃学、吸烟酗酒、打架斗殴、抢劫偷盗等,在不知不觉中走上违法犯罪道路。4、家庭因素的影响。家庭不良环境和父母对子女管教不当,是导致在校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家长娇宠袒护子女,目前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户,父母及双方老人对孩子娇生惯养过份溺爱,使子女养成乱花钱、好吃懒做、唯我独尊和任性自私的性格习惯,这些人一旦金钱和其他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便萌发偷、盗、抢邪念,从家里偷到学校,从学校偷到社会,从小偷到盗窃,直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二是家长教育子女方法不当,有些

8、父母专横霸道,经常采取打骂体罚等方式管教孩子,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走上邪路;三是家长对子女放任不管,任其自由成长,特别是一些离异家庭、残缺家庭、有问题家庭,孩子从小心灵受到创伤,蒙上阴影,在社会上遭到冷落、歧视,从而形成孤僻、自卑、冷漠、无情的畸形心理,在成长中偏离方向,步入歧途,这类家庭的子女犯罪率占在校学生违法犯罪总数的60%以上。三、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对策措施引起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因素很多,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领导,多措并举,学校、家庭、社会各部门必须齐抓共管,紧密配合,综合治理,努力消除危害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不断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和自我保

9、护意识,使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并取得成效。1、优化校园环境,强化法制道德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要全面优化教育内容,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首先要强化德育教育,制定明确的德育教育规范,探索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教师要为人师表,充分体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模范作用,不仅要授课,更要育人;其次要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要做到法制教育“计划、课时、师资、内容”四落实,扎实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并通过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旁听法院审判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要配齐配强中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法制

10、辅导员),协助、指导学校开展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协助解决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环境问题。第三要认真做好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双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要及时排摸有不良行为学生名单,组成帮教小组,明确职责,落实措施,扎实有效地开展帮教工作,对他们做到不歧视、不放弃,从而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杜绝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同时学校要与政法部门、相关团体、学生家庭建立联合网络,一旦发现学生有异常表现,即启动学校、家庭、社会帮护体系,做好相应工作。象我市由关工委牵头的退休干部关爱团,通过结对帮护,就取得了可喜成效。2、提高家长素质,发挥家庭教育的前沿阵地作用。家庭是社会细胞,对青少年学生的人格、个性成长具有

11、第一影响力,同时,家庭也是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防线,发挥着前沿阵地作用,因此,必须抓好家庭教育关。首先,要通过各级各部门开办“家长学校”等开展家长教育,编发相关家庭教育参考资料,努力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和家教水平,做到尽心尽责,把握教育孩子的良好机遇。其次,家庭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适时掌握孩子的言行举止,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区别对待,要重于疏导,既不能溺爱,也不能处处以家长自居,动辄指责、打骂,伤害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要经常通过心理沟通,平等对话,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自理能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三,家长要为孩子做好榜样,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保持家庭和睦,创建民主、平

12、等、和谐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第四,家庭教育要与学校、社会加强联系,做到紧密配合,互通情况,协同教育,从而保持教育的一致性。3、净化社会风气,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教育和司法行政部门特别是各级综治组织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学校周边的治安环境实行齐抓共管。公安机关要加强巡逻和排摸,及时发现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文化部门要协调公安机关,加大对文化娱乐场所的检查管理,对不合法经营的业主要依法进行严厉处罚,并限期整改或取缔,促使其规范良性运行,为在校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学习环境。4、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把在校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全

13、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制定保护和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工作措施,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责任,要建立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工作考核和定期评估制度,认真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形成多方配合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同时,要巩固并扎实开展“送法进校园”、“警校共建”、“竺大哥法制信箱”、“学生带法回家”、“退休干部结对帮教关爱团”等好的做法,拓展工作领域,注重工作实效,把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工作做到更好。第二篇。村官经济违法犯罪调研对策“村官”虽小,但面广量大,而且直接面对基层农民,一旦蜕变,危害不小。应当肯定,绝大多数“村官”是好的,他们常年工作在艰苦的第一线,任劳任怨地

14、服务群众,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村官”利用职权违纪违法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农村基层干部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利用职权进行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活动,从中捞取农民群众的血汗钱,损坏了党群干群关系,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影响了安定团结,制约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村官”经济违法犯罪的特点及表现从我县纪检监察机关近年来查处的“村官”违纪违法案件进行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发现“村官”违法犯罪案件具有以下特点及表现:1、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违法违纪居多,经济案件比例较高。2、违纪的手段集中表现为截留侵

15、吞和虚报冒领。巧立项目,贪污集体财物;虚开票据,重复列支,合伙侵占集体财产,是村干部贪污的贯用手法。3、一案多名村干部违纪现象突出。4、群众反响强烈。农民对“村官”的腐败问题,反响强烈,影响较大,反映的问题尖锐。二、“村官”经济违法犯罪的危害及成因少数农村基层干部违反经济纪律,严重阻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近年来,一些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自身建设不力,政治思想工作薄弱,导致少数干部思想混乱,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甚至有的私欲膨胀,一心想着自己“发家致富”,捞取钱财,违法乱纪。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一些“村官”动机不纯,放松政治和法制学习,忽视世界观改造。一些村少数干部把当“官”与发财等同起来

16、。为了当上村干部不惜拉关系托熟人送礼,一旦目的达到便千方百计捞回“失去”的钱财,造成很坏影响。同时少数村级干部平时放松政治和法制学习,法制观念淡薄,私欲膨胀,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走上违纪违法道路。2、少数村党组织不能发挥作用甚至瘫痪。一些农村党支部不注重自身建设,有的长期不召开支部会、党员会,没有正常的组织生活。村党支部软弱无力,不能对村里的事务进行依法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个别村干部大权在握,独霸一方,无视法律,侵吞集体资金、贪污受贿。3、财务制度混乱,财务人员素质低。近年来,一些农村的财务管理极其混乱,无账、片账、包账等在村委会和村民小组中相当严重。一是村干部利用白条自批自支的现象十分突出。二是财务状况公开不够,收支缺乏透明度,理财不民主。三是财务人员素质低,缺乏执行财务制度的自觉性和原则性,对村干部俯首贴耳,成为村干部贪污、挪用公款犯罪的帮手,有的与村干部共同作案。4、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乏力。一是“村官”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