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英语论文:传记类文本中文学性在翻译中再现之英语分析翻滚之旅(第一至五章)翻译实践报告

上传人:一招 文档编号:170137077 上传时间:2021-02-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英语论文:传记类文本中文学性在翻译中再现之英语分析翻滚之旅(第一至五章)翻译实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英语论文:传记类文本中文学性在翻译中再现之英语分析翻滚之旅(第一至五章)翻译实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英语论文:传记类文本中文学性在翻译中再现之英语分析翻滚之旅(第一至五章)翻译实践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英语论文:传记类文本中文学性在翻译中再现之英语分析翻滚之旅(第一至五章)翻译实践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英语论文:传记类文本中文学性在翻译中再现之英语分析翻滚之旅(第一至五章)翻译实践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英语论文:传记类文本中文学性在翻译中再现之英语分析翻滚之旅(第一至五章)翻译实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英语论文:传记类文本中文学性在翻译中再现之英语分析翻滚之旅(第一至五章)翻译实践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语论文:传记类文本中文学性在翻译中再现之英语分析翻滚之旅(第一至五章)翻译实践报告英语论文:传记类文本中文学性在翻译中再现之英语分析-翻滚之旅(第一至五章)翻译实践报告 英语论文:传记类文本中文学性在翻译中的再现之英语分析-翻滚之旅(第一至五章)的翻译实践报告 本文是一篇英语论文,本次翻译实践使译者对传记类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且提升了翻译能力,为今后进行此类翻译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译者希望能够为探险类传记爱好者提供阅读材料;为进行同类文本翻译实践的译者提供参考与借鉴。第1章 任务描述1.1 任务简介本翻译实践报告源文本为玛格丽特温斯洛(Margaret Wlow)所著的翻滚之旅(Over

2、 My Head)。该书籍由美国宇宙出版社于 xxxx 年 10 月出版,至今未发现中文译本。该书主要描述了 20 世纪 70 年代时,身为女性地质学家的作者乘坐圆形科考船,随全是男性队员的探险队前往自然环境恶劣的峡湾和森林进行地质探索的旅程。译者从全书中选取了第一至第五章节进行翻译实践。所选部分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同时文学色彩浓重,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从结构上来看,该文本以探险队的行动路径为主线,循序渐进的展开整个描述。从写作风格上来看,作者在描述客观事实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段,使文本具有浓重的文学色彩。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照顾目标读者的阅读感受,使译文具有可读性;又要考虑

3、到作者的写作风格,实现译文与原文的语言效果等值。.1.2 文本分析本翻译实践报告所选文本为翻滚之旅,属于传记类文本。该文本语言形象生动,句式结构严谨,篇章布局合理。在本小节中,译者将从内、外因素两方面对文本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文本,预测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预先准备恰当的解决方案。1.2.1 文本外因素分析译者将从文本发送者、发送者意图、目标读者及读者期望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文外因素分析。文本发送者:该文本发送者为作者本人。作者玛格丽特温斯洛(Margaret Wlow)是纽约城市大学地表与大气科学专业的教授,也是一名野外地质学家。她有三十多年的野外探险经验,足迹远至南美洲火地岛、巴塔

4、哥尼亚、南极洲、阿拉斯加州和加勒比海等地,曾在国际科学杂志和相关书籍上出版过三十多篇文章。她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资助下,对阿拉斯加和智利地震灾害以及考古聚落模式进行了实地调查,该项目在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边缘之火栏目中大受欢迎。发送者意图:20 世纪 70 年代时,前往人迹罕至区域进行地质探索的主力人员几乎全为男性,作者身为一名女性地质学家,开创性的前往了那些地区进行探险。在该文本中,作者用形象生动、信息量丰富的语言表述,让读者了解了那些未知地区的地质风貌,还有在此过程中作者一行人种种惊心动魄的经历。作者力图为地质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阅读素材。目标读者:该文

5、本的目标读者包括想了解相关地区地质情况的专业人士,作者希望可以为他们研究南美洲等地的地质情况提供详细的记录;还包括对探险题材感兴趣的非专业人士,作者希望可以为他们填补未知领域知识空白提供自身经验指导。.第 2 章 过程描述2.1 译前准备充分的译前准备可以提高翻译效率,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因此译者在翻译实践开始之前进行了充足的准备以保证后续过程顺利进行。该环节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选择源文本;二是准备翻译工具及相关理论。下面,译者将对此做详细介绍。2.1.1 文本选择译前准备首先要确定源文本。要在浩杂的文本中选择一本适合自己,又符合此次翻译实践要求的文本并不简单。首先,译者选择源文本的出发点为个

6、人兴趣。只有对选择的文本真正喜欢,才有动力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进而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译者平时喜欢阅读传记类文本,在这一类文本中又比较偏好与女性题材相关的材料,所以译者首先在此类型文本中进行了查找。其次,选择的文本要体现MTI 专业水平,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综合考量以上两方面因素,译者在众多文本中确定了该文本。首先,该文本为女性作者所做的自传,女性色彩较重,是译者感兴趣的题材。其次,该文本语言形象生动,趣味性十足,文学性色彩较重,在再现源文本文学性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体现 MTI 专业水平。2.1.2 翻译工具及相关理论准备准备翻译工具及相关理论是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很大

7、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翻译质量。译者对翻译工具及相关理论的准备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是词典、平行文本、翻译方面的书籍,有关文学性方面的准备。首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选择了多本词典来查询不确定的词汇含义,避免出现错译现象,保证译文的准确性。译者主要借助了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陆谷孙英汉大词典(第二版)、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这三本纸质词典。这几本词典是翻译界内较有权威的工具书,内容丰富,词义齐全,为翻译过程提供了全面可靠的参考。译者还积极查阅网易有道词典、必应等电子词典辅助纸质词典,这些电子词典的使用极大地巩固了译者对词汇的掌握。词典的使用极大地保证了译文的准确性。其次,翻译不仅仅是两种文字之

8、间的转换,同时也涉及到相关文化的有效传达。奈达认为:“文化差异比语言差异对译者来说更为复杂”(Nida,1964:130),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也是译者需要充分考虑的部分。为了充分了解源文本所述内容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保证译文的准确性,译者还参考了许多平行文本,如地球最南端、小猎犬号航行记、火地岛等来进行相关背景知识的学_。对平行文本的学_使译者对源文本的了解更加全面,提高了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2.2 翻译计划翻译任务的高效完成离不开前期详细的翻译计划。译者将翻译计划主要分为翻译、审校和撰写实践报告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翻译。根据学校对论文写作的时间安排,译者从 xxxx 年 5

9、 月开始进行该翻译实践。按计划每周完成 1500 字以上的翻译任务,计划于(xxxx 年)7 月完成所有翻译任务。同时找出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对其进行分类。至(xxxx年)9 月译者将完成至少一万五千字的翻译实践量。第二部分:审校。审校主要分为自我审校和他人审校两部分。(xxxx 年)9 月译者开始自我审校。首先对照源文本查看是否有漏译、错译的地方,对其进行改正。确保无错译漏译之后,抛开源文本,只读译文,保证译文的可读性。xxxx 年10 月至 12 月,译者与同一导师组的其他同学互相校对译文,之后向导师提交译文,根据同学和导师意见修改翻译。与此同时开始撰写中期检查主体部分。第三部分:撰写翻译实

10、践报告。xxxx 年 1 月至 2 月,译者开始撰写完整的翻译实践报告,3 月份向导师提交完整的报告,根据导师意见进行修改,并于 xxxx年 5 月份按时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第 3 章 案例分析. 83.1 修辞格的翻译 . 83.1.1 拟人修辞 . 93.1.2 音韵修辞 . 13第 4 章 实践总结. 334.1 翻译心得体会 . 334.2 译者的不足与反思 . 33第 3 章 案例分析3.1 修辞格的翻译在该传记类文本中,作者大量使用修辞手法,实现文学性“追求审美效果和艺术感染力”的目的(张保红,xxxx:9)。李龙认为:“文学性就是语言的修辞功能”(李龙,xxxx:173),也就是

11、说修辞性是文学性的重要表现。修辞性可以包含在文本中的方方面面,在该翻译实践中,作者主要通过各种修辞手段的使用营造文本的文学性效果。修辞手段的使用使源文本语言形象生动,极具文学性,如何在翻译中再现这些修辞格所营造的的文学性也给译者的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译者将修辞格的翻译列为本次翻译实践报告探讨的重点之一,“译文中若不能正确表现原文的修辞手法,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思想、精神和风格”(余立三,1985:38)。译者结合文本发现拟人修辞、音韵修辞和隐喻修辞三种修辞手段在文本中大量出现,在翻译中再现其文学性是译者翻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在翻译不同的修辞格时,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翻

12、译策略、翻译技巧或翻译方法实现翻译最优化。3.1.1 拟人修辞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发现作者特别注重在该传记类文本中运用拟人修辞格来描写具体的场景与气氛,而“传记体中对人物经历事件的场面描写和气氛渲染,也使传记体具有很强的文学性”(田英华,xxxx:17),如何再现拟人修辞在该传记类文本中体现的文学性成为译者翻译过程中的难点之一。关于拟人修辞格(Personification),美国英语修辞(American English Rhetoric)给出的定义是:“attributes human qualities and abilities to inanimate objects, animals

13、, abstractions, and events.”(Bander. R.G.,1978:176)。汉语中对拟人修辞格的定义为“运用联想,把非人的事物(包括动物、植物、自然现象、抽象概念等)当做人来描写,把本来只适用于人的动词、形容词、名词或代词等用于写物,赋予这些物以人的属性。”(李定坤,1994:105)。可见,英汉两种语言对拟人修辞格的定义几乎是一致的。因此大多数时候,英语的 Personification 可以直译为汉语的拟人修辞格。拟人修辞格虽然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将作者想要塑造的文学性色彩充分的再现出来也是一个难点,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技巧或方法再现拟人所体现的文学性。.第 4 章 实践总结4.1 翻译心得体会参考文献(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