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7009265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廊坊市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廊坊市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廊坊市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廊坊市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廊坊市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廊坊市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廊坊市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道局中学 2015-2016 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 文 试 卷 2016.3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和第 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答题卷左侧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卷上。第卷 阅读题(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共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由青蒿素产业化带来的双创启示草容屠呦呦荣获诺奖,是对她个人的奖励,也是对青蒿素产业化的褒奖。屠呦呦之所以能在科研成功 40 多年后获奖,是由于青蒿素在使用中所产生出的巨大社会影响,为这一奖项的实至名归,增添了厚重的分量。

2、这其中,产业化功不可没。由屠呦呦获奖,我们更可一探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关系。 创新与创业,这样的双创可以相辅相成。屠呦呦取得的无疑是原始创新成果。对于疟疾这个古老的病种,全球曾经有 100 多个国家受此困扰,每年感染人数达上亿,无数生命在蚊蝇肆虐中被夺去生命。在屠呦呦获奖前,已有 4 位科学家,因与抗疟疾有关的科研而获得诺贝尔奖。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类的顽强阻击下,疟疾疫情已大大缓解,只在非洲地区,疟疾仍是一些国家棘手的病疫。作为生物世界的一部分,疟疾从来都在不断变异中重获新生。为此,科学家也总在寻找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武器。面对当时疟疾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的抗药性,屠呦呦另辟蹊径,从

3、中药中找到了青蒿素,从而为人类又一次战胜这一致命顽症提供了保证,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但在我国,在屠呦呦的科研产出成果的 20 世纪 70 年代,疟疾显然已不是急迫的疫情,于是这一成果没有受到像国际社会那般的重视。此外,艰辛的产业化过程,也使青蒿素没有较快产生出广泛的社会影响。青蒿素是科学发明,而走向大规模产业化的却是复方蒿甲醚。复方蒿甲醚的奇特功效,正是由于其对青蒿素和本芴醇的配伍研究所得。然而,即便是功效如此之好的药物,如果不能送到最需要的患者手中,它也不可能产生出广泛的社会影响。正是由于药物的拥有者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诺华公司开展的大规模合作,才使复方蒿甲醚快速走向了国际市场。2001 年,

4、世卫组织向非洲推荐了这一药物,使这一地区的疟疾死亡率下降了九成,当病愈出院的患者们高呼“中国神药”时,国际社会已经深深地记住了屠呦呦这个降伏疟疾之魔的人。如今,复方蒿甲醚已通过 85 个国家和地区的药品注册,是美国 FDA 批准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抗疟药。我们不能断定如果没有后来的青蒿素产业影响,还会不会有屠呦呦的获奖。屠呦呦当年的科研成果,没有及时保护好知识产权,没有及时产业化,那是她所处时代的局限。今天全社会都在为“双创”提供良好的条件,我们完全可以缩短从创新到实现产业化的过程。埋头创新,主动创业,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都应该增强这样的意识,当这样的局面形成时,我们

5、就会有更多的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而创业也是对创新成果的最好保护,世界也将由此变得更加美好。(2015 年 10 月 27 日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疟疾这个古老的病种,使全球 100多个国家受此困扰,每年上亿人被感染,无数生命在蚊蝇肆虐中被夺去。B屠呦呦荣获诺奖,不仅是她科研创新的结果,也应归功于青蒿素产业化后在使用中产生出的巨大社会影响。C在人类的顽强阻击下,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除非洲地区外,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疟疾疫情已大大缓解。D在疟疾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抗药性的情况下,屠呦呦从中药中找到了青蒿素,为降伏疟疾提供了保证。2下列理解和分析,

6、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疟疾在非洲地区肆虐的原因是疟疾不断变异,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了抗药性。B青蒿素大规模产业化的结果是青蒿素和本芴醇的配伍研究所得的、被患者誉为“中国神药”的复方蒿甲醚。C如果没有后来的青蒿素产业产生的广泛影响,屠呦呦的发明就不会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就不会获得诺贝尔奖。D复方蒿甲醚的拥有者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诺华公司的大规模合作,才使青蒿素成为一个产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从青蒿素的发明和产业化,可以看出“双创”结合,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创业对创新成果提供最后的保护,两

7、者相辅相成。B好的科研成果如果不能及时产业化,就不能保护好知识产权,所以科研成果必须尽快产业化,发挥其社会效益。C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就是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关系,“双创”相辅相成,既鼓励科技工作者投身科研,又促使科研成果发挥社会效益。D不仅科技工作者要增强埋头创新,主动创业的意识,全社会也应该增强这样的意识,为“双创”提供良好的条件。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

8、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

9、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 ”于是王翦

10、曰:“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1 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于是引兵而西 引:率领。 B.王翦谢曰 谢:道歉C.老臣罢病悖乱 “罢:”通“疲” D. 李信果辱秦军 辱:使受辱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11、) ( )A.翦言不用,因谢病 不如因善遇之B.寡人以不用将军计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C.归老于频阳 于是余有叹焉D荆数挑战而秦不出 来而记之这已少6、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B、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C、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D、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7将下列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3 分)(2)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4 分)(

12、3)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 (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山路见梅感而有作钱 起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8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结合自己对诗作主旨的把握,谈一谈你会如何选用,并请简要说明理由。(5 分)9这首诗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突出梅花的形象的?(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 1分,共 6分) 千呼万唤始出来, 。 (白居易琵琶行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3、。 (李白蜀道难 ) 千载琵琶作胡语, 。 (杜甫咏怀古迹 ) 丛菊两开他日泪, 。 (杜甫秋兴 ) 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配角 聂鑫森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他的名字很气派, “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

14、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

15、亲是演员。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干,或是找到了活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叠钞票交给妈妈。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他,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个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去为父亲做饭菜。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出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力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个钻石戒指。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