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生态校园推进环境育人的路径》

上传人:大米****9;美心 文档编号:169982051 上传时间:2021-02-2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构建生态校园推进环境育人的路径》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浅谈构建生态校园推进环境育人的路径》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浅谈构建生态校园推进环境育人的路径》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浅谈构建生态校园推进环境育人的路径》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浅谈构建生态校园推进环境育人的路径》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构建生态校园推进环境育人的路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构建生态校园推进环境育人的路径》(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章浅谈构建生态校园推进环境育人的路径刘树惠内容摘要:学校担负着培养人才为社会经济服务的任务。构建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生态校园,必须注重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张显文化管理氛围,优化“生心”环境,让师生在优雅美丽的环境中实现主体价值并能生动自由的发展,实现环境育人,从而使学校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生态校园以人为本校园文化“生心”环境健康发展学校是一个特殊的育人环境,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体魄、丰富个性的空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传承、发展、创新就是靠学校这个载体来完成的。打造优秀的儒学校园环境,必须走建设生态校园、环境育人之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

2、谐、人与人的和谐,使学校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时期实现持续、稳定、长远、健康、又好又快地发展。一、构建儒学生态校园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目前,虽然很多学校都建起高大宽敞的教学楼,可谓是一所比一所显得气派,校园占地面积也越来越开阔,但是,与现代的教育理念相比还显得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一是设计的形式,即形象、空间组合、装饰、质地、色彩等显得单调,没有给人一种能通过视觉直接感知的形式美(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二是它的内容,如功能性、实用性、舒适性、经济性等显得欠缺,缺少一种内在文化蕴涵的美;三是自然的原生态,现在的校园建筑形成了自然的人化,忽略了自然的校园文化的保护。鉴于这些表现,构建儒学生态校园在目前的

3、社会转型时期显得尤为重要。校园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和谐的儒学校园环境是人、自然植被、建筑群和人工园林所造就的一种人与自然共存共处,体现绿色校园的自然生态景观。充分尊重环境地形特征及其生态结构而设计的校园文化环境,将使建1筑、动植物、水系等与大自然浑然一体,通过生态的自我调节,绿色植物的吸收、吸附污染物来大大减轻粉尘、噪声、排放物等的校园环境污染,在校园中品味到蓝天、碧水、青山、绿树的生态自然美,可以给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提供真实的保证。同时,我们在打造生态校园时还要充分利用校园的地理条件,根据教职员工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实际需求,凸显环境美化育人的功能,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

4、激发情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注意充分利用现有土地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要本着布局立体平面,场地软硬覆盖合理,灌木高低有致,冬夏常青,庭院景点怡人,雕塑题词催人奋进,一年四季花木葱茏的方针进行校园环境建设。结合校园周边的自然环境,科学构思,精心设计,努力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青少年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它们对青少年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二、建构生态校园必须体现以人

5、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的基点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校园是以师生员工为本。生态校园建设必须以实现学校的育人功能,满足师生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为前提,为师生员工的生活、工作、学习创造一个诗意栖居与和谐守望的良好环境。生态校园规划怎样才能实现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1、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分开。教学、运动、餐饮、生活设施置于校园中心,教工宿舍、学生宿舍置于校园周边,以中心幅射形式形成分布合理的功能区,完善公用和基础设施,注意设置自然与文化景观。突出以服务师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全面生动地发展为目的,强化全方位美育的育人功能,张扬陶冶情操的审美

6、功能,全面打造宏伟、和谐、舒适、美感的生态校园。2、为满足师生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的设施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应充分考虑师生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在校园道路与建筑物之间,设置专供师生漫步的植物长廊,让师生员工漫步在这花团似锦、绿2草如茵的校园中,不仅安全便捷,心旷神怡,同时也将一天工作、学习的疲劳随之驱散。在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设计上,按地形设置自然生态园、人文广场和历史广场。在校园适合的地方,设置各种形状的石凳、石柱、雕塑、亭台楼角,以创造出自然景致。3、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感情。通过绿色校园舒适环境、墙壁文化、灯箱壁画的渲染和现代装饰的营

7、造,形成校园丰富多彩的审美空间。在这些审美空间里,融入本地区有特色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思想,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引导他们自觉地与自然和谐友好相处,使自己的活动符合自然的规律,在自然的规律中使自己身心、情操得到提升、陶冶,也使师生员工从一天的工作、学习、生活压力中解脱出来,创造性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校园生态环境优雅,以人为本氛围浓郁。在这样一个生态环境营造得非常丰富和优雅的校园师生徜徉其间,不仅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生动活泼,还可以拓展视野、振奋精神、激发创新意识。4、绿化植物配置应选择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种能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比如

8、,园路的设计走向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出入方便,大乔木的位置要考虑到是否影响师生日常生活的采光、通风及安全问题。三、建构生态校园要张显文化管理氛围人才的培养不仅在于课堂知识的传授,人才品格、情操的养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校园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形成发展的生态基础,是校园文化历史积淀的物质反映。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师生产生的陶冶、激励、约束、调适等的重要作用。建构生态校园要营造优美的环境,形成文化管理的氛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种文化,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接触各种文化的熏陶,置身浓厚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中,心灵可以得到净化、智力能够得到催化、人格获得升华。1、让校园

9、广场变成学生的乐园。在校园规划和建设中可以把学校广场命名为让师生栖息守望、放飞思想和富有个性的名字,在广场四周增设绿篱石径和景点,集观赏性和教育性及活动性于一体。走进广场,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校园气息,激发出充满激情、奋进、活泼、自信、幸福的情感。学生在广场中嬉戏玩耍,一幅动人的校园广场图,就是一幅完整的生命教育图。2、让围墙标牌演绎校园文化。在围墙上镶嵌国画、山水图等壁画,开辟“百米长廊文化”,展示师生的书法、绘画、剪纸、摄影等各种艺术作品,折射出强烈的人文色彩,以达到怡情益智;在主要道路两旁树立写着各种名言警句的灯箱:“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0、、“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等人生警语,这些警句或对学生进行善意劝诫,或鼓舞学生斗志,处处充满人文关怀,以无声之教,潜化人心,怡人心智;在校园内的主要小道上,强调的理念是互相尊重,尊重他人,尊重老师,尊重人民群众,尊重科学,珍惜生命,热爱家乡,热爱祖国。3、让教室布置展现校园文化。在教室布置上要体现“自强、自信、合作、创新”的班风班训。开辟由丰富的图文构成的“法制与禁毒”“卫生与健康”“交通与安全”“生态与环境”等板块展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4、让园景发挥育人功能。学校园景建设力求做到艺术与教育功能的完美结合,如“报国园”、“劝学园”、“立志园”、“生物园”、“艺术园”

11、等突出孝敬、报恩、报国的思想,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引领着学生去欣赏美,探索生命科学。让园中的绿色自然环境,充满校园文化内涵,从而发挥其育人功能。四、建构生态校园必须优化“生心”发展的环境。“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在建构校园环境的同时除了保证外部生态环境,还要注意优化学生的“生心”环境。(“生心”环境指的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环境。)通过对学生“生心”环境的优化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树立各种健康的心理、生理观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达到“以人为本”的最终目的,也为学校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加强快乐课堂文化建设,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课堂是学校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主阵地。在构建校

12、园物质文化的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内的生态园地和美化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开辟校本课程,从而张扬学生个性,构建快乐课堂,丰富课堂生态文化和审美意识。在生态园地中,坚持抓好体育锻炼,确保“两课两操”的正常开展,体育课不仅训练学生运动的技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而且也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和正常娱乐的兴趣、态度和习惯。2、创造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以民主、平等、和谐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同时,教师与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体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注意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平

13、等地对待学生,建立一种互相信任,和谐共处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师要优化自己的情感,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化解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创建一个使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3、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优美的人文环境长廊中把注意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作为评选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积极引导老师重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利用新颖的图示板块学生一日常规细则,引导学生做文明小公民。坚持每天一公布,每周一小结,每月评比一次“文明班级”,每学期评选一次“最佳文明班级”、“文明标兵”;在法制宣传栏面前举办“法制教育”、“交通安全”等

14、讲座,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美化社区环境实践活动,开展了“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奥运在我心中”、“环保伴我行”等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升旗、集会、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橱窗、班队会表扬好人好事、先进人物,感染每一位学生,弘扬文明新风。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和谐班集体。学生干部采取学生自主竞选的方式产生,实行任期轮换制,激发其竞争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开展“一帮一”、“班队会”等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行为置于学校和班级同学的监督下,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自我,在管理中调节自我,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我,养成宽容、谦和地对待他人,和谐地对待自然和社会的人格素养。4、开展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文化活

15、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或在玩耍的时候,他们的思维、注意力、情绪和兴趣都处于主动的积极状态之中,最容易接受道理,根据这一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1)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结合形势,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如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组织学生观看中央1台播放的抗震救灾实况后,组织起了向灾区献爱心5捐款活动,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观后感演讲赛。开展“我心中的北京年奥运会”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3)开展娱乐性的活动。如开展“读好书做文明人”、精彩的

16、片断绘画、演讲、化妆表演、歌咏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发挥个人的潜能。还可以组织科技节、校园艺术节、运动会,让同学们展示各自的才能专长,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乐趣。(4)拓展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态素养。教育需要延伸,生态教育同样也需要延伸。组织学生走上街道、走进小区,设点宣传环保知识,开展环境问题的广泛社会调查,让生态教育从校内扩展到社区,结合社区资源和地方优势共同培育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生态素养。总之,建构生态校园,实践环境育人,不仅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品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还保证学校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教育生态管理吴林富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生态美学徐恒醇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年3、美与时代(下半月)美与时代杂志社年第11期4、中小学校新课程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年4月第一版5、浅谈生态化校园的构建陈小燕钦洲师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