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987484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txt 每个女孩都曾是无泪的天使,当遇到自己喜欢的男孩时,便会流泪一一,于是坠落凡间变为女孩,所以,男孩一定不要辜负女孩,因为女孩为你放弃整个天堂。朋友,别哭,今夜我如昙花绽放在最美的瞬间凋谢,你的泪水也无法挽回我的枯萎十二经脉起止歌子午流注 2009-06-11 13:17 经始太阴,而厥阴最后。穴先中府,而终则期门。原夫肺脉,胸中始生,出腋下而行于少商,络食指而接乎阳明。大肠起自商阳,终迎香于鼻外。胃历承泣而降,寻厉兑于足经。脾自足之隐白,趋大包于腋下。心由极泉而出,注小指之少冲。小肠兮起端于少泽,维肩后上络乎听宫。膀胱穴自睛明,出至阴于足外。肾以涌泉发脉,通俞府于

2、前胸。心包起乳后之天池。络中冲于手中指。三焦始名指之外侧,从关冲而丝竹空。胆从瞳子 穴,连窍阴于足之四指。肝因大敦而上,至期门而复于太阴肺经。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日的 12 个时辰是对应人体 12 条经脉的。由 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掌握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 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 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 12 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1. 卯时( 5 点至 7 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 点至 9 点 )胃经旺,有利于

3、消化; 3. 巳时(9 点至 11 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 点至 13 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 点至 15 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 点至 17 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 酉时(17 点至 19 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 点至 21 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 9. 亥时(21 点至 23 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 点至 1 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4、11.丑时( 1 点至 3 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 点至 5 点 )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 来. 从亥时开始(21 点)到寅时结束(5 点) ,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 ,也是人处于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阴主静,要有充足的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 体状态。正如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好。 以上是子午流注的基本概况,作为知识了解可以,死用则不行。任何知识用死了 都是所知障。读者可按 12 条经脉在 12 个时辰中兴衰的规律,逐渐探索适合于自身的保健方法。 原文: 子午流注者,谓刚柔相配,阴阳相合,气血循环,时穴开

5、阖也。何以子午言之?曰:子时 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 ,住也。天干有十,经有十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庚大肠、辛肺、壬 膀胱、癸肾,余两经,三焦、包络也。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此二经虽寄于壬癸 ,亦分派于十干,每经之中,有井、荥、俞、经、合,以配金、水、木、火、土,是故阴井木 而阳井金,阴荥火而阳荥水,阴俞土而阳俞木,阴经金而阳经火,阴合水而阳合土。经中有返 本还元者,乃十二经出入之门也。阳经有原,遇俞穴并过之,阴经无原,以俞穴即代之。是以 甲出丘墟,乙太冲之例。又按千金云:六阴经亦有原穴,乙中都,丁通里,

6、己公孙,辛列 缺,癸水泉,包络内关是也。故阳日气先行,而血后随也。阴日血先行,而气后随也。得时为 之开,失时为之阖,阳干注腑,甲、丙、戊、庚、壬而重见者气纳于三焦;阴干注脏,乙、 丁、己、辛癸而重见者,血纳包络。如甲日甲戌时,以开胆井,至戊寅时正当胃俞,而又并过胆 原,重见甲申时,气纳三焦,荥穴属水,甲属木,是以水生木,谓甲合还元化本。又如乙日乙 酉时,以开肝井,至己丑时当脾之俞,并过肝原,重见乙未时,血纳包络荥穴属火,乙属木,是以木生火也。余仿此。俱以子午相生,阴阳相济也。阳日无阴时,阴日无阳时,故甲与己合 ,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也。何谓甲与己合?曰:中央戊己属土,畏东方

7、甲乙之木所克,戊乃阳为兄,己属阴为妹,戊兄遂将己妹,嫁与木家,与甲为妻,庶得阴阳和 合,而不相伤,所以甲与己合。余皆然。子午之法,尽于此矣。 12 经脉人体手足三阴三阳 12 经脉的 总称。作用:沟通表里、联络脏腑、运行气血的通路 奇经八脉沟通 12 经脉之间关系;对 12 经脉的气血运行起溢蓄、调节作用。冲-12 经之海(血海) ;任阴脉之海;督阳脉之海;15 络12 经从肘膝关节下分出,沟通表里两经,输布气血于全身各部,补 12 经之不足。 12 经别12 经从肘膝关节以上分出,分布于胸腹和头部,加强经脉与脏腑联系。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12 经筋12 经脉经

8、气所濡养的筋肉骨节体系,是附属于 12 经脉的筋膜系统。作用:约束骨节,完成躯体运动,参与形成体腔,保护内脏器官。12 皮部是经络系统在体表的分布,也是络脉之气在体表所散布的部位。作用:卫外屏障;反映病变;接受刺激。子午流注疗法,是针灸于辩证循经外,按时取穴之一种操作规程方法。它的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 针灸大成徐氏有“刚柔相配,阴阳结合,气血循环,时穴开阖”之说。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 去去随而济之,按照这个原则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疗效,这就叫子午流注疗法

9、。这是“5 维全息疗法”中的第 5 种方法!子午流注疗法的介绍子午流注疗法是注重时间条件,以自然界周期现象,与人体气血周流的情况相配合的。在灵枢?经脉篇、 营气篇,以及难经?一难 、 二十三难都有记载。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 本输篇,记载井荥俞很详明,惟于井荥俞配属五行,仅有阴井木、阳井金,其余均无配属。 难经?六十四难对井荥俞配属五行和十干运用,才有进一步的说明。 灵枢?卫气行篇云:“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 。 灵枢?五乱篇说:“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 。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

10、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 。是谓“得天时而调之” 。 甲乙经说:“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病在于阳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阳分而刺之。病在于阴分,必先候其气之加于阴分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百病不除” 。凡此皆与子午流注有密切之关系。南唐?何若愚著流注指微赋 ,将子午流注的应用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说明,元?窦汉卿著标幽赋 ,内有“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开阖,论其五行五脏查时日之旺衰” ,由此可见子午流注到了元代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针刺方法。它如明代的针灸节要 、 医学入门 、 针灸大成等书皆有论述。而针灸大全徐凤氏又

11、推而广之著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诀,学者多为习诵以便应用。可知子午流注法由来已久,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所注重的一种高级的针灸疗法古籍灵枢: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中医学的宇宙观着重天、地、人合一。人体的健康,受气节变化、地理环境、以致时间运转的影响。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两小时为一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息息相关,而经脉又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配。叁者的关系如下: 时间 时辰 经络 / 脏腑 23:00 - 1:00 子时 胆 1:00 - 3:00 丑时 肝 3:00 - 5:00 寅时 肺 5:00 - 7:00 卯时 大肠 7:00 - 9:00 辰时 胃 9:00 - 11:00 巳时

12、 脾 11:00 - 13:00 午时 心 13:00 - 15:00 未时 小肠 15:00 - 17:00 申时 膀胱 17:00 - 19:00 酉时 肾 19:00 - 21:00 戌时 心包 21:00 - 23:00 亥时 三焦 根据子午流注的定律,如果经常在某时辰感到某脏腑不适,可能是该脏腑受病邪入侵,或较虚弱所致。不过,由於脏腑互相影响,问题可能出於其他脏腑。 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中医圣贤揭示出来的一种规律:因太阳与地球位置的变化,其引力使人体的 12 条经脉在 12 个不同的时辰有兴有衰。子时(23 点至 l 点),胆经最旺。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

13、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有些人随便切掉胆是轻率的表现。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 l 至 2 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犹如海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分浓而晒成盐一般,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丑时(1 点至 3 点),肝经最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中医理论认为:“

14、人卧则血归于肝。 ”如果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寅时(3 点至 5 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卯时(5 点至 7 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辰时(7 点至 9 点),胃经最旺。人在 7 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会出现嘴唇干裂或生疮。巳时(9 点至 ll 点),脾经最旺。 “脾主运化,脾统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

15、领。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才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人脾经。午时(1 1 点至 13 点),心经最旺。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未时(13 点至 15 点),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上输送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申时(15 点至 17 点),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酉时(17 点至 19 点),肾

16、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戌时(19 点至 2l 点),心包经最旺。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 ”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亥时(2l 点至 23 点),三焦经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通过上面讲解每日 12 个时辰与人体 12 条经脉的关系,可以看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 12 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则是环环相扣,十分有序:子时(23 点至 1 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丑时(1 点至 3 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寅时(3 点至 5 点)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于百脉,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卯时(5 点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