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第四章.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课例分析_高中地理教案范文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169828551 上传时间:2021-02-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第四章.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课例分析_高中地理教案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二.第四章.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课例分析_高中地理教案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二.第四章.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课例分析_高中地理教案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二.第四章.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课例分析_高中地理教案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二.第四章.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课例分析_高中地理教案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第四章.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课例分析_高中地理教案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第四章.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课例分析_高中地理教案范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 .第四章 .第五节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课例分析_高中地理教案 _模板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上节教材的继续和延伸.在上节讲述我国气候资源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本节教学内容集中讲授天气、气候灾害.鉴于本节内容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把抽象的天气、气候知识变成具体有用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情况,懂得如何趋利避害减少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寒潮台风.寒潮台风侵入我国路径.理解寒潮台风水旱灾害的原因及其危害 .2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有关寒潮台风水旱灾害的具体报道,

2、能分析有关现象本质内容,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 德育目标 :通过分析我国天气气候灾害,培养学生的科学观点、科学态度,并使学生认识到掌握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就可以防御和减小自然灾害,同时要激发学生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 :比较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四学法指导 :教学生用比较、讨论、分析、归纳的方法去获取知识.五教具 :多媒体六分析教学内容:(一 )导入新课 :讲述本节内容时正值秋末冬初寒潮的多发时节,那么我就结合当天的天气情况来导入新课 :首先找一名同学给大家简单介绍今天的天气情况(气温降水 )如果今天有寒潮 ,就直接导入 ,今天为什么突然变冷了,学生可以回答出寒潮来

3、了.如果今天没有寒潮,就把前一阶段或者后一阶段出现的天气和今天比较,也可以归纳出寒潮,根据寒潮来时的天气情况,可以看出寒潮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紧接着问 ,我国还有哪些灾害性天气?就可以导出整节题目:,结合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简单易懂 ,通过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立刻带入课堂,使本节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 )教学讲解 :1 寒潮这个框题的内容 ,主要是通过看录相回答问题来完成的: 首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发积极思维 :同学们都看过 这个节目吧 ,其中有一关是看录相回答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下这个游戏 ,看谁的观察力最强、记忆力最好,答对的加分 .然后放录相 .寒潮这个框题内容并

4、不多,所以通过语言、声音、图象可以很直观的把它反映出来,通过这种方法教学 ,可以激励学生 ,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录相加强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看完录相马上打出问题 .(1)寒潮发生的时间(2) 源地 (3)影响范围 :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争先恐后回答问题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通过刚才录相打出一道讨论题,为什么西臧、 云贵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小 ?四川盆地、 广东海南、 台湾一带寒潮也不易侵入?让学生一边讨论一边听音乐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 . 2 台风这个框题主要是用比较法教学.导入在我国除了寒潮这种自然灾害性天气以外,还有一种和寒潮完全不同的气

5、候灾害 :那就是台风 .为什么说完全不同呢?请看图 :在大屏幕上打出寒潮、台风侵入我国路径图.让学生找一下不同之处.比较法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注意力,还可以锻炼观察力 ,学生可以读出(1)源地不同 (陆地 ,海洋 ).(2)影响范围不同 .通过比较法归纳出什么是台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打出几个台风卫星云图,简单介绍一下台风结构,再让学生看一下台风向我国移动的路径,时间 .这两个知识点都是本节知识的外延,目的是开扩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讲述这两个框题 ,我都没有提到一个重点内容就是寒潮和台风带来的灾害,讲灾害的目的有两个 ,一个是客观的认识我国的气候灾害; 另一个

6、是进行德育教育.那么如果采用单纯的传授,平铺直叙的语言 ,是难以达到这个效果的.于是我就采用了非常独特的教学方式“小品表演 ”来达到这个目的 .小品的内容是这样的:在天庭上台风和寒潮相遇,互相吹嘘自己 (了解寒潮台风灾害) 被巡逻的太白金星听到 ,带到玉帝面前 ,玉帝要治罪 ,寒潮、台风为自己辨护,台风辨护 (1) 谈出自己的利的一面(缓解伏旱 )(2) 近几年没给人类带来多少灾害,人类能够预测出来.( 通过辨护不仅可以客观的认识自然灾害,而且了解到人类已经能够准确的预报寒潮台风) 听了辨护 ,玉帝把它们放了 ,并说世界万物都有它存在的道理,相信人类可以改造自然(德育教育 )通过小品把课堂推向

7、高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 ,最后老师总结 .寒潮台风都是一种自然现象 ,人类不能征服自然,但是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的认识它 ,了解它 ,及时作出汇报 ,从而减少它给人类带来的损失,我们知道自然奥秘无穷,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不断向未各知领域进军,和一切自然灾害作斗争,不断改造自然 ,使它为人类服务 ,这样就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激发学生雄心壮志 .3 水旱灾害启发式教学 :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是什么?纵说纷纭 .继续启发 ,98年历史罕见的 ,我们还捐款捐物了 ,这样答案就统一了 “水旱灾害 ”.水旱灾害形成原因 ,层层深入启发、提问 .(1) 水旱

8、灾害发生季节 (夏季 )(2) 为什么夏季 ( 降水多 ) 归纳原因 .1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继续启发 , 有的年份水灾特别严重 ; 有的年份旱灾特别为什么 ?(有的年份降水多 , 有的年份降水少 )归纳出原因 .2 降水年际变化大 ,还有一个原因 ,我们刚讲过了 :台风启发式层层深入提问 ,调动学生积极性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分析能力、归纳能力 ,然后收集大量的历史的、 近代的我国发生的水旱灾害 ,加强感性认识 ,激发学习兴趣 ,然后给学生看一些抢险境头 ,并加上歌曲 以此来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三 )教学总结 :利用板书设计 ,对本节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作以总结 ,

9、这样使知识系统化,并突出重点难点 ,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节所学内容.七教学说明 :1本堂课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达到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课内各环节衔接自然 ,紧凑 ,有较高的课堂效益 .2发动学生自己排练 ,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发言面广,气氛活跃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能联系学生实际 ,自然的进行德育教育.激发了学生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责任感.4采用多媒体教具配合 ,易于吸引学生的兴趣 ,适合初中学生的特点 .5启发 _归纳 _总结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感性认识 _理性认识 _指导实践 .教案示例(一)第三章中国的地形第一节地形慨况【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我国地

10、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2使学生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了解我国大陆架的分布。3培养学生进一步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明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教学重点】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教具准备】1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 ”(挂图)2我国三级地势阶梯概况的空格表(见下表)【教学课时】本节教学可安排1.5 课时(四年制可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讲述“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后面半个课时(或一课时)讲述“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教学方法】读图指导和 “比较法 ”讲述。【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从学生已

11、有知识入手,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提问我们在初一地理课中已经学过有关亚洲和东亚的地形知识。亚洲的地形和地势有什么特点?东亚大陆部分有哪些大的地形区?地势高低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让学生稍加议论后回答,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和归纳。)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我国的地形。先请同学们阅读“中国地形图 ”。挂图在黑板前挂出“中国地形图 ”板书第三章中国的地形第一节地形概况(讲授新课)读图指导在图上找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的大高原 青藏高原(可由学生齐答,下同),这个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 米以上。由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找到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它们的海拔大约在1000 2000 米之间。再由黄土高原向东,找到

12、华北平原,它的海拔在100 米甚至 50 米以下。读图提问通过以上读图,从 “中国地形图 ”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地势自西向东是怎样变化的?(教师提示: (1)说明地势的概念,即地势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2)提示学生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海拔变化来得出结论。学生回答: 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降低。)再阅读课文中的两幅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示意图(图31),请同学们看这两幅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图比较接近我国地势的实际状况。(教师提示、启发学生回答)归纳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大致呈三个阶梯。板书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读图印证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 “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 ”,看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界线,以及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指图讲解请同学们看黑板前的中国地形挂图。第一级阶梯,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它的边缘西起昆仑山脉, 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的图 32上,用红笔描出这条边缘线。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 米以上,号称 “世界屋脊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深褐色表示它。板书) 1第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海拔 4000 米以上指图讲述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