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中村村民对政府的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上传人:大米****9;美心 文档编号:169742408 上传时间:2021-02-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城中村村民对政府的需求状况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关于城中村村民对政府的需求状况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关于城中村村民对政府的需求状况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关于城中村村民对政府的需求状况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关于城中村村民对政府的需求状况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城中村村民对政府的需求状况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城中村村民对政府的需求状况调查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章关于城中村村民对政府的需求状况调查报告毛概社会调查公管1003班赵梦云以西安市新城区铁一村、铁二村为例前言调查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在农村,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比较低,还有几千万人处

2、于贫困状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差的问题相当突出,因此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然而,没有广大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农村工作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国家工作的重心。而农民则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这一群体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政府的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而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又是一种特有的现象,是特殊的农村,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城市,城中村又将何去何从。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城中村该如何前进和发展。这不仅关系到大城市的发展,更是与城中村人民息息相关,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息息相关。只有了解农民最迫切的需求,真正的走

3、到农村走到基层去感受他们的苦与乐,倾听他们的心声,才能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查目的:深入群众,深入农民,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政府的需求,希望能够反映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对象:西安市新城区铁一村、铁二村调查方式:调查问卷法、访谈法主体xx和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是以生产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是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的社会。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乡之间的对立非常明显,二元结构的鸿沟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加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特别是大城市的建设日新月异,而曾经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村却被逐渐

4、的“边缘化”,建设进程缓慢。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是卫生资源分布最不均衡的国家之一,在加入该组织的190多个国家里,我国居180位。然而,农村的现代化和进步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全部被征用,农村集体成员由农民身份转变为居民身份后,仍居住在由原村改造而演变成的居民区,或是指在农村村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大部分被征用,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的农民仍在原村居住而形成的村落,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通常我们所说的“城中村”仅指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位于城区边缘农村被划入城区,在区域上

5、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旧城区和“城中村”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等原因,规划管理无序,布局结构混乱,基础设施缺失,环境卫生、消防安全、治安计生等问题突出,道路泥泞、污水横流、垃圾成堆、供水电力通讯杂乱等现象严重,极大地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影响了城市的整体面貌。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是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味、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生态、文明、和谐、宜居城市的重要保障,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力举措。xx年西安城区城中村改造全面铺开,共有187个城中村展开改造建设,通过分批改造的方式将其全面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先行将

6、市政公用、市容园林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覆盖城中村,彻底改变城市管理的“二元”化现状,为今后全面改造打下基础。在每个区至少确定两个示范村,以点带面全面推开,铁一村、铁二村就在政府计划改造范围之内。原本这次的调查是针对城中村状况,但是实际上在做调查的时候,我发现铁一村、铁二村还不算是普通的城中村,他们算是一定程度上的社区。简而言之,这里外表是城中村,实质是社区。这里的人也一样,虽说是居民,但是和村民几乎没什么两样。然而,他们的居住环境还不如东八里、西八里这样典型的城中村,街道十分狭小,房屋都是一层的小平房,大概就是我们在电视中才能看得见的那种五六十年代的房子。在调查过程中我也很惊异在西安这样的城市竟

7、然还有这么恶劣的居住环境。就房屋产权而言,房子是属于国家的,而非个人。听这里的居民说,他们直到现在还给国家交房租,过去几十年大概是八毛钱一个月,现在每个月还要交二三十块钱。普通的城中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三四层以上的房子以供出租,这就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渠道。而铁一村、铁二村,每一家几乎只有二三十平米的居住面积,更别说是通过出租房屋来获取收入了,大部分人是靠着在外打工来维持生活的。所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是这个社区应该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民应该具备的就是这里的居民应该具备的。除此之外,这个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老人特别多。这些老人对城中村拆迁的问题也是相当关注,都希望能够回迁,毕竟这是他们生活了

8、几十年的地方。有的老人还开玩笑的说:“我们这块地过去可都是皇上住的地方,这可都是好地方。”的确如此,虽然说铁一村、铁二村村内的环境不好,但是旁边的大明宫遗址公园环境却是相当优美的。在唐朝这里的大明宫是皇帝朝会、颁诏、庆典、号令全国的场所。铁一村、铁二村所在的新城区在历史上一直以来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政治意义。远在西周、秦、汉,这里是京畿之地;在宋、元、明、清,这里是镇守陕西乃至西北的行政指挥中枢;在70多年前,这里的“黄楼”,张学良、杨虎成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这里的“七贤庄”,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彻夜工作,为建立民主、统一

9、的新中国顽强战斗,建立了不朽功勋。在这次调研中发现了很多值得我深思的事情。一方面,在采访居民的时候,他们普遍反映本社区的环境差,街上到处是垃圾之类的卫生问题,抱怨居委会的管理制度。关于“有困难找不找政府,找不找领导”的问题,居民们反映了领导难找事难办的问题,更有甚者不知道领导是谁以及根本没有参加过基层选举。另一方面,在采访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时候,一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阿姨是这样跟我说的:“居民们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说的,卫生问题吧,我们的保洁员每一天都是按规定打扫的,可是居民个人的素质问题也是一方面,明明再往前走几步就是垃圾箱,非要随地乱扔,我们再怎么打扫都没办法保持好的卫生环境。至于选举问题,

10、我们都是通过居民代表选举的,要让每一位居民都参加到选举中来也是不现实的。例如说我们明天上午九点开始投票,有的人要上班,有的人又有别的事要办,所以只能通过局部的代表来进行选举。”这位居委会的阿姨,就是典型的政府行政人员形象的代表,非常的干练,非常的能说会道,和这类人多多交谈也会给我们这些以后将要从事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很多启示。通过这些调查,我们不难看出群众和政府之间互相抱怨的关系,群众认为政府不负责任,政府认为群众不够配合。到底该如何平衡这种关系,能够让群众和政府互相信任,互相依赖是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一大问题。在采访的那么多居民中,大多数或者说几乎全部的人都是希望能够回迁的。虽然说现在我

11、们谁都不能准确的说出这里要拆迁的日期,但是根据国家政策的方向,我们确定这里以至于西安市所有像这样的地方都不会逃脱被拆迁改造的命运。在本次调研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和几位老人的谈话。她们是这样说的:“几十年的老根据地了,哪也不想去啊。”“我们全都是三条腿的(拄拐杖的意思)四条腿的(坐轮椅的意思),高楼也上不去了,就只想住现在的平房。”“腿不中、钱没有,怎么能住人家那样的高楼。”这里的房子是五五年盖的,大部分人都是五六年、五七年搬进来的,距今已经将近六十年的光景了。这里的老人平均年龄都是六七十岁,儿女大多数都在外生活,孤寡老人的现象是很常见的。他们年轻的时候都是从事铁路工作的,当时是正式工的现在每个

12、月还能领到国家的退休工资,而没转正的临时工现在连退休工资也没有,每个月只能靠儿女给的一点点生活费过日子。我们都知道,年龄过高的老人独自生活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不仅是生活上的不便,还有心灵上的孤独,但在这里却是再平常不过的,可能很多人会像我一样问她们这样的问题:“您怎么不去儿女那里住呢。这样最起码也有人照顾您了。”她们是这样回答的:“女儿嫁出去了,儿子家地方也小,人家一家三口住着刚刚好,哪里能容得下我们这些老太婆老头子。你现在还小,以后就知道了,就算是你亲妈,等她以后老了,走不动了,大小便失禁了,你也看着恶心,也不想管。”听到这些,我想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不会好过,我们也有老的一天,我们也不想老无所

13、依。如何使这些老人们生活的更幸福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真的需要个人和家庭以及国家的共同努力。关于城中村到底该如何改造以及政府在改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查阅了一些资料和后,我觉得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村民利益不受侵害。村民是城中村改造的主体,城中村改造必然涉及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村民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因此改革的难点在村民自身。因此,要大力对村民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他们对开展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要将村民纳入社会保障范畴,在过渡期内保证他们的最低生活水平。改造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和谐改造,避免暴力事件的发生。只有保证了村民的利益,让他们配合政府的拆迁改造,一切工

14、作才能顺利进行下去。2.切实搞好土地产权转变。土地产权归属问题是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实质所在,只有在转变产权归属的前提下,城中村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城中村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在近期内很难做到,而城中村的改造是近期必须从事的工作。因此,在提出土地产权转变后改造策略的同时,必须着重提出近期切实可行的、在土地产权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的改造策略。寻求一种能让村民满意又不会损害国家利益的解决途径,在土地问题上给农民争取最大的利益。3.积极推进集体经济转型和升级。目前城中村村集体经济主要经营形式有三种:商贸服务、土地出租、物业租赁,后两种形式是集体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典型的“寄生型、外生式”经济,这种模式

15、无法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只有具备起码的启动资金,城中村改造才能进入议事日程。从短期看,集体资产能否做大做强,集体物业收益能否保值增值是城中村改造能否实现的关键,而转制后的集体经济能否成功转型和升级更是新村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动力。政府要通过引导城中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来帮助村民们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改造之后对其不闻不问,导致其失去土地后再无收入来源,这样最终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4.加强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政府作为城市的管理者,首先要意识到城中村问题的严重性和改造的迫切性,积极推进城中村的改造,实现城中村合理城市化。其次,城中村改造是一个综合的社会转变过程,需要相应的全方位的物质、制度和社会文化

16、等方面的建设,包括政策、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的支持和社会文化的传播引导,特别要注重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由农村就业转为城市就业的心理要求。5.引入市场机制。在城中村改造中,由于村集体经济实力有限,而当地政府又不可能对城中村改造进行大规模地投资,因此应进行市场化的开发模式,鼓励开发商、投资商介入参与城中村改造。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城中村的改造向城市现代居住小区方向发展,这样既可以使村民摈弃小农经济意识,改变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在参与、享受城市文明的过程中逐渐改变其传统的生活方式,真正实现向城市人的转变。由于市场的导入,还可以盘活村集体经济,使其在组织制度、经营机制上进行市场化改革,以强化其投资能力、组织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6.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引入城市经营的理念,政府提供服务、便利与优惠措施,鼓励资质良好的公司与集体经济组织合作全面改造城中村。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将城中村改造收益的一部分转变为社会福利保障,保证村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享受城市居民一样的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