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 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上传人:大米****9;美心 文档编号:169740171 上传时间:2021-02-2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 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 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 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 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 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 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 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章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 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第一篇: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黄梅县教育局地方教育部门是连接国家政策和教育一线的重要桥梁,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实施,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赋予了更多的管理职责,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下面,谈谈对加强县域教育管理、促进县域教育公平的肤浅认识和具体做法,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落实纲要精神,遵循规律办教育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就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创新教育发展方式,培养特长充分展现

2、、个性充分张扬、潜力充分挖掘的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第一,从教育的社会属性看,教育属于上层建筑。教育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公平和效率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两大要素。公平关乎社会稳定和谐,效率关乎社会持续发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公平和效率(质量)必须兼顾,一个也不能少。“纲要”把“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作为20字方针中的两条,体现的正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县域教育改革发展,还必须立足县情,遵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既不脱离实际、盲目冒进,又要推进改革、主动跟进;使教育和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基于此,教育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神圣使命。

3、第二,从教育自身看,教育的发展,是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教育改革发展,必须遵循学生、教师、学校发展规律。一是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纲要”把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把“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把“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基本思路,遵循的就是学生发展规律。学生个体身心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等特点,教育是“文火慢炖”的过程,是慢的艺术,必须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二是遵循教师发展规律。“纲要”明确提出。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

4、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教师有个性和特质的不同,不同教师在成长道路上有不均衡性,但教师的专业成长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是基础,结合实践勇于创新是途径,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保障。教育管理者必须做好思想引领、平台搭建等工作,遵循规律、因人而异,引导教师专业发展。三是遵循学校发展规律。“纲要”就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提出了“六个自主”,某种程度上也是尊重学校个性差异,促进学校个性特色发展。每所学校区域特点、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文化积淀等是有差异的,学校实质上是一个持续发展的“文化链”,要求教育管理者认识学校资源状况、文化传统,把握学校发展

5、的基本脉络,把握现代与传统、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体中,学生发展是核心、是根本,教师、学校的发展是条件、是保障。基于此,教育承担着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大责任。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使教育既满足个体发展需要,又为社会进步、民族振兴提供人才保证。二、探索教育本源,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既承载着满足个体发展需要的重大责任,又承载着传承创新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个体发展是基础、是根本,没有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没有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办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摆在首要地位。受狭隘的政绩观

6、和功利主义思想影响,我们还不能从“片追”的误区中走出来,还不能按教育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办事,不能引领社会大众的教育观念;部分教育管理者媚俗的价值取向、庸俗的办学追求,影响了学生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当前,教育有三种状况令人忧虑。一是学校发展状况。教育“马太效应”不能得到有效遏制,优质学校成为“面子工程”,资源配臵不断优化;薄弱学校每况愈下,投入不足,师资短缺、老化、断层现象愈演愈烈。这一现状严重阻碍了教育公平,导致“择校”“大班额”等问题高温不退。二是师生的生存状态。教师苦教,教育教学工作成为重复的劳动,成为谋生的手段,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学生苦学,学习成为知识的累积,成为升学、就业的敲

7、门砖,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倾向。三是课堂教学状况。教育教学停留在的认知(世界是什么样)层面,学生缺少实践、探究的平台,不善于思考(世界为什么是这样),不善于创新(怎么样让世界更美好)。叶澜教授说。最能打动我的两个字是“生命”,最让我感到力量的词是“实践”。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一是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尊重个体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把学生终身持续发展作为办学的终极价值追求;这也是教育的本源。二是要重构课程结构、改革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为每个学生创设展示特长、张扬个性的平台;特别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让课堂更有张力和活力。“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长能力行为记忆远比概念记忆来得深刻

8、。现在的课堂教学,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短板”,我觉得,当前中小学必须把学生实践能力放在重要位臵,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这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三是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总之,公平和质量是县域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重点,必须贯彻“纲要”精神,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三、推进管理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贯彻“纲要”精神,创新管理,完善机制,科学布局,改造薄弱,提高质量,扎实推进教育公平,区域内教育有序均衡发展,逐步步入良性轨道,使更多学生公平地享受到了优质教育。今年11月,黄冈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市长刘

9、雪荣到会讲话,给予很高评价,他认为,我县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认识高”“理念新”“行动快”“措施硬”。湖北教育也推出“聚焦黄梅教育”系列报道。回顾我们在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做法,我有六点体会。第一,创新理念是先导。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能从观念上找到症结。任何教育改革创新,都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与理念创新结伴相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理念是先导;增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理念是先导;深化教育改革,理念是先导。我们把观念更新、理念提升摆在教育发展的先导地位,并贯穿教育教学管理始终,引领广大教育工作者追求高远目标,践行现代教育理念。一是价值引领,办学目标求远。xx年,我们提出“创办理想的黄梅教育

10、”的办学目标,从教育的人本属性(让每一位学生终身持续发展、让每一位教师终身幸福生存、让每一个家庭享受成功喜悦)、社会属性(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奠基)两个维度诠释了“理想教育”的内涵,着力解决“办什么样的教育”问题,明晰了办学追求和目标;xx年,提出了“真教育”的理念,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讲规律、立公心、说真话、办实事,真心、真情、真诚服务学生发展,着力解决“怎么样办好教育”问题,明晰了办学思路和方法。实现理想的黄梅教育,把教育办真,已成为我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和自觉行为。二是思想引领,办学行为求实。教育是真艺术,来不得半点虚伪和矫饰。我们丰富载体、搭建平台,切实提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理念。通过

11、校长研修、学习型组织创建、校本培训等方式,在思想上引领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去年秋季以来,举办了两期中小学校长上海高级研修班,培训校长及后备干部133人次;开办了图书管理员和小学科学课教师培训班,培训148人次;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600余人次。各中小学也开展了“周末大课堂”“青蓝工程”“校长论坛”等系列培训活动,使教师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境界,焕发了激情,规范了从教行为。第二,转变作风是基础。再好的思想,没有落实到工作中也只是空想。我们把转变干部作风摆在基础地位,着力提高干部服务能力和决策水平,树立教育干部良好形象。一是加强教育干部作风建设。出台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暂行规定,建立“四

12、项制度”:月集中学习制度、“两公示一抽查”制度、深入教学制度、服务承诺首问负责制。推出“六条禁令”:下乡吃工作餐,严禁超标准接待;严禁与基层学校领导、教师一起抹牌赌博;严禁收受有碍公务的礼品、礼金、各种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严禁到基层单位推销物品;严禁到基层单位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发票;严禁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及亲属和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出台教育干部作风建设暂行规定,突出创建学习型班子,校长上课、深入课堂,阳光政务,财务管理等重点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并加强管理监督。二是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制订“五干”考核方案,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教育干部进行考核。突出考核的过程性,变年终考核为终年考

13、核,是考核的结果更加客观真实。并与教育干部的绩效工资、评优、任用挂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了干部行政效能、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教育系统形成了风清气正、勤政务实、崇洁尚廉的良好局面。第三,布局调整是前提。适度超前、科学规范的学校布局,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前提。我县农村中小学数量多、规模小、师资弱,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办学效益不高。我们遵循县域经济发展规律,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统筹规划,科学推进,已经基本完成布局调整规划和实施工作。一是完成了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过去,我县城区重小学“大班额”问题普遍存在,最大班额超过100人。去年秋季以来,我们推进“四项举措”,合理调整布局,科学配臵资源,

14、有序分流学生,完成了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增资扩容”。县政府投资2800万元兴建县三小(48个班),投资300多万元,扩建竹林小学(增加12个班),使城区小学由98个班增加到160个班,为解决“大班额“问题提供了物质基础。“合理布局”。打破体制性格局,对县、镇、村教育资源统筹整合,采用“转、撤、并”等方式,优化城区中小学布局。将黄梅镇竹林小学(四小)、沙岭小学(五小)、八角亭中学划归县管,县直小学由2所增至5所;撤并城乡小学等五所小学。一小、实小、三小、四小、五小五所小学承担城区常住人口子女入学任务,同时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实验中学和八角亭中学共同承担城区及黄梅镇学生的招生任务。“均衡师资

15、”。全面摸底师资底数,核定城区小学教师编制,加大了城区中小学教师交流力度,确保城区中小学师资力量基本均衡。今年,城区中小学教师交流比例达到40%,实现了“控制增量,盘活存量,交流融合,放大能量”的目标。“划片招生”。严格执行“四控”(控制招生计划、班额、入学年龄、招生区域)政策,划定区域,合理分流学生。到今年9月1日,城区所有初中、小学实现了标准班(初中54人左右,小学50人以下)教学,彻底破解了“大班额”“择校”教育难题,实现了学生“就近入学,应入尽入”的目标。二是制定了科学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生源状况、学校服务范围和服务半径,按照“乡镇所在地办初中,老管理区所在

16、地办完全小学”的思路,形成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到xx年秋季,全县初中学校将由xx年的33所调整至24所(含民办3所),完全小学由192所(教学点69个)调整至90所左右(保留初小50所、教学点70个左右)。第四,改造薄弱是关键。我县中小学存在农村中小学硬件设施薄弱、中小学功能室建设薄弱两大薄弱环节。我们按照“重点突出、优先建设”的思路,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加强薄弱项目(教学用房和功能室)建设,努力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一是推进教育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加强中小学建设规划,编制中小学建设项目库,把长效机制、校安工程资金优先向薄弱学校投放,优先向综合楼等教学用房建设投放;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布局调整走”的思路,加快中小学改扩建工程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学校硬件均衡。近两年,全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3亿元。二是加快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