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大二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69701242 上传时间:2021-02-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大二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推荐)大二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推荐)大二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推荐)大二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推荐)大二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大二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大二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经济学引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和现状) 一、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恩时代只是零碎的、间单的、和概括的在其著作中谈到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关问题。重点是阐述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涉及到社会主义经济学时,作一些论述,有时仅仅提出观点,由于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的观点已经不适应历史的发展,有的在共产主义阶段才适应,马恩时代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是论述了发展趋势,没有形成独立的一门学科,可以说它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前史,其主要观点是,按劳分配、按比例发展、生产目的、生产关系等。二、列宁时代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1917年以前,列宁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没有立即产生和形成。

2、当时社会主义的实践刚刚开始,没有经验的同时,受到错误理论的干扰,以布哈林为代表的一部分经济学家,否认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存在,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消灭了商品生产的经济,社会主义人与人的关系是明显的和一目了然的,不需要政治经济学,这种观点虽然占统治地位,但争论一直到1919年以前没有停止。列宁在对布哈林过渡时期一书评论中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中同样存在(+)。说明了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经济学,此后的争论更为活跃,汉茨涅先斯基在社会主义经济学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尽管此文中有错误,但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当时的苏联各高校开设的经济学课

3、程不统一,如讲经济史、经济政策等。三、斯大林时代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1936年苏共中央决定各大学要开设经济理论,由于二战的干扰而中断(1939.9.1.德国进攻波兰-1945.8.15.日本投降)。一直到50年代初组织编写经济学教科书,1951年斯大林对教科书未定稿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汇集成1952年发表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其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1954年才出版,以后几经修订出版。斯大林的贡献在于承认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半商品经济。这一观点虽然不很正确,但毕竟是比产品经济前进了一大步。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1.建国以前一直到时候1956年,中国主要是学习原著。1956年以前几乎是完全接受

4、了苏联的观点,当时就是学习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2.195666年的情况。56年毛泽东提出了论十大关系,根据中国的经验和实践,总结了中国的经验,开始探索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不能照搬苏联的经验。5658年出现了编写经济学教科书的高潮,当时几乎是一省一本,62年以后大多采用了上海编写的本子。这些教科书暴露了中国经济学上的弱点:第一,把三面红旗作为主要经验。第二,批判苏联否认阶级斗争的同时把阶级斗争作为主导,这与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关,反右和大跃进。第三,实质上并没有突破苏联的框子,主要是:一是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不断革命与生产关系的变更,忽视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性。就一个

5、生产关系来讲,它所容纳的生产力的幅度很大,在一定时期应具有稳定性。二是否认生产力的作用,认为阶级斗争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三是片面强调政治挂帅,忽视人民的物质利益。四是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五是全面强调对经济的行政管理,忽视经济管理手段。3.6676年的情况。把原来教课中的左的东西推向极端,几乎完全推动失去了科学性,出现了许多荒谬绝伦的理论。一是把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说成是唯生产力论予以批判,否认生产力的作用;二是把人民的正当物质利益要求说成是物质刺激来批判,认为一切为了革命。马克思认为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是把按劳分配当作资产阶级

6、法权进行批判。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具体体现在有劳动权,进而最终体现的是分配权,否认了分配权,实质上就否认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四是把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说成是产生资产阶级的基础。在这个阶段,还把苏联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的正确经济理论当作错误理论来批判,把苏联说成是一个修正主义国家或社会帝国主义国家,一直到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时,才开始承认苏联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4.76年-今。76年以后的一个时期内,主要是对文革十年错误理论的批判,存在着以左批革左的现象,实际上,这种批判和苏联当时对中国文革中的批判是类似的。78年6月,教育部的文科教学工作座谈会上,各大学政法经济学专业和与会者纷纷呼吁组织编

7、写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978年9月由教育部主持编写,于79年89月陆续出版具有代表性的有:教育部政教司主持编写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特点是规律的并列,用于公共课教学,曾多次再版。1980年8月以后逐渐被蒋学模主编的政治经济学取代,蒋本曾十几次修订,直到92年以后逐步退出。南方本(由南方十六所院校编写)特点是后边有一章是讲对外开放问题,被教育部推荐。北方本(由北方十三所院校编写)特点是强调物质利益关系,强调物质利益是经济奋斗的目标,不管是社会还是个人。这些教材的主要框架还是在苏联的框子之内,理论的不成熟是由实践发展的不成熟所造成的,1640-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经历了200年的历史

8、,就是国富论也是136年,而资本论是227年,中国只有50多年的历史,自然不可能有成熟的经济学产生。92年以后,几乎都照搬了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有点食洋不化,近来有所改变,但仍然没有多少自己的东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第一节 社会主义从理论的诞生到制度的建立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而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对未来社会的憧憬是随着人类诞生而诞生的。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和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诗经“民劳亦止,汔可小康”,意为人们有劳有逸,日子就能好过。后来儒家把比大同社会较低级的一种社会称为小康。礼记中的大同社会是:“天下为公”,

9、“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皆有所养”的理想社会。小康社会则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人们维持中等生活水平的社会。小康社会以及陶渊明的桃花园记,都代表了人们对理想社会和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望。在西方的理论进程是从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和康帕内纳的太阳城,构想人类社会的理想蓝图。随后有闵采尔、维拉斯、温斯坦来、摩莱里、马布里、巴贝夫、后来的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布朗基等。2.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3.社会主义的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在72天的时间内对社会主义做了偿试;而19

10、17年的十月革命,则缔造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现实,是社会主义史上的一个飞跃。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实践马克思的共同胜利说,即无产阶级革命在全世界至少在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取得胜利。当时主要是因为资产阶级国家政权联合起来镇压无产阶级革命。列宁的链条学说与一国胜利说,即帝国主义的链条中的薄弱环节中突破,其理论根据是帝国主义发展的跳跃性和殖民地的重新瓜分问题会引起帝国主义国家的战争,故可以在一国取得胜利。但马克思和列宁都是城市暴动的暴力理论。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理论。(二)中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共产党宣言中“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

11、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选1-272)1.直接剥夺大资本,使之成为全民所有制即国有经济。列宁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时认为:巴黎公社胜利果实被葬送的两个错误是没有剥夺法兰西银行和追击逃跑之敌。列宁吸取了这个教训,十月革命胜利之后,立即颁布国有化法令,将银行、铁路、邮电以及各部门的大企业收为国有。在中国,官僚资本是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垄断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占全部旧中国工业资本的2/3,占近代工业产业的80%,剥夺大资本,也就消灭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部分,并为改造民族资本和个体经济奠定了基础。也有利于

12、无产阶级专政的巩固。1949年底,没收官僚资本企业2858个,产业工人75万人,建成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这一任务的完成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是消灭了买办势力和封建势力,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消灭了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了国营经济,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在这一过程中,对帝国主义在华企业也进行了没收。当然留下了一些后遗症。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马恩的赎买设想,恩格斯说“一部分用国营企业竟争的办法,一部分直接用纸币赎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土地私有者,厂主以及铁路和海船所有者的财产。”(共产主义原理马选1220页)在(马选4-315页)恩格斯说:“马克思曾向我讲过(并且讲过多次)他

13、的意见,假若我们能用赎买摆脱这整个匪帮,那对我们是最便宜不过的事情了。”(2)列宁赎买政策实践失败。列宁认为“即与那些肯接受国家资本主义,能够施行国家资本主义,能聪明练达地组织真正用产品供应千百万人民的极大的企业而对无产阶级有益的资本家谋求妥协,或向他们实行赎买。”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列选3550页)但由于俄国资产阶级的疯狂反对苏维埃政权,进行怠工和破坏,制造经济混乱,勾结外部势力进行武装叛乱。苏维埃政权不得不进行没收的办法消灭民族资本,并对资产阶级的叛乱进行镇压。列宁的赎买设想得到实现。(3)中国改造成功的历史条件。一是有这种可能性,一是大资本已经掌握在国家手中,控制了经济命脉;

14、二是无产阶级政权强大,不怕民族资产阶级造反;三是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工农两面夹击,迫使民族资产阶级妥协,即第二次农村包围城市;四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一直有两面性,即与封建文主义和官僚资本的矛盾,愿意接受社会主义,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强烈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二也有改造的必要性,一是在中国经济落后的情况下,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比重。49年统计,工业企业12万3千多户,职工164万人,占职工总数的54.6%。生产总值68亿元,占63.2%。商业占全国总户数的98%,从业人员662万余人,商业销售的批发额占76%,零售占85%。对于恢复经济,保证市场,稳定物价,维持就业等有着很

15、需要作用。另外,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了追求利润,唯利是图的本性,破坏国家计划,违法乱纪,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三是改造的总方针是限制、利用、改造。四是改造的形式和步骤,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步骤是两大步。第一步是初级国家资本主义,主要是国家通过与私人企业订立合同的形式。在工业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代销、经销、代购。即从流通入手,割断了私人企业与外部的联系,国家控制了原料、商品、货源和市场,造成了私人企业对国家的依赖。第二步是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又分为两个阶段。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从1953年起,规定私营企业的利益分配是称为“四马分肥”即:所得税,34.5%;福利费15%;公积金30%;资方红利20.5%。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由于农业合作化的高潮,迅速扩大了社会主义在农村的阵地,进一步割断了私营企业与农村经济的联系,阶级力量发生了变化,使资产阶级不得不接受改造,走上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道路。从1956年起,国家对私营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在一定时期内,国家按定息年息5%付给利息。到66年9月终止。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中,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关于对民族资进行赎买的预言,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其意义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使之采取了具体的形式;有秩序的把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不仅没有影响生产和发展,而且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团结了民族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