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69701100 上传时间:2021-02-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推荐)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推荐)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推荐)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推荐)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 导 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实事求是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D) 【解题分析】考查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品质的把握。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理论品质也是与时俱进。选项中B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C项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两者都属于党的思想路线范畴,A项是党的优良作风之一,因此,只有D项才是唯一正确的选项。本题容易误选A项,以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用理论去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这是必须要注意的。本题也可以出成辨析题,如:马克思主义

2、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是理论联系实际。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A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B劳动价值理论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剩余价值学说 (C) 【解题分析】考查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的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正是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原理,去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的社会形态和生产关系(如资本主义制度),才得以创立剩余价值理论,才能够建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整个理论体系,因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3、。本题中A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B、D两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内容,只有C项才是唯一正确的选项。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注意:所谓“理论基础”是指理论本身固有的,是“自产的”;“理论来源”是指从别的理论“借用过来的”,是“外在的”。分清这一点,就不会误选A项。本题也可以出成辨析题。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3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的突出贡献是 A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B揭示了资本积累的过程C创立了垄断资本主义理论 D提出了平均利润学说 (C) 【解题分析】考查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后

4、所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创立了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并从这一理论出发,分析了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从而得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结论。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突出贡献。因此,C项是正确的答案,A、B、D项都是马克思的贡献。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 A社会经济关系 B社会生产方式C社会运行机制 D社会发展条件 (B) 【解题分析】考查对社会生产方式的理解。社会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而且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A、C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D是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存在的基础,只有B项才是唯一正确的选项。 5社会生产力是生产过程

5、中人与 A他人的关系 B社会的关系C企业的关系 D自然的关系 (D) 【解题分析】考查对社会生产力的理解。社会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本题考生容易从“社会生产力”的“社会”含义中误选B,这是需要注意的。 6在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分配关系C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A) 【解题分析】考查对社会生产关系基础的理解。社会生产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6、,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这些关系中最基本的问题它决定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支配和使用,决定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因此,此题正确的选项是A、B、D两项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C项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必须要研究的对象,都不符合题意。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在于 A揭示经济规律 B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C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D明确建立怎样的生产关系以及采取什么形式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解题分析】考查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目的的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往于,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

7、究,揭示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从而建立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以及采取什么形式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D是正确选项。A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B和C是剩余价值理论的任务。可变换题干出单项选择题。 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物质资料生产 B经济规律 C社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C) 【解题分析】考查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揭示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它以社会生产关系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此,本题应选择C项。A项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B项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研

8、究生产关系时要联系D项,但D项并非研究对象。本题其它三个备选项的内容都可作为单项选择题的材料进行命题,变换本题的题干就可以形成不同的单项选择题。 9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必须 A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B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A 适应上层建筑发展的要求 D适应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 (A) 【解题分析】考查对生产关系一定耍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在牛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这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及其采取的具体形式。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项

9、,本所揭示的基本原理可以从辨析题的角度上命题,也可以结合我国的改革实际命制分析题。 10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 B交换 C分配 D消费 (A) 【解题分析】考查社会生产过程中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社会生产过程由生产过程、交换过程、分配过 程和消费过程等共同组成,这四个环节的统一,构成全部社会经济活动。其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本题内容可命制考查四个环节或相互之间关系的多项选择题。 11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时,必须联系 A生产资料所有帑】的结构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 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 (B) 【解题分

10、析】考查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的规律。由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和上层建筑处于对立统一关系之中,所以,政治经济学不能完全脱离开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而是要在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因此,正确选项是B。选项A、C、D 均是生产关系的内容,不符合题意要求。可变换题型以辨析题的形式考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可以多选题的形式考查生产关系的内容。 12社会生产方式是 A社会关系的总和 B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的总和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和生产关

11、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D) 【解题分析】考查对社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的识记。社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从内涵上来说是人类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从外延上说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与统一。生产力是指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能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是指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人们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从事生产活动,而生产关系总是在生产活动中不断变动着,随着生产力的变革而变革。因此两者是有机结合与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社会生产方式。故选D。根据本题内容可命制考查生产力或生产关系内容的选择题。 1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揭示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B揭示

12、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 C揭示剩余价值规律 D揭示经济规律 (D) 【解题分析】考查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的把握。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经济规律中,有些属于生产力发展规律,有些属于生产关系的规律,如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剩余价值规律。因此,A、B、C三项都从属于D项,本题最佳选项只能是D。本题可变换以辨析题的形式命题,如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生产关系及其运动的规律。 14社会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指的是 A生产资料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人的劳动 (A) 【解题分析】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因素,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A项包含BC项,因此,A是正确的。 15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劳动资料 B生产工具 C人的素质 D生产资料 (B) 【解题分析】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因素,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16生产资料包括 A劳动对象与生产工具 B资本技术和管理 C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 D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 (C) 【解题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