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行道树》课堂实录】

上传人:w****7 文档编号:169698943 上传时间:2021-02-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道树【《行道树》课堂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行道树【《行道树》课堂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道树【《行道树》课堂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道树【《行道树》课堂实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道树【行道树课堂实录】 师:漫步于繁华的都市,徜徉在宁静的树阴,清风拂过朝露滋润的脸颊,晨曦暖透温馨装点的清凉人们快乐着,幸福着,却少有人关注为我们制造清新,生产活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行道树。它们生长在寂寞里,生长在不被人了解的孤独里。今天,著名作家张晓风将带我们走进行道树,去聆听它们心底最真的声音。下面,老师朗读课文,请大家仔细来听,看大家能听出哪些疑问。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们仔细地听读并时时做一些笔记。) 师:同学们,课文读完了,不知大家听出了多少疑问,下面请你们按小组坐好,开始讨论并畅所欲言。 生:我想问一下,课文第一自然段中飞尘一词,可不可以换成灰尘? 师:这个问题很细微,但是很

2、有价值。谁能帮他解答一下? 生:飞尘指飞扬的尘土,重在飞上,如果换成灰尘就不能表现尘土飞扬的状态,所以不能替换。 师:回答正确,我还想补充一问:飞尘一词,它还暗示了什么?这对于写行道树有什么作用? 生:暗示城市的环境差。这种环境不利于市民生活,而行道树能吸附飞尘,改善市民的生活条件,它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做着对人民有利的事,而这正是本文要歌颂的。因此,它对下文赞颂行道树实际上起着铺垫的作用。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十分精彩!你们看,就一个词,便可以引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可见,问题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问得有价值。请同学们继续提问。 生: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把深沉给予了我们

3、? 师: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神圣的事业指拿一类事业?请概括。 生:指对社会,对人类有利的事业。 师:是的。这种事业的最大特征是什么? 众生:只讲奉献,不讲索取。 师:为什么说这种事业是痛苦的呢? 生:因为这种事业要你对此付出牺牲,所以痛苦是在所难免。(学生鼓掌) 师:我十分赞同这种观点,那为什么说也惟有这种痛苦把深沉给予了我们? (学生们沉默,无人能回答此问题。) 师:首先得理解深沉一词,很显然,这里不能理解为沉着持重的意思,它应该有深层的内涵,这深层的内涵就是指行道树奉献、牺牲之后的幸福与快乐。这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它往往深埋于成熟者的心里。谁能举出一些神圣的事业(职业)呢? 生:人民教师

4、,清洁工人。 生:医生,中国人民志愿军 师:是的。这些人虽然工作不同,但都无私奉献且默默无闻。让我们为从事神圣职业和具有崇高精神的人们致敬! (师生鼓掌。) 生:课文中有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一句,我觉得点缀应该是让事物更美好,既然这样,为何有说是悲凉的呢? 师:这问题有一定深度,我们一起来讨论。请问同学们:行道树的奉献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制造清新的空气。 生:在夏天献出浓阴供人们乘凉。 师:这也就是说,行道树在努力为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市民早已习惯于污浊了,环保意识淡薄。市民的健康问题并不是几棵行道树可以解决的,所以它们的内心深感悲凉。 生:既然这样,它

5、们为何还生活在城市里? 师:这个问题交给你们自己解决,请各小组展开讨论。 (学生讨论。) 生:这是行道树奉献精神的再次体现。它们选择了自己的命运并心甘情愿地为此付出,辛苦并执着的工作。它们的诚心一定会感动麻木不仁的人们,城市的环境状况有望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生:课文结尾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这种说法矛盾吗? 生:不矛盾。我认为忧愁是指行道树为城市的空气遭受污染,市民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以及环保意识的淡薄而忧愁;快乐则是因为他们从事的工作对社会有益,所以幸福而快乐。 师:问得好,答得好。谁能回答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写行道树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 生: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行

6、道树的内心独白。它向读者诉说着自己酸甜苦辣,作者借行道树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关心我们的生活环境。 师:对,这种把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寄托在某一事物身上的写法叫象征,也叫做托物言志。这也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请思考:作者要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可选择的对象应该是很多的,为何偏偏选择行道树? 生:因为行道树是人们常见的事物。 生:它容易被忽视,但它并不计较,更能突出它默默无闻的品质。 生:这叫以小见大。 生:很好。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有什么好处? 生:像是行道树的真情告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师:正确。当然,我们要讨论的问题远不只这些。一篇精美的文章是永远也读不透

7、的。建议大家在课外继续探讨,深入挖掘,同时,还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让自己的文章也变得精、美。散文是极好的朗读材料。而朗读一篇文章,首先得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同学们,结合老师先前的范读,加上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本文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 生:自豪和幸福。 生:伤感与悲凉。 师:我觉得应该把这些融在一块儿。行道树从事的是神圣的事业饿、,是自豪的、幸福的;但同时它有承受着被人冷落的孤独,所以内心的伤感和悲凉不可避免。我认为朗读时宜放慢语速,在快乐之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请各小组自由练读,然后推举以为同学参加全班的朗读比赛。 (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我们进行一次朗读比赛,看哪个小组派出的

8、选手表现最好。要求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读出感情。 (学生朗读,教师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 师:同学们的表现让我非常满意,但我们还不能满足。同学们应该多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朗读训练。既能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又能在朗读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可谓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学完这篇文章,同学们一定感慨万千,请你们用最精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内容不要求多,但一定要美。各小组开始准备。 (各小组积极准备,气氛异常活跃,老师巡视释疑。) 生:生活中,往往有许多人贡献很大,但因为他们身份卑微,不容易被人们发现。我们要走进他们,肯定他们,歌颂他们! 生:有一句话叫做痛苦并快乐着,我认为用来评价行道树是很合适的。

9、生: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这才是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命活力无边但生命有限,让你的生命焕发光彩,照亮世界,就是幸福和快乐的!(师生鼓掌。) 师:说得好。接下来请同学们摘录课文中精彩的语句,并任选一角度作一些品析,我将利用这个时间,对今天个小组的表现作出评价,还将评出你们当中的最佳组合! (学生做作业,教师评价个小组的表现,在下课前评出最佳组合,授课结束。) 【课后感】 行道树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短小散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受到文学艺术之美的良好熏陶,同时也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教学本文,我将课堂大胆交给学生主宰。整个教学活动围绕学生需要什么来组织,教师只在教学过程中

10、引导和点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起语文综合素质。 授课结束,我只有一种感觉:轻松!彻底的轻松!学生也表现出意犹未尽之态。从作业反馈来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以更加牢固。全新的教学已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 教师有多累,学生便有多苦,这是对传统教学的形象评价。造成师生身心疲惫的原因是没有找准教学活动的主体。一方面教师生怕将该传授的知识遗漏,必然会尽可能吃透教材,将知识整理归类,然后要求学生一一掌握,从而形成了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学生是很不乐意接受的;另一方面,学生渴望表现自己,他们希望自己的发现被老师看见并且肯定,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传统的教学课堂没有给学生这种权利,他们成了学习的

11、工具,知识的奴隶。所以到头来老师劳累,学生辛苦,教学效果不佳。由此看来,如果教育观念不改变,越是负责任的老师,对学生的毒害就越深也不无道理。 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主体。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丝毫没有淡化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它要求教师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表达能力;熟练运用教学技巧,开放而有序地组织教学。教师只有控制好课堂并极力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这种教学的优越性才能表现出来。当然,只追求形式的多样性,而不注重效果的教学是不可取的。 新事物地出现并朝着某个方向发展,必定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教学亦是如此。就本次教学而言,仍然存在许多的缺点和不足,有待于弥补和改正。但它更新了我的观念,指引了我的教学方向,这一点,已是弥足珍贵的了。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