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育硕士开题报告-ELearning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商洛市信息技术课程为例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696379 上传时间:2017-07-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范生教育硕士开题报告-ELearning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商洛市信息技术课程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师范生教育硕士开题报告-ELearning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商洛市信息技术课程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师范生教育硕士开题报告-ELearning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商洛市信息技术课程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师范生教育硕士开题报告-ELearning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商洛市信息技术课程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师范生教育硕士开题报告-ELearning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商洛市信息技术课程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范生教育硕士开题报告-ELearning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商洛市信息技术课程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范生教育硕士开题报告-ELearning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商洛市信息技术课程为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 费 师 范 毕 业 生 教 育 硕 士学 位 论 文 开 题 报 告姓名学号 8学位类别 教育硕士学科专业 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校内导师 吴晓军校外导师 曹显斌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13 年 11 月 12 日填校内导师 吴晓军 职称 工作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校外导师 曹显斌 职称 中教一级 工作单位 安康中学拟选论文题目 E_Learning 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商洛市信息技术课程为例关键词(3-5 个) 农村 信息技术教育 现状 对策论文选题来源(请在相应栏目中划“” )国家级教改项目省部级教改项目区县级教改项目校级教改项目其他论文选题类型(请在相应栏目中划“” )

2、专题研究 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 案例研究选题依据及意义:选题意义:1、 对数字化学习理论的研究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首先通过分析对 E-Learning 的概念内涵等做出合理的界定,对E-Learning 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探讨了 E-Learning 在基础教育阶段应用的必要性。这对数字化学习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另外,本研究还总结和分析了已有的成功应用案例,理论来自实践,这些总结将会丰富数字化学习的理论研究。2、 对深化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具有促进作用数字化学习的实质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 E-Learning在中小学学校的应用实际上就是研究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

3、中深层次的有效的应用。目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很多,但很多都与实际应用是相脱离的。本研究从宏观层面对 E-Learning 应用的方式进行了解和分析,以期对我国中小学学校应用 E-Learning、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层次有效整合有借鉴和启示意义。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健问题以及预期达到的目标:主要内容第一:对 E-Learning 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对 E-Learning 的发展脉络进行归纳第二:探讨 E-Learning 与传统学校教育结合的各种方式, E-Learning 的应用与传统课堂学习的关系从宏观角度总结出中小学学校导入 E-Learning 的模式,将 E-Le

4、arning 引入到传统的教学之中。第三:比较传统教学模式和 E-Learning 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第四:分析 E-Learning 的不足之处。拟解决的问题1、解决如何将 E-Learning 引入到传统教学中的问题2、E-Learning 对传统的中小学教育具有的应用价值预期达到的目标将 E-Learning 融入到学校教育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更易被学生接受的学习资源,使得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以及家校之间的互动。改变传统的进行知识传递的课堂教学环境,支持学生和老师进行更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某些学习方式中,教师不再向学生直接传递知识,而是作为指导者、活动

5、组织者等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发现学习和协作学习等;论文提纲如下:摘 要 Abstract第一章 绪论 1、研究目的与意义2、国内外研究现状3、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 E-Learning 的内涵及其对中小学学校教育的应用价值1、E-Learning 的内涵2、E-Learning 的发展脉络3、E-Learning 的主要特征4、E-Learning 对中小学学校教育的应用价值分析5、E-Learning 在中小学学校中应用模式的构建第三章 E-Learning 在中小学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模式1、辅助式应用11 、辅助式应用模式简介12 、辅助式应用模式重要要素分析13 、辅

6、助式应用模式的特点2、取代式应用21 、取代式应用模式简介22 、取代式应用模式的重要要素分析23 、取代式应用模式的特点3、融合式应用31 、融合式应用模式简介32 、融合式应用模式的重要要素分析33 、融合式应用模式的特点第四章 E-Learning 在中小学学校教育中的基本情况调查案例分析(以陕西省柞水中学高一必修课本第三章 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为例)1、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分析1 1 教学设计1.2 学生接受情况调查分析1.2.1 调查结果1.2.2 调查结果分析 1.3 教师授课情况分析1.3.1 调查结果1.3.2 调查结果分析2、E-Learning 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分析21

7、教学设计2.2 学生接受情况调查分析2.2.1 调查结果2.2.2 调查结果分析2.3 教师授课情况分析2.3.1 调查结果2.3.2 调查结果分析3、两种模式下教学效果的对比第五章 总结、展望与建议1、我国基础教育领域 E-Learning 现状简介2、存在的问题3、建议4、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致 谢主要研究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个案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对比法,探讨 E-Learning 的理论和应用现状,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方式,概述如下:文献研究方法:对于 E-Learning 的理论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方法。收集有关现在 E-Learning

8、主题相关的书籍、期刊、论文和专题研究报告等资料,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通过对现有的有关 E-Learning 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界定数 E-Learning 的概念内涵和发展脉络等有关理论;收集 E-Learning 在世界各国基础教育领域应用的相关政策文本、应用规模、应用方式及案例等的论文和其他资料,分析构建出 E-Learning 在基础教育应用的三种模式。个案分析法:对案例的分析采用典型个案的研究和分析,主要分析和研究我的团队在2009 年暑期进行的社会实践调查的结果,以及自己从教三年来运用 E-Learning 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所取得的一些成果。问卷调查法:主要是针对学生

9、,教师,以及家长发放一些有效问卷,然后进行回收,分析汇总并最终得到一些真实有效的数据。对比法:主要是将目前的教学状况与五年前未使用 E-Learning 进行教学的基本情况进行对比,即将两次发放的调查问卷所得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主要是使用图表以及真实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得出 E-Learning 教学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的环境和领域,为在我国基础教育实际中的应用提供启示。实施方案及计划:第一阶段 2013 年 09 月2013 年 11 月(论文开题阶段):查阅文献资料,征询导师意见,确定论文题目;围绕论文题目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当前对该领域的研究动态,确定论文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基本框架,准备

10、开题答辩。第二阶段 2013 年 12 月2014 年 05 月(论文初稿阶段):根据开题答辩组提出的意见,将进行全面的搜集资料的工作,对文章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对文章的主要问题进行细致的思考,深入研究基本内容,归纳总结,写出全文,形成初稿。第三阶段 2014 年 06 月2014 年 09 月。 (论文第二稿阶段):听取导师对初稿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论文的修改,对文章进行润色,补充不足的材料,删除多余的资料,使得文章结构合理,主体鲜明,争取有所创新,基本定稿。第四阶段 2014 年 10 月2014 年 12 月。 (论文终稿阶段):根据导师对第二稿的意见完善论文,并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

11、对论文进行查缺补漏,修正不妥之处,对文章局部内容进行优化,做小范围的调整,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完成论文终稿。第五阶段 2014 年 01 月2015 年 03 月。 (论文答辩阶段):根据导师对论文终稿的意见,对论文进行适当修正,送交定稿,准备论文答辩。校内导师对开题报告的评语:导师签名:年 月 日校外导师对开题报告的评语: 导师签名:年 月 日 以下部分由培养单位填写:开题报告专家组成员组成情况组成 姓名 职称 所在单位 从事专业 本人签名组长组员秘书开题报告专家组意见:(主要对开题报告选题、论据,研究内容、方案及方法等做出评价)开题报告评议结果(通过、不通过):组长签名:年 月 日培养院系意见: 负责人签名(公章):年 月 日注:本表一式三份,经审核通过后培养单位、导师、研究生各留一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