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地域文化(《贵州地域文化》)全部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6961626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地域文化(《贵州地域文化》)全部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年地域文化(《贵州地域文化》)全部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年地域文化(《贵州地域文化》)全部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年地域文化(《贵州地域文化》)全部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年地域文化(《贵州地域文化》)全部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地域文化(《贵州地域文化》)全部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地域文化(《贵州地域文化》)全部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填空1.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2011 年全省共有 3 个自治州、11 个自治县和 250 个民族乡。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贵州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全面调整国民经济。3.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贵州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创作、演出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其中黔剧秦娘美、奢香夫人,花灯剧七妹与蛇郎,舞剧蔓萝花等,在省内外引起较大反响4.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 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5.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充满活

2、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贵州。6.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西南主要有茶叶、甘蔗、柑橘、芭蕉。7.中共贵州省委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8.贵州的史前文化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9.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东南主要有水稻、油菜、椪柑、西瓜。 10.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省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11.贵州目前已建立的自治州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2.山地草地资源也较多。草山草坡最多的是黔南和黔东南,最少的是贵阳和六盘水。13.贵州民

3、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各民族不仅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在本民族内部进行交流,而且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同胞还通晓和使用汉语普通话,并作为交流的基本工具。14.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15.贵州工业的结构比例 1978 年是资源开发型的重工业占优势,到 2011 年从轻重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重工业仍占优势。16.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7.贵州境内的国防科技工业,以航空工业、航天工业和国防电子工业三大工业为主,并有航空机械、军需军械、核燃料等工业部门组成。 18.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

4、根据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思想品德,发展体力和智力,从而成为为社会服务的人。19.贵州西部有乌蒙山,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和牛栏江的分水岭,最高峰是韭菜坪,其景观被称为“天上石林20.明初,元宵唱灯、跳灯、说书、唱书等娱乐形式以及地戏、花灯舞、傩舞等扎根贵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屯堡文化”。21.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22.贵州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61.9%,碳酸岩总厚度占沉积盖层总厚度的 70%。23.2010 年第六

5、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共有 56 个民族成分。其中,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羌 18 个民族为贵州的世居民族。在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 36.11%。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苗族。24.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 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25.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 年,森林覆盖率达 4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

6、六盘水和安顺。26.贵州的黄果树景区和龙宫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旅游景区。27.目前贵州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 8 个民族。28.20 世纪 60 年代初,周恩来用“山川秀丽”来评价贵州的“地”,用“气候宜人”来评价贵州的“天”,用“人民勤劳”来评价贵州的“人” ,不仅对贵州省情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还看到了贵州“必将后来居上,大有希望”的美好开发前景和巨大发展潜力。 29.贵州北部有大娄山,是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1955 年 2 月,贵州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贵州省

7、人民委员会。这是贵州省级国家行政机关,又是省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除了履行相应的职能外,还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管理。31.1964-1978 年贵州成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国家投资近百亿元建成了航天、航空和电子三大国防科技工业基地。32.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三都水族自治县。33.在思想建设上,中共十五大以后,贵州重点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34.贵州中部有苗岭,山脉呈东西走向横亘贵州中南部,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是雷公山,被誉为中亚热带宝贵的“物种基因库”。35.毕节市管辖的 1 个自治县是威宁彝族回

8、族苗族自治县。36.贵州日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部多、东部少,最少的在北部大娄山区。在时间分布上,日照时数夏季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37.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38.1949 年 11 月 28 日,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报新黔日报正式出版发行。39.贵州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以上;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以下。40.贵州省 2011 年常住人口为 3469 万人,人口密度为 240 人/平方千米。42.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已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

9、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颇受旅游者欢迎。43.开宝七年(974 年),矩州彝族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朝廷,宋太祖敕书:“惟尔贵州,远在要荒”,这是“贵州”名称首次见于文献。44.贵州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按三次产业的排序在 1999 年实现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 45.贵州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根据山区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小城市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46.贵州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技术起点和技术水平较高,技术工艺先进,生产设备精良,已形成军

10、用产品和民用产品结合,机、电、光一体化,科研、生产、经营综合化的科技工业体系。47.目前遵义市管辖的 2 个自治县是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48.贵州的气温年变化幅度较小,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在 3 之间,最热的 7 月平均气温多在 22之间,为典型的夏凉地区。49.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已发展成为“耕田,有邑聚”的农耕社会。50.截至 2010 年,贵州共有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工商联 7 个民主党派贵州省地方组织和 1 个工商联贵州地方组织。51.战国时期,贵州已形成包括青铜、陶瓷在内的独特“夜郎

11、文化”。52.贵州解放后全省工业加快发展,形成了许多特色行业。主要是以西电东送为标志的能和资源深加工工业、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以民族药品开发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5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54.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东北主要有甘薯、油菜、花生和板栗。 2填空55.金融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

12、证券。56.2005 年 9 月 8 日,贵州大学正式被列入“211 工程”学校行列,结束了贵州无国家重点大学的历史。57.解放时贵州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为一、二、三,第一产业占有绝对优势。在 1992 年第二产业超过第一产业,使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变化为二、一、三。58.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59.贵州民族的居住特点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60.贵州旅游网络是西南地区旅游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与华中华南相联。贵州境外东有张家界风景区、南有桂林山水、西有路南石林、北有长江三峡,旅游发展势头良好。 61.截至 2011 年,全省共设 9 个地级行政单

13、位,包括 6 个地级市、3 个自治州。88 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 56 个县、11 个自治县、7 个县级市、13 个市辖区、1 个特区。一般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62.贵州在 1998 年实现了自 1957 年以来全省农村粮食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63.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64.贵州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65.

14、国际上一般将 60 岁以上人口达到 10%或 65 岁以上人口达到 7%,成为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贵州 2011 年 65 岁及以上人口达到8.98%,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行列。66.安顺市管辖的 3 个自治县是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67.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68.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城镇人口为 1174.81 万人,占总人口的 33.81%,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 49.68%的平均水平,说明贵州的工业化程度不高,城镇化进程任重道远69.贵州电信业,已具备有完善的包括装备网、业务网

15、和支撑管理网的电信通信网络,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并以国际接轨,以光导纤维电缆传输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传输为辅的,综合化、立体化、数字化的现代电信通信网络。70.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71.旧石器时代,贵州的石器、骨器等工艺体现了原始的造型艺术。72.苗族有一种流行最广、最具特色的舞蹈形式是芦笙舞。73.贵州的民族节日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祭祀性节日,如“鼓社节”等;第二类是生产性节日,如“吃新节”等;第三类是社交性节日,如“姊妹节”等。社交性节日最多,几乎占全部节日

16、的 80。 74.贵州省的形成和府、州、县的设置过程,实际上是不断改土设流的过程。75.贵州雨季每年 4 月上旬到 5 月上旬自东向西到来,67 月雨量最大,表现为水、热、光同步,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76.贵阳市管辖 6 区 3 县 1 市,包括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小河区、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清镇市。77.贵州目前有 8 个民族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55.5%。78.贵州在邮政业方面,建成了以贵阳为中心,以陆路为主的陆空水相结合的现代邮政运输网络和物流系统,建成了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绿卡网、电子汇兑系统,形成中国西南地区的邮路大通道和邮件转运枢纽。 79.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80.贵州的交通运输以陆路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电气化干线铁路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支线铁路相配合,以内河航道、民用航空为延伸的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南下出海大通道。81.贵州成煤地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