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随笔:经典悟新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69616098 上传时间:2021-02-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随笔:经典悟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三随笔:经典悟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三随笔:经典悟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随笔:经典悟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随笔:经典悟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典悟新本文是初中关于初三随笔的经典悟新,欢迎阅读。地铁上的浮尘又开始飞扬了!我知道,下一班的午点列车,是时间该到了。当车门慢慢打开, 人潮如波涛似的涌动着。 我紧紧怀揣着那本泛黄的书,生怕掉落于人群之中。 我与那些丧失理智的乘客们摩肩接踵的挤上了列车,老实说,我并没有怎么用力, 只是我身后那股强大的力量把我推了进来而已。我也只是长舒了一口气,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安心的坐下了!挤这班列车的人的人很多, 我望向窗外站台上的人群,个个争先恐后, 拥挤着,喧嚷着,大人紧拉着小孩的手,被人群无定向的挪动着。随后,广播响了:“列车要准备出发了,请各位乘客赶快上车。”就这样,没上车的人,脸上挂着失落,坐在

2、长椅子上叹着气!是的,我都看到了!那些出口成“脏”的人,我对其也只是微微一笑,但那种笑容,只有我自己知道,是带有嘲讽的。列车开了许久, 我倚着玻璃窗, 翻开了那本泛黄的书籍。 那是一本线装订的论语,听爸爸说:这是爷爷从小读到大的书,在爷爷那个年代,他就只认识几个字,不知道意思,但他总觉得这是一本很珍贵的书。当我那一年回老家,老家的房子正如十五从军征中的那样:“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我翻箱倒柜的找了半天,才找到这本盖满灰尘的书。当我翻开的那一刻, 我的眼眸中就容不下人和其它的风景。第一页是一张空白的,我想,大概是爷爷怕弄丢吧,在书的左上角,写上了小小的“刘”字。第二页

3、是有字的。上面印刷的是论语中最为家喻户晓的一句:“既来之,则安之。”这不仅是最经典的一句,也是爷爷挂在嘴边,最常说的一句。在我的记忆中,爷爷是个热心肠的人,凡是有乞食者来我家“拜访”,爷爷就大方地盛了一来源与互联网,仅供个人阅读参考碗 , 什么可以在家住一晚 么一来,奶奶也就跟 吵了不少的架。“既来之, 安之”所 典中的 典,我想不光是 被熏陶了,大多平明百姓受到了不少启 。 本 很奇怪, 一夜也只有一句, 配的 也很 , 但 会 我陷入沉思后面有一 中写到:“不学礼,无以立。”其意思也就 “不学 礼 ,就不能 在人群中立足。” ,我的思 又 回到了 那个喧 的 站。在那 ,哪怕是有一人出来喊一声“排 ” ,所有人也不会怪他的!那些把礼 文明思想抛之 后的人,或 站 在站台上的 格都没有吧。更 ,在社会上立什么足了。故事 是 , 的 了一大堆, 得感悟的也就只是那一个微小的 作;不管 史 河翻了多少个波涛, 得留恋的也就只是沙 上那几部 光的金典。我 得, 典真正所要告 我 的是它的本 ,而不是所有起 托作用的花 言。然而,古人用 月留下的 典, 不 是 了当 多么多么的繁荣或又 乱,他的本事只是希望用他 的人生道理教会我 多 做的事和不 做的事。来源与互联网,仅供个人阅读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