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课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960557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课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课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课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课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课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课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课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 2010-2011 学年第 12 期 责编:李金平第 1 页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课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诗海拾贝一、给下面的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二、我会辨字组词。矛()蛙()蝉() 鸣()茅()鞋()婵() 鹊() 三、给下列字加上部首组成新字并组词。四、写出下面的同音字。啼笑( )非 军( )( )段 ( )弃( )头巷尾 空( )交头( )耳 ( )泥 ( )晓 ( )贫爱富草木( )兵 如箭在( )五、先解释词语,再说说句子的意思。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六年级语文 2010-2011 学年第 12 期 责编:李金平第 2 页昔:_ 依依:_句

2、意:_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惊鹊:_ 句意:_六、想一想,填空。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_,已经有_年的历史了。2 诗经采薇分别描写了_和_两个季节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_”写出柳条随风飘动的样子;“_”描绘雪花飞舞,都十分传神。3 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这是_朝诗人_在成都作的名篇之一,历来为人们所传颂。作者细致地刻画了_,表达了_。我最喜欢这首诗的这一句:_。因为:_。4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 “西江月”是_,词的作者是_代的_。我知道的词牌名还有:_。5 天净沙秋是_代散曲家_的一首小令。在这首小令中,诗人先用_、_、_、_、_和_6 个典型景物来表现秋天傍晚的萧瑟,接着

3、用“一点飞鸿影下”这一句,把_和_联系起来,静中有动。最后用“_,_”一句,把美丽的秋景呈现在眼前,使这支曲有_却没有_。七、搜集古诗中描写“愁“的诗句写在下面。_ _ 八、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1 诗经采薇描写对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 ( )2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春夜喜雨 。 ( )3 白桦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 )4 “路转溪桥忽见”中“见”是出现的意思。 ( )5 太阳的话表达了作者对进步、民主的新生活的向往。 ( )6 天净沙秋描绘出秋天的美景,表达诗人一种悲凉的情绪。 ( )7 春夜喜雨和天净沙秋都是五言律诗。 ( )九、把古诗词名句与作者连在

4、一起。海内存知己 凌寒独自开 王 勃六年级语文 2010-2011 学年第 12 期 责编:李金平第 3 页夕阳无限好 天涯若比邻 王安石迟日江山丽 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墙角数枝梅 春风花草香 杜 甫十、我向大家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叫_。我还能把它默写出来呢。_,_。_,_。 我推荐的理由是:_。 参考 答案与诗同行一、给加点字注音。澎湃( ) 出轨( ) 纤弱( ) 逸闻趣事( )岑参( ) 亲昵( ) 依偎( ) 略胜一 筹( )二、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三、我能在括号里填上最恰当的词语。( )的歌曲 ( )的花朵 ( )的眼睛 ( )的耳朵 ( )的森林 ( )的

5、家园四、对号入座选量词。双 对 副一( )眼镜 一( )手 一( )耳朵一( )眼睛 一( )牌 一( )兔子五、比较每组三个词的用法有什么不同,选择恰当的词填空。流行 流传 流利六年级语文 2010-2011 学年第 12 期 责编:李金平第 4 页1这种款式的衣服很( ) 。2他能说一口( )的英语。3 圣经在全世界广为( ) 。启发 启示 启迪4在妈妈的( )下,我终于做出了这道数学题。5爱因斯坦的故事( )了我。6这个故事( )我们要多思考。 六、造句。1虽然但是_2就像_七、将下面的反问句变为陈述句,保持句意不变。1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_2两相对照,不都把

6、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_八、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1长安一片月,_。2近种篱边菊,_。3_,欲作家书意万重。4_,凭君传语报平安。九、品读王维的山居秋暝 ,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从表达方式角度看,这是一首_诗;从格律角度看,这是一首_诗。2诗中最能体现意境宁静、淳美的诗句是那两句?_3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六年级语文 2010-2011 学年第 12 期 责编:李金平第 5 页参 考答案浓浓的思乡情思乡,是诗人进行诗歌创作的永恒的题材之一,是贯穿中国文

7、学史的始终的一个主题。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思乡的情感体验,思乡是痛苦而美丽的情感。所以,当人们歌咏到一首好的思乡诗的时候,禁不住会潸然泪下。下面浅析几首唐代的思乡诗,让我们一起来体味一下这痛苦而美丽的情感。唐代思乡诗的佳作,首推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切的思念。这一“举”一“低” ,表现了诗人凄婉的心情,而且整首诗情景交融,表达到了思乡的高远境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写出了另一种思乡情怀,写出了久别故乡,回归故乡时的喜悦心情,也写出了归来之时的感慨与惆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

8、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少小离家”写出了诗人背井离乡的辛酸, “老大回”写出了诗人鬓毛已花白也要回到故乡的对故乡的深厚情感,这也充分表现出中国人“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诗人在外漂泊几十载,却“乡音无改” ,这又表现出诗人对自己故乡的热爱与眷恋。现在回到故乡,再说熟悉的家乡话,是多么的踏实、自然与喜悦,可是后面两句却又表达出诗人的感慨,儿童将自己当作“客” ,时光匆匆,故乡差点认不出自己了。还有柳宗元的思乡诗,用一种奇特的想象,抒发自己强烈的思乡之情:“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尽望乡。 ” 这是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一诗。这些山峰像剑一样绞割着诗人的“愁肠” ,为什么愁呢?当然因思乡而愁了。最为奇特的是后两句,如果我能分出无数个身阅读空间站六年级语文 2010-2011 学年第 12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