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闻报道 2021新闻报道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169605328 上传时间:2021-02-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新闻报道 2021新闻报道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新闻报道 2021新闻报道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1新闻报道 2021新闻报道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1新闻报道 2021新闻报道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1新闻报道 2021新闻报道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新闻报道 2021新闻报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新闻报道 2021新闻报道(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新闻报道 2021新闻报道篇一:2021系列时评 *五喻巧论生态,绿色发展建美丽中国 在文学家笔下,美丽中国像 荷塘月色 般迷人;在艺术家眼里,美丽中国可化身为 山水中国美 。在好声音里,美丽中国离不开一个新理念的支撑,那就是绿色发展。毫无疑问,即使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美丽, 绿色 也是最绚烂的色彩。 全国的各项议程还在顺利进行,关于 绿色发展 的讨论早已掀起高潮。 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牢牢守住生态红线,不能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否则受伤的还是我们自己 是不是绿色发展,说了不算,干了才算 成效可持续,才能避免污染和治理交替循环的怪圈 ?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不仅

2、要说一说,更得实打实地干,不仅要守住底线,关键要自觉行动。 守得住绿水青山才能守得住家园故土。 十二五 时期,中国减排目标超额完成、成为全球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站在 十三五 的新起点,当过去与未来交替,挑战不容轻视。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 政府工作报告中给今后五年定下了 硬指标 ,天蓝、地绿、水清的中国需要在关键方面、重点行业做出突破,更需要持之以恒。 有人曾经总结,*用五个比喻来巧论生态环境 公共产品 、 绿色银行 、 金山银山 、 生命共同体 、 眼睛 和 生命 。不

3、难发现,每一种形象的表达都在给生态环境留下足够的生命空间,这其中既内含了生态富裕的现实关切,又饱含了生态为子孙的长远考虑。说到底,绿色发展不仅仅体现为对生态的保护、对环境的整治,它更是一种思想、一个理念、一种生活方式, 绿色化 应该在生产和生活中深入人心并渐成风气。 然而,在环境与发展的天平上,不平衡的倾斜还在时常发生。尤其是一些地方和企业,还没真正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正如环保部长陈吉宁在答记者问时痛批的那样,一些地方的保护主义严重,干预环保监测监察执法,环保的责任不落实;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可以说,形势虽然见好,但并非 一片光明 ,如果地方政府都不

4、能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摆好、摆正,怎么能要求企业来牺牲利益,又怎么给老百姓树立表率? 律人先律己 ,各级政府务必在践行发展新理念上做到 当仁不让 ,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双赢。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诗词中的美景令人向往,老百姓对现实生活中绿水青山的呼唤应该被重视。绿色发展,为的是眼中见 绿 、手中有 富 ,否则,环保部官员被当面数落 看把天搞成什么样 的事情还会出现。把绿色发展凝聚成全社会共识,齐心打造一个美丽中国,我们始终行动在路上。 慈善立法,打造中国 善时代 在经历长达10年的调研和起草后,被喻为 开门立法 典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立法工作可谓 一朝提速 ,草

5、案在2021年10月和12月先后两次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决定提交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这不仅表明国家立法机关在加速推进慈善立法,而且将立法的位阶提升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在社会福利领域的立法中尚未有先例,因此备受关注。 有人认为这部法律好像份量不够,这样安排是有别的考虑?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出类似的疑问。很多人对这部法律都深感陌生,作为一部基础性和综合性的法律,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其重要性不能低估。 数字最有说服力。中国全社会的慈善捐赠总额从2021年的100亿元人民币,增长到了2021年的1000亿元人民币;经常

6、参加慈善活动的志愿者,全国有6500多万人。如果一个国家慈善行为的体量体现了其文明进步程度,那么用法律构建一个更加规范的捐赠行为,营造更为健康的捐赠环境,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更急迫。慈善立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打造一个属于中国的 善时代 。 慈善事业发展的规模与制度建设的速度脱节,是目前最大的制约因素。如,善款的处置使用是否公开、受助对象有没有真正受益、个人能否公开发起募捐等,这些既涉及到捐助者的利益,也关乎受助者能否得到实惠。如果解决不好这些问题,在一些留有制度空白的地带,不仅容易引发法律纠纷,而且会损伤慈善的公信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用立法让捐赠者得到尊重、让求助者有章可循、让诈捐者得到惩戒

7、,才能营造一个多赢的局面。例如,在慈善法草案中,专门有关于 信息公开 的规定,哪些信息捐赠人有权知道、哪些信息受助者有权知道、哪些信息在法律规定中不便公开。显然,本愿做慈善而不会做慈善,在困扰着很多中国人的同时,从基本法律层面上界定好权利与义务,正当其时。 立法是一个过程,慈善法也不例外。从2021年民政部提出慈善事业促进立法的建议,到今年上正式审议该法案,历时十余年,多次讨论并开门征集意见。这种开放性,既是用立法实践带动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又进一步体现了立法的科学性,在这样一个 操练场 上,慈善组织、志愿者、捐赠人、受益人、监管部门等都有机会发表意见。即使有各种 吐槽 、争议和不满,如此艰辛

8、的立法过程和如此广集民意的立法之路,承载了更多期待,也值得称赞。 成人善事,其功更倍;动人善愿,其量无涯。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扶危济困、德行化人的传统,慈善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中国人的基因里。用善意的风驱散冷漠的霾,是一件高尚且严肃的事,既不能 有钱任性 地随心而为,也不能用困难绑架道德;既要考虑到慈善的公益性与服务性,也不能忽视其法律权利。有评论说,这次慈善立法将是中国改革 进程当中的一个里程碑,尽管它不会一次就变得绝对完美,但我们对中国慈善事业的法治化充满期待并满怀信心! 国企改革攻坚战须向市场 借东风 随着 1+N 顶层设计的先后出台,各界对国企改革的落地充满了期待。3月7日,在参加 黑龙江代

9、表团审议时,*格外关心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企改革问题,他明确指出,国有企业要深化改革,要 借东风 ,激发内生动力,在竞争中增强实力。国企改革的 东风 ,不是政策的扶持,也不是政府送上的 金娃娃 ,而应是对市场需求的积极回应,对商海竞争的积极适应。 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事关基本经济制度,各项成绩不容否定。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地方的国企改革踟蹰不前,还在等靠要,甚至不推不前进。究其原因,有环境与政策的因素,但更关键的则是观念的滞后。东北地区有着雄厚的重工业基础,市场化是让国企破茧成蝶、浴火重生的关键一招,也是改革者必须首先打败的 对手 、第一座要翻越的山,这方面万万迟疑不得。 市场的

10、 东风 ,体现在 倒逼 二字上。市场化不仅意味着企业要向市场需求瞄准、聚焦,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更要盯住市场主体的标杆,重塑自身的治理结构、决策机制、激励方式,努力克服种种大企业病、机关行政化病,更重要的是制度与观念的创新,文化与理念的再造。只有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发扬市场经济的竞争效率,公有制的优势才会转化为胜势,共同富裕的信心才会转化为 真金 ,国企存在的必要性和竞争力才不会再遭无端的质疑。 国企改革的目的不是别的,而是要成为真正市场主体,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不走歪路、邪路,更不会走回头路。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不是一句空话,而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想问题、做决策。企业就是企业,

11、无论是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选聘、董事会职权的试点,还是兼并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员工持股、薪酬分配,都必须体现出现代企业治理的特点和要求来,唯市场的马首是瞻。 因此,国有企业须向市场 借东风 ,改革的成效最终也得靠市场来检验。市场的需求,说到底就是群众的需求。这场改革中,包括消费者、企业职工在内的广大群众,有没有从中得到真实惠,有没有提振起精气神,是市场化改革是否被买账的关键衡量标准。市场的东风,曾带给国企无限的荣光,也必将带来更多的挑战。中流击水,奋楫者先,期待东风浩荡处更多优秀的 大国强企 脱颖而出,助力我们的基业长青、信心常在。 中国经济没有过不去的坎 近日,在十二届四次全国人大会议上

12、,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的预期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5%-7%。弹性增长目标甫一公布,就引起国际社会的聚焦。 中国经济是否会 硬着陆 中国能否持续增长 ?类似疑问也一度成为国际舆论热议的话题。囿于一隅,只会得出偏见;立体观察,才能看到全貌。应该看到,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已超过60万亿元,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增量都是相当惊人的。事实上,根据测算,中国要实现 两个翻一番 的增长目标,只需要年均增长6.5%,把增长的下限定在这个幅度,完全是合理的。 把眼光放宽,就会发现,6.5%的经济增长目标,即使是放在全球而言,也是一个 颜值 极高的增幅。正如德国经济新闻报所指出的,6.5%的经济增

13、长下限,尽管远低于中国几十年来的两位数增长,但相比西方,仍是一个梦幻数字。 就拿去年来说,当全球在 新平庸 状态下步履蹒跚,中国经济列车却依然稳步向前。经济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312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全年预期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GDP增速,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 人? 十二五 收官之年,中国以坚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那些 唱空 中国的论调,不攻自破。 风物长宜放眼量。观察一个国家,假如视角的转变跟不上发展的脚步,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刻舟求剑。中国早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一个个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故事,正在这块神州热土

14、上演。从屡破记录的电影票房市场,到 买买买 成风的旅游消费;从 互联网+ 的春风吹入寻常百姓家,到涌浪正起创新创业热潮,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正在积蓄,新热点正在培育。可以说,中国经济是行有波动、势仍向好,一时一事上中国经济发 展会有起落,但长远看浩荡东风。相反,纠结于 换挡焦虑 ,却没有 质量关切 ;沉迷于过去的速度情结,却无视经济结构的调整改善,只会陷入 一叶障目 的困境,而得出 看空 的误读。 毋庸讳言,中国经济转型的确存在困难和挑战,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风险进一步显现, 三期叠加 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然而,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 困难和挑战并不可怕。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

15、对挑战中前进的,没有过不去的坎。 只要我们凝心聚力、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必定能在时代画布上,书写经济增长新的荣光。 奋力走出东北全面振兴新路子 林海雪原,沃野千里,作为重要工业基地和国家大粮仓,东北地区在共和国版图上举足轻重。在新常态下推进东北全面振兴,是事关 十三五 发展全局的关键一役。 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打好发展组合拳,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 日上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突出问题导向,进一步明确了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增强了人们的信心和干劲。 推进东北全面振兴,最根本的是走出发展新路子。近年来,东北地区发展遇到的新困难、新挑战,有全国 三期叠加 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原因。脱困解难、开创新局,根本出路就在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动力,以全方位对外开放拓展空间,以改善民生增强人民获得感,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冰天雪地成为金山银山。 新发展理念既是指挥棒,也是开路机。以新理念引领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