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上传人:eh****e 文档编号:169570616 上传时间:2021-02-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_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_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_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_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语文_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_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_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壶口瀑布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独特视角2欣赏作者精妙语言3理解作者所思所感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来品味作者畅达自然典雅凝练的语言教学难点理解所感,把握内涵一 导入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我们有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我们来分享一下来自你旅途中的感悟。生谈感悟。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被称为“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去看一看。二 学习目标1把握作者独特视角2欣赏作者精妙语言3理解作者所思所感三 整体感知,了解壶口瀑布同学们已经对课文做了预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三个任务。1。作者到过壶口瀑布几次?分别是什么季节? 2。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是什么?3 。雨季的壶口瀑布

2、有何特点,作者感受如何?四 品读课文,明确观察角度,品味语言妙处(1) 所至游记散文一般而言包括三个要素:所至、 所见 、所感,所至是游记的线索,通常是指游踪,即游览的踪迹。作者在枯水期第二次来到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速读三、四、五段找出作者的立足点和观察视角 作者站在河心俯仰四顾,多角度描绘壶口瀑布的雄奇跌宕,多姿多彩。叫做定点换景法。同学们回忆一下,你还知道哪些观察角度?对,移步换景。如小石潭记中第一段,学生齐背。这种边移步,边观景,人走景移,移动变换中领略不同的景致,叫移步换景法。(2) 所见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有哪些特点,作者怎么写的?跟随作者视角的变换,

3、找出三四段中写水的句子,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读一读,想一想:我从第三段(第四段)中读到了壶口瀑布 特点。作者是这样写的“ ” (有感情朗读原文) 这句话妙就妙在运用 (动词、比喻拟人、反复、动静结合、短促有力的句式、排比、物我交融,让人不禁浮想联翩 五 深层探究,拓展延伸所感1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石呢?壶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造就的,作者所感慨的水的各种形态正是产生于石头对水的约束,那被河水侵蚀的石头,展现着河水的真正力量。板书 力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呢?2文中写-,这是一种-的力量, 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的经历或国家民族的一段历史)。3(梁衡的文章)“无论谈历史、谈现实,最后都离不开对国家、民

4、族的忧心。”“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 季羡林 六 总结升华 1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在写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博大宽厚、柔中带刚的个性,一种百折不挠、无坚不摧、勇往直前、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2未过壶口不成河 未经磨难不成材3齐读第六段,回味壶口瀑布七开阔视野,推荐阅读 语文主题学习 (八下五 山水寄情 ): 梁衡桥那边有个美丽的地方季羡林我爱北京的小胡同迟子建雪山的长夜板书设计(壶口瀑布形状) 壶口瀑布 梁衡河面之水 瀑布之水 两侧之水 力 百折不挠无坚不摧勇往直前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有

5、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够理解和欣赏一般的文学作品,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学生已养成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深入思考的习惯。但是八年级的学生大多是十三、四岁的孩子,对于黄河的了解实在有限。即便是查找资料,也多是苍白和空洞的,时空的距离让学生的心理体验产生了难度;本文语言精美,含义深刻,所承载的信息含量之大,文化含量之厚重让学生的理解产生了难度,难以与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如何将对文本的理解与写法的感悟结合,如何将教师的讲授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所以我觉得既不能脱离文字空谈感悟,也不能只学习语言而缺乏情感感悟,二者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沉下心来细品文字,对情感的理解方面难免会肤浅。因此我认为

6、学习本课的一大难点是:感悟作者所思所感,感受黄河的伟大力量和民族精神,这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所在。效果分析: 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结合本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本堂课主要采用了朗读品味法、讨论点拨法、思想迁移法。一、就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品味语言是本节课的主旋律,课堂上要通过朗读、品读等多种形式,导学生和文本对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学生或感情的朗读,或深入的寻找,或主动的探究,或积极的讨论,或畅所欲言的表达、评价,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循序渐进地对文章主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语言赏析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训练。二、就学生的课下评测练习作业来看:得分率均在95左右,由此次可以看出学

7、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是比较扎实的。在学生的头脑不仅仅是纯知识的积累,更有语文素养的积淀。 总之,壶口瀑布给予学生的不仅有思考的深入,合作的快乐,探究的情趣,还有情感的升华,心智的开启,更有精神的陶冶和语文素养的提升,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目标。教材分析: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游记散文中的第一篇。游记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文学体裁,它的内容非常广泛,举凡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生活,无不可以成为游记的题材;它的写法比较自由,风格多姿多彩,既能增长读者的知识,广大其见闻,也能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难怪作家徐迟要说:“游记,这实

8、在是一种了不起的文学体裁。”但是,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游记的数量并不多。过去许多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并没有安排游记单元,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游记的课文也寥寥可数,且多为文言文:小石潭记满井游记是游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虽也写景,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游记;三峡与朱元思书等虽然对柳宗元、袁宏道的游记写作影响很大,但本身毕竟还属于游记的“早期形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安排游记单元,是一个颇具新意的设计。从八年级上册教材开始的“文体学习”的主线。这几篇游记都是比较新的课文,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比较广阔的空间壶口瀑布所写的景物雄浑壮美,刚柔并济,视角独特,表现黄河壶口瀑布的奇景,

9、既有整体观照,也有细节刻画,描写景物,表达情感,写法比较典型。更重要的是它们都传达出作者对人生、生命的某种感悟与思考。美国教育学家布卢说过:“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新课程标准明确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确立了以下几条教学目标:1.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2.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3.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

10、、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关系4.仔细品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体会课文的风格特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6分)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

11、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

12、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1.根据上下文,在第段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依次

13、是、。2.上文主要描写了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情态。请从中摘选一句描写的语句,并简析作者是怎样描述壶口瀑布的特点的。3.第段末尾写了当地一个关于黑猪的故事,作者的用意是4.作者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时的“沉思”是(用自己的话回答):5作者写第一次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有什么作用?教学反思:梁衡的壶口瀑布写的很美。梁衡用生动的文字把壶口瀑布磅礴的气势,壮美的画面呈现了出来。而这篇课文并不仅仅是一篇写景散文,更是抒情,梁衡由写壶口瀑布上升到对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歌颂,读来令人振奋。我的设计思路是:1、 讲散文要有文体知识的渗透。所以一开始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美好旅程和在旅途中的感悟。引导学生自己发现

14、、了解游记的文体特征。把学生带进特定的情境中,为下面进一步深入理解做了很好的铺垫。游记散文的主要内容所至、所见、所感,都有相应的环节还了解、体会。 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要求学生速读三、四、五段找出作者的立足点和观察视角,由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应句子,由于要求具体,所以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补充很好的完成了这个问题,明白了作者站在河心俯仰四顾,多角度描绘壶口瀑布的雄奇跌宕,多姿多彩叫做定点换景法。并且通过回忆刚刚学过的小石潭记中第一段,引导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潭,边移步,边观景,人走景移,移动变换中领略不同的景致,叫移步换景法。通过对比,学生对这两种观察角度有了清晰的认识

15、。二 注意文中不同表达方式的转换,无论写景还是刻画人物,描写的部分一定是最打动作者本人,也是最想传达给读者的。因此抓住文中写水、写石的句子,反复品味涵咏。本文的语言畅达、凝练而又带有古典气息,有韵味,耐咀嚼。我在带领学生品读中引导学生边想象作者描绘的意境,边反复品读文章的语言,并且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体验,比如课间操集合时大家从各个方向涌入操场,来想像河面之水流入深沟的拥挤,下雪天着急上学猝不及防跌倒在门口的突然与惊险。文中叠词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在表达效果上的区别,前后两个学生的朗读效果对比证明了学生理解的很到位。写壶口水槽两侧的水的多姿多彩,引导他们用不同的语调、情绪来传达作者融入的不同情感。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提高自己文学欣赏、语言运用的能力、感悟主旨。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课教学按照学习的渐进性原则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默读课文,理清思路;速读诗歌,明确观察角度;品读感悟,揣摩精美语言,体会作者感情;朗读结尾,领会黄河伟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