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习作、语文园地)

上传人:一路****79 文档编号:169568508 上传时间:2021-02-2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0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习作、语文园地)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习作、语文园地)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习作、语文园地)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习作、语文园地)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习作、语文园地)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习作、语文园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习作、语文园地)(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习作、语文园地)一、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组成。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二、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2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课文要采用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3. 了解小说借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

2、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学习字词,积累叠词,了解小说背景。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重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三首诗词的大意,读懂诗词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读通、背诵这三首诗词。5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6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独特的风俗习惯。介绍你们家乡的风俗活动或参加这个风俗的感受。7.学习写文章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先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对于次要内容要简略表达。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的好处,了解习俗的寓意,提高书写速度,积累古诗长歌行。8摘抄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三、单元教学重点 1.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

3、要部分。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腊八节的香味袭人,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3.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这4篇文章都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利用不同的手法,体验到节日带来的不同感受。四、单元教学难点 1.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2.写写自己

4、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风俗习惯的看法。3.在介绍风俗习惯时候,能够详略得当,进行描写。 五、单元教学准备 课件 六、单元课时划分 1.北京的春节 2课时2.腊八粥 2课时3.古诗三首 2课时4.藏戏 2课时习作:家乡的风俗 2课时语文园地一 2课时1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醋、饺、拌”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展览、风筝”等20个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3.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4.

5、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5.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难点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能正确读写“醋、饺、拌”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展览、风筝”等20个词语。2.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学过程复备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播放歌曲

6、新年到。导入语:同学们,听喜庆的音乐响起来;看,红红的狮子舞起来听着喜庆的音乐,看着这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大声地告诉我,这是什么节日?2、揭示课题。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3)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检查反馈,相机指导。(1)出示词语,读一读。腊月 展览 风 空竹 口琴 新 炮 除夕春联 扫除 年糕 充足 店铺 开张 对联 年画 通 断 除非 光景 万不得已 必定 截然不同 燃放 拜年 寺院 轿车

7、 元宵 张灯结彩 一律 彩绘 广告 外(2) 出示词语,观察特点。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提示:后面的字是轻声。读得又轻又短。(3)词语解释。腊月:农历十二月。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的焕然一新。张灯结彩:挂上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分外:超过平常,特别。光景:境况;状况;情景。空竹:一种木制的传统健身玩具。3、体会“京味儿”的语言特点。(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

8、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有老舍全集行世。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俗白,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京味儿十足。(2)出示词语,读一读。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提示:儿化音。后面的“儿”只做卷舌的动作,音不要读出来就可以了。(3)出示句子,读一读。a.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b.腊

9、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提示:闲在:清闲自在。这是北京方言。老舍在茶馆里写道:“秦二爷,您怎么这么闲在,想起下茶馆儿来?”3、初读课文,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提示:忙乱、热闹、喜庆、团圆。三、理清结构,分清详略。1、北京的春节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提示: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时间之长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堪称之最。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时间风俗习惯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过小年,放鞭炮,吃糖过了二十三初六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3、汇报交流时间风俗习惯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

10、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初六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听戏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4、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1)默读思考,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2)集体交流。提示: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板书标出,板书:详写)5、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1)自由练读。(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

11、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的。五、课堂小结,作业布置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联系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的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深入理解详写部分,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2.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3.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教学过程复备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2.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上节课我们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明确学习目标。二、深入详写片段,

12、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腊八。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简练,为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除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除夕真热闹”?从人们活动的角度。“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都在庆祝除夕,自然很

13、热闹了。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正月初一。“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体会北京淳朴的民风。4.元宵。

14、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2)出示句子:“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教师引导:“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全部”,不同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表现了灯的种类之多。读一读,读出看灯时的开心、兴奋、激动的感受。(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5.课文有些部分写得详细,有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提示:详略得当,让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三、自我感悟,对比升华1、本文怎样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呢?提示: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吃糖、穿新衣、逛庙会、买玩具。2、对比感受:你是怎样过春节的?示例:谚语称“二十六,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要筹备过年要吃的肉食。今天一大早我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