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开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

上传人:电****全 文档编号:169568259 上传时间:2021-0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国开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国开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国开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国开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07)盗传必究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1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种情况属于( )。A. 司法解释 B立法解释C论理解释 D文理解释 2我国刑法典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3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A. 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 D复杂客体 3某甲因交通肇事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某乙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

2、的行为属于( )的犯罪。A. 疏忽大意的过失 B过于自信的过失C直接故意 D间接故意 4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 )时,应当负刑事责任。A盗窃罪 B敲诈勒索罪C放火罪 D抢劫罪 5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A时空性 B自动性C有效性 D彻底性 6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7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想象竞合犯 B法规竞合C结合犯 D吸收犯 7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 )决定罚金数额。A犯罪所得 B犯罪性质C犯罪情节 D犯罪人经济状况 8被判处二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 )以后,可以假释。A五年 B十

3、年C十五年 D二十年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9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10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1我国刑法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中的合理因素。 12. 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13. 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 14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不得少于一年。 15. 根据属人原则,我国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我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

4、之罪的,不论该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16. 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17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18. 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9. 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20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21. 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

5、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22犯罪是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四、筒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3简述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答:特征是: (1)时空性。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必须是在犯罪处于运动过程中而尚未形成任何停止状态的情况下放弃犯罪。(3分)(2)自动性。即行为人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2分)(3)彻底性。指行为人彻底放弃了原来的犯罪。(2分)(4)有效性。指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他已实施的犯罪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使犯罪未达既遂状态而停止下来。(3分)24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答:正当防卫的成立,

6、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起因条件:不法侵害已经产生与存在。(2分) (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2分) (3)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的第三者实行。(2分) (4)主观条件: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2分)(5)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分)五、案例分析(16分) 25案情: 胡某,男,58岁,市农场退休职工。 胡某退休回家后种了3亩多地的芒果。2010年3月份,芒果开花结果时,胡某担心有人会偷摘果实,便私自在芒果园四周安装了电网,其子回家发现后及时拆除。临近芒果收获

7、季节时,因有人数次潜入芒果园偷摘芒果,胡某极为愤怒,便重新安装了电网并通上了电。 5月9日晚7时许,农场职工子弟王某饭后出门散步,途经胡某的芒果地旁边时,不慎触到胡某安装的电网,即刻被电击倒地。刚好路过该地的龙某见状,立即大声呼救,并上前拉扯王某,也被电击倒。附近群众闻声赶到现场,切断电源,并将龙某和王某送往医院抢救。王某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龙某半月后痊愈。 试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王某的死亡和龙某的受伤,胡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是什么?对于胡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罚?(只答处罚原则) 答:(1)对于王某的死亡和龙某的受伤,胡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对其行为应当按照(间接)故意犯罪定罪处罚

8、。(2分) (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2)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其显著特点表现为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抱着漠不关心的放任态度,即不希望、不追求结果的发生,但也不反对结果的发生。(4分) (3)胡某明知安装电网后可能致人触电伤亡,但其却置他人安危于不顾而私自安装电网,以致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受伤的严重后果,其行为完全符合故意犯罪的构成特征,应当按故意犯罪定罪处罚。(4分) (4)胡某私自安装电网的行为,主观上并非希望致人伤亡,而是对于他人伤亡与否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因而其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而非直接故意。(4分) (5)胡某安装电网后并未采取任何防止他人触电的措施,因而其心理态度不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