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文言言虚词第1课时 Word版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69567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文言言虚词第1课时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文言言虚词第1课时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文言言虚词第1课时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文言言虚词第1课时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文言言虚词第1课时 Word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文言言虚词教学目标:1、明确把握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在文言文阅读及高考中的重要地位2、积累文言虚词的各个义项和用法3、学会知识迁移,提高应试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准确把握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考纲分析2015 年的考试大纲明确有 15 个: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在文中的用法” ,就是在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中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作用。复习文言虚词,一般不要求同学死记硬背虚词的义项。第一课时1、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图穷而匕见 连词,表承接“来” “

2、就” ; (2)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连词,表并列“和” “并且” ;(3)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连词,表转折“却”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表递进“而且” ;(5)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6)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连词,表因果“因而” ;(7)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代词,通“尔” , “你” “你的” ;2、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单独用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 “哉” “也” 。译作“为什么” “什么原因” 。(2)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 用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

3、作“哪里” “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3)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 )用作定语。译作“什么” “哪” 。(4)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用作状语,常表示反问。译作“为什么” “怎么” 。(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 副词:表程度,常用在形容词前。译作“怎么” “多么” “怎么这样” 。(6)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 “何如”即“如何” ,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译作“怎么样” “什么样” 。(7)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 “何以”即“以何” ,常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译作“拿什么” “凭什么” 。(8)奈

4、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 “奈何” ,常用于疑问句中作谓语或状语。译作“怎么办” “为什么” 。3、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曹刿论战 )表示顺承,可译为“就” “这才”等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表示转折,可译为“却” “竟(然) ”“反而” “才”等;(3)臣乃敢上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 “仅”等。(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 “就是”等。(5)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

5、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 ;也作主语,译为“你” 。不能作宾语。4、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1)向使六国各爱其地 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 “他们的” “它的” ;(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 “它” ;(3)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我”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指示代词“那” “那些” ;(5)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指示代词“其中的” ;(6)其皆出于此乎?表示推测、估计语气“恐怕、大概” ; (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表示祈使语气“应当” ;(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

6、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哪里” ;(9)吾其还也 表示商量语气;5、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况且,再说,一作而且,并且(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尚且,还(3)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尚且,还(4)不出,火且尽 将,将要6、解释句中“若”字的意义和用法(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如同、像、相似” ;(2)以为莫己若者 比得上; (3)亦使之若何?“怎么样” ,与“何”配用,有处置的意思;(4)若属皆且为所虏 “你、你的” ;(5)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表假设“假如,如果” ;(6)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的样子”

7、;(7)望洋向若而叹 海神的名字。7、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1)某所,而母立于兹 名词,场所、位置;(2)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为所”表被动;(4)所以遣将守关者 “所以” ,表原因;(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表示手段或凭借;(6)父去里所,复还 左右;(7)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座、套” 。8、解释各句中“为”的意义以及用法。(1)君家妇难为。 名词,作为、政绩;(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动词,做、干;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3)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介词,表被动;(4)古人以俭为美德

8、。 动词,当作、作为;(5)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算作;(6)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语气助词,呢;(7)公为我献之。 介词,替、给; (8)如姬为公子泣。 介词,向、对;(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连词,因为。9、解释各句中“焉”的意义以及用法。(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句末语气词,一般可不译;(2)万钟于我何加焉。 语气助词,反诘“呢” ;(3)盘盘焉,囷囷焉。 语气助词,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4)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5)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 “哪里” “什么” “怎么” ;10、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动词“以为” “认为” ;(2)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 动词“任用”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词“因为” “由于” ;(4)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介词“拿,用,把” ;(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介词“按照” ;(6)以资政殿学士行 介词“凭借的身份” ;(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连词,表并列;(8)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连词,表因果;(9)木欣欣以向荣 连词,表修饰;(10)作师说以贻之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