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联合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69563093 上传时间:2021-02-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锦州市联合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辽宁省锦州市联合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辽宁省锦州市联合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辽宁省锦州市联合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辽宁省锦州市联合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锦州市联合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锦州市联合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锦州市联合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本大共24小愿,邻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所列四个逸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西周时,福建首见于中原文献的记载。周礼夏官载:“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这说明A. 福建地区成为周初重要的分封国B. 周朝的统治和地理认知范围扩大C. 中央政府严格控制地方财政物资D. 周期统治夷夏之防色彩特别浓重【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可以看出,西周时期,福建被记载,说明西周时期统治和地理认知范围扩大。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

2、所学知识,西周时期福建地区并没有出现诸侯国,排除;C项,中央政府严格控制地方政府财政物资的说法不符合西周时期的特点,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法看出夷夏之防色彩特别浓重,排除。2.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农业发展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农用动力发生变化B. 小农经济开始出现C. 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D. 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农业发展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但这是商业发展特点,而不是“农业发展特点”,故D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从奴隶社会向

3、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转型期,生产方式上铁犁牛耕出现促使农用动力由人力转变为畜力;在生产形式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出现并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逐渐由土地国有制转变为土地私有制。所以,A、B、C均正确,不合题意。3.据通典职官记载:“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注:东汉初期)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奏事。中兴但因计吏,不复自诣京师。”“中平五年(188年)春太常江夏刘焉建议:四方兵寇,由刺史戚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离叛。宜改置牧伯,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朝廷遂从焉议”。由此可见汉代刺史()A. 级别较低,其职能是“代天子牧

4、”B. 有效地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C. 是古代封建社会监察制度的开端D 其职能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解答本题只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宜改置牧伯,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的主旨即可。题干所给材料中“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宜改置牧伯,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反映了汉代刺史职能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故D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汉代刺史的职能,“级别较低”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汉代刺史职能的变化,“强化了君主

5、专制统治”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刺史制并给古代封建社会监察制度的开端。排除C项。4.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B. 使市民阶层规模空前扩大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的信息说明工商城市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故

6、选C项。A项中的“完全”说法绝对,排除;市民阶层规模空前扩大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B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城市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商品化,不是促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错误。5.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因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也广泛加人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这种现象表明A. 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已经显现B. 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C.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文人画成为主流形式D. 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

7、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部分富农阶层和平民为了成为上层身份而加入书画的消费行列,这是抬高自己身份的一种手段,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文人画的地位,故C项排除;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仍然存在,故D项说法错误。6.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A. 倡导君臣之间平等关系B. 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C. 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D. 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

8、端【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顾炎武从古代“君”的含义与称呼入手,否定了“君”是天子的专有称号,这实际上是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故C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的主张,故A错误;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顾炎武主张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故B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痛斥君主专制的弊端,而是从古代历史入手否定君主专制,故D错误。故选C。7.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五年五月诏告天下:“今州县城市乡村,或有冻馁不能自存者,令里中富室假贷钱谷以资养之,工商农业皆听其故。”此规定反映出A. 重农抑商不适应时代需要B. 政策干预以实现休养生息C. 重视农业的经济基础地位D. 土地兼并激化了社会矛盾【答案】B

9、【解析】重农抑商政策在历朝历代均实行,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反映的是明政府允许民间商业性的借贷,结合明初的史实可以知道,政府通过行政干预恢复发展经济,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重视农业的经济基础地位的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土地兼并问题,故D项错误。8.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应对“强敌”他主要的策略是()A. 固守传统之道,以静制动B. 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C. 改革政治体制,确立民权D. 运筹外交谋略,以夷制夷【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洋务

10、思想,洋务运动主要指导思想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八个字。前四个字“师夷制夷”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我们可以从题干中获得的历史信息是,李鸿章在目睹了西洋坚船利炮的威力后,深为震动。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中,作为地方代表之一的李鸿章与曾国藩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且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李鸿章等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并兴建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他的目的,就是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以图自强,即“师夷长技以制夷”,所以B符合题意,排除ACD。9.元朝在行省辖区和疆界范围上有很明确

11、的划分,尤其是江浙行省所辖的“四至八到”,史书记载最为明晰,即东至大海,西至鄱阳湖与江西行省南康路接界,北至扬子江与河南行省扬州路接界,南与江西行省潮州路接界,东南到漳州路海岸接界,西南与江西行省建昌路接界,东北到松江府海岸,西北与河南行省安庆路接界。从材料可以得出元朝设行省主要目的A. 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中央财政需要B. 防止武将专权加强对地方的监察C. 有利于地方官员在行省内的管理D. 打破地理界限加强中央军事控制【答案】D【解析】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行省的设置打破自然地理界限,让行省无险可据,无法体现满足中央财政的需要,故A项错误;元朝设置的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并非对地方的监察机构,故

12、B项错误;这样设置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非有利于地方官员在行省内的管理,故C项错误;让行省无险可据,其目的在于加强对行省的控制,故D项正确。10.甲午战争后有人认为:“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中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女学。”1898年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以期“相夫教子、宜家善种、兴国智民。”这一时期兴办女学A. 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B. 服务于维新变法运动C. 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结果D. 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中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女学”可知,1898年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结果,C正确;

13、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措施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A不正确;B与材料无关;D“提高了”的说法不准确,戊戌政变后,该类学校全被取消。 11.近代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两种主张都A. 强调托古改制B. 宣扬种族革命C. 动员了社会各阶层民众D. 利用了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孔子符号和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黄帝为民族符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维新派和革命派利用历史文化资源,都是为了减少改革或者革命的阻力,D选项符

14、合题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是为凝聚国民团体服务的,不属于改制,A选项排除。维新派主张改良中国的政治制度,不属于种族革命,B选项排除。维新派和革命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群众基础,C选项排除。12.1906年,清政府设大理院,专掌审判。此后三年,各地审检厅有所设立,但数量很少,全国新式司法官群体规模为数百人,他们多是原本就内存于体制的候补候选佐杂人员,这些人经速成“学习”改造而来,“熟谙新旧法律及于审判事理确有经验”。这反映出A. 制度变革促进士人身份转型B. 晚清政府决意推进政治近代化C. 变法图强仍是当时时代潮流D. 机构改革解决了人员待岗问题【答案】A【解析】从材料“多是原本就内存于体制的

15、候补候选佐杂人员,这些人经速成“学习”改造而来,“熟谙新旧法律及于审判事理确有经验”中可以看出,审判制度的变化促使了“原本就内存于体制的候补候选佐杂人员”向“新式司法官群体”转变,故A项正确;B项错误,错在“决意推进政治近代化”;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13.据学者研究,中国近代关于绅士阶层的集体记忆如天渊之别,如下表所示时代戊戌时期大革命时期评价绅士为人民之代表绅士为全民之公敌地位绅士为救亡图存之中坚绅士为列强、军阀之基础作用绅士社会进步之动力绅士为革命之保障目标兴绅权以兴民权打倒绅权以实现民权关于绅士的“历史记忆”形成如此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是A.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C. 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D. 中国社会舆论主导力量的转变【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在进行社会舆论宣传时联合绅士阶层;大革命时期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进行社会舆论宣传时绅士阶层成为革命的对象,所以中国社会舆论主导力量的转变成为对绅士阶层的历史记忆形成了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在戊戌变法时期就已经获得发展,故不是变化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1912年,故B项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