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版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69562936 上传时间:2021-02-2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蕉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蕉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蕉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蕉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蕉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蕉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蕉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蕉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深入实施粤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时期,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对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纲要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一、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一五

2、”时期,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四个县”发展战略和“发展、富民、保平安”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主要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良好,为“十二五”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县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22.6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2.95亿元,平均增长11.6%,超额完成“十一五”年均增长11.6%的目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9.147.733.2调整为2010年的18.948.732.4;人均GDP由2005年的10729元增加到2010年的20000元,年均增长11.

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1.04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2.62亿元,年均增长2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投资40亿元,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0年完成18.7亿元,年均增长16%。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乡交通明显改善,抓住蕉岭列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的机遇,加快建设高速公路和改造国省道、县乡公路。天汕(蕉岭段)高速公路如期开通,全县公路实现镇通行政村,并完成水泥硬底化改造,公路通车里程1288.3公里,全县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134公里,居全省山区县前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实施。水利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黄竹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如期完工,防灾

4、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村村通工程基本实现,形成信息技术普遍适用、信息资源合理利用、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较为完善的信息化体系。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区管道天然气铺设加快推进;城区绿化、净化、亮化水平大幅提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7.7平方米提高到10.9平方米。蕉城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环境质量保持良好,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累计下降20%、18.05%、19.89%;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为68%。生态优势得到巩固提升,森林覆盖率达78.9%,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民生福利不断改善。“十一五

5、”期间,我县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突出的位置,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健全。全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县财政统筹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启动,农民老有所养问题逐步解决;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社会保险四大险种覆盖面逐年扩大,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提高低保户补助标准并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加强劳动力培训和就业服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5.22万人,饮水不安全人口8.9万人;帮助贫困户危房改造;深入开展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

6、04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17元。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建立和完善政府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经济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金融改革创新稳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顺利实施。社会领域改革有新探索,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建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义务教育普及巩固水平高位稳定,高中阶段教育取得较快发展,全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1.42%,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三年巩固率96.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1%。提前一年实现省教育强县任务,成为

7、全省山区首个教育强县。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县有6个镇建起文化活动中心或文化站址,97个行政村有67个建起文化室,县体育馆建设进展顺利。扎实推进“平安蕉岭”建设,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全面落实,健全社会治安打、防、控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二)面临的形势。国际经济环境。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结构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后危机”时代来临,国际经济呈现出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缓慢,国际经济复苏将呈现曲折而缓慢的过程;新兴国家成为国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未来数年将继续引领全球增长;国际经济正在寻找和开发新的增长点,主要发达

8、国家都把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把科技创新投资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投资,大力发展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将成为推动国际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全球性的竞争将不断加剧。国内经济环境。我国经济将成为国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施,将逐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经济的均衡性和协调性将得到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也将得以增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战略调整转变期。受金融危机中长期影响,我国将进入一个较长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时期,逐步从以外需为主的经济结构向内外需协调发展的经济结构转变。区域发展与竞争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2009年以来国家将区

9、域经济发展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将以往的外向型增长重点转变为外需、内需共同发展。通过区域经济开发和区域协调发展,我国经济将实现协调持续稳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并把它作为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夺经济科技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将加快培育新能源、环保节能、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化不断扩张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大动力。城市化发展将成为拉动庞大国内消费市场的主要手段和途径,从而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广东未来5-10年的经济发展趋势。当前全省经济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产业结构、内外需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发展,迫切需要有所突破。

10、我省将积极响应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战略取向,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闯出一条新路,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继续保持排头兵的地位,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我省将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加快实施“双转移”等重大战略措施,通过提升珠三角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东西北重点地区的区位优化、产业和城镇集聚,推动经济进入“加速跨越”的快车道,使东西北地区成为我省新一轮发展新的增长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珠三角五大发展定位和六个“率先”的要求,决定了珠三角和广东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建立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参与世界经济、科技制高点的竞争,实现国家战略的重要发展目标。一些发达地区

11、如江苏、浙江,大力推动新能源、信息网络等新兴产业发展,抢占新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对我省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广东将积极迎接挑战与竞争,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三)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近年来,我县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经济崛起为核心,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以社会建设为基础,以政治建设为保障,确立休闲旅游先锋,绿色工业主体,生态农业品牌三大产业发展思路,把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具有重大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发展优势,发展思路明确清晰,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基本形成。当前,加快发展面临难得的机

12、遇和条件,首先,随着国家进一步推动中部崛起、海峡西岸经济区开放开发,以及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珠三角带动东西北战略互动格局的形成,我县作为珠三角、海西区和中部地区的连结要塞,战略通道作用必将日益凸显,发展空间必将日益扩展。其次,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山区发展,先后作出了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扶贫开发“双到”、建设文化强省等一系列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在粤北山区工作会议期间又出台了指导意见,在产业规划布局、重点项目投资、土地利用指标、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倾斜支持山区跨越发展,为我县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第三,我县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南岭生态发展区,通

13、过竞争,我县获得了广东省“南岭生态区生态发展试点县”,不仅能够获得国家和省在政策和资金上的较大支持,而且有利于推动我县绿色现代产业的发展。从今年开始,省政府对生态发展区实行生态激励型财政考核机制。省政府为进一步增强基层政府和组织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有效缓解县镇基层财政困难和村级组织运转困难,确保实现基层政权和组织“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政策目标,同意省财政厅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县以下政权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意见。采取“省保县、市保镇、县保村”的隔层保障形式。省财政对属于扶贫开发重点县或生态发展区的缺口县(市),实行以补为主、以奖为辅的保障机制,适当加大补助力度,省政府新出台的财政政策,为我

14、县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型发展奠定了较好的财政保障机制。第四,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生态、人文优势不断巩固,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随着浦梅铁路等重点项目的实施,区域发展的瓶颈问题将取得重大的突破,投资吸引力将大大增强。不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一是区位劣势仍未根本改变。我县地处粤东北山区和广东偏远地区,区位劣势比较明显,这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县发展的根本原因。近年来,我县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珠三角和周边联系有明显改善,但是区位劣势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我县在海西经济区也只是属于核心层外围的辐射区域,区位劣势依然存在。二是资源环境压力大,资金、人才十分缺乏。我县是粤东重要的生态屏障,又地处韩江上

15、游,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非常繁重。在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我县确定为国家级限制开发区和南岭生态发展区。我县工业以资源型工业为主,建材产业的发展对资源环境影响比较大,单位GDP能耗仍较高,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较重,受国家土地政策的影响,用地规模受限,企业生产用地严重不足,新上项目及企业扩大生产受到较大的影响,这些都对我县未来发展形成较大的压力。我县经济总量小,财政底子薄,各方面建设需要的资金缺口很大,加上长期以来人才资源以向外输出为主,资金、人才缺乏的瓶颈严重制约了未来的发展。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

16、学发展观,围绕全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核心任务和市委提出“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的发展战略,树立“生态立县、绿色兴县”理念,坚定地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培育绿色产业为核心,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改善民生为根本,和谐稳定为保障,全力推动绿色的经济崛起,走在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前列。(二)发展目标。1经济发展。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大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3年,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优势传统产业初步实现产业绿色化,水泥产业逐步转型升级,酒业、精细化工、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名贵树木、毛竹等生态富民产业分别达到3万亩、15万亩规模,以生态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县生产总值达60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人均GDP达到27500元,年均增长13%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547.536。万元G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