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16写作等级突破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69539110 上传时间:2021-02-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16写作等级突破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16写作等级突破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16写作等级突破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16写作等级突破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16写作等级突破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16写作等级突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系列专题16写作等级突破(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6:写作等级突破【2010高考考纲解读】2010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E,即表达运用。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1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2发展等级(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

2、个性色彩。【写作等级】一、基础等级考点1:符合题意【考点解说】“符合题意”,就是对作文试题上展示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准确、全面地理解其含义,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考生要善于从关键词句中提取重要信息,准确把握命题意图。还要仔细阅读分析题目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包括写作要求中的每一项内容,无一遗漏,确保对命题意图要求的理解没有偏差。审题没有偏差,才能紧扣题意行文,才能符合命题的限制要求。因此符合题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符合命题意图。对命题者所给的题目,要求考生能准确、全面地理解。准确,强调审题时要分清是非、优劣、高下、大小、可否等;全面,则强调审题时看清试题中各个部分的字面和深层的含

3、义。二是文章和题目相符。话题作文内容很宽泛,如何选准一个切入角度非常关键,这个角度应该既体现在文章的标题上,也应该体现在文章的内容上。考点2:符合文体要求【考点解说】“符合文体要求”,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所命试题,或者是指定写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写一封回信”等;或者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等。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就不能随意更改;如果是排除式的,比如“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很多,即使写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也可看成是记叙文的扩大和延伸。近几年高考多为“文体不限”

4、或“文体自选”,使得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有更大的自由。其次是指符合考生自己设定的文体要求,文体一经选定,就要按所选定的文体要求去写。试题不限定文体是给予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考生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选定了写散文就要写得像散文,如果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什么都有,平均使用笔墨,写成了不伦不类的“四不像”,即使全文能扣题,评分也只能在切入分以下。考点3:感情真挚 思想健康【考点解说】叶圣陶曾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学作文报题词)教育前辈陶行知先生的谆谆教诲更是家喻户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鲁迅先生

5、在作文的秘诀一文中也毫不留情地指斥所谓的“作文秘诀”,最后语重心长地指出:作文若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纵观三位大师的话,无不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作文就是做人,既要做到“感情真挚”,又要做到“思想健康”-这里的“真”,不是生活的简单的翻版,而是生活的艺术加工,是健康人生的文本体现。这一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就一定要讲清讲透,因为生活的美源于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明辨是否的审美观念,爱憎分明的价值趋向。因此,我们要以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关心时代、关心社会、关心人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辩正思维能力,彻底抛弃胡编滥造、虚情假意、无病呻吟等不良文风,切

6、不可因特殊情况或一己之见而一叶障目、标新立异、消极颓废。考点4:内容充实 中心明确A:内容充实从根本上说,内容充实体现于材料的充实。这里所指的材料,就记叙而言,体现为揭示中心的人、景、事、物;就议论而言,体现为论证论点的事实和理论(论据);就说明而言,体现为对说明对象相关特点的介绍翔实具体;若是写成小小说,则要求情节完整、人物形象丰满;若是写成诗歌,则要求意象选择典型、充分。不同文体对“内容充实”的具体要求各有各的特点。B:中心明确从理论上讲,中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含蓄的;可以是理性的概括,也可以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但考场作文有其特殊的功利色彩,高考阅卷时间的限制性,决定了考场作

7、文在含蓄、深沉方面要掌握好“度”;因为弄得不好,就成了晦涩。一般来说,要让阅卷人一眼便知你的观点态度才好,也就是说,观点要鲜明,中心要明确。中心明确的前提是认真审题,弄清题目的含义及题目对写作的要求尤其是“隐性要求”,才可能在行文时围绕中心选材、谋篇,决定详略取舍,才可能真正地凸现中心。比如写生活改变了我这个题目,做到中心明确,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改变”的是什么,怎样表现“我”的改变,通过写“我”的“改变”要表达对生活的怎样的感悟和认识等。这些问题清楚了,“中心明确”是水到渠成的事。考点5:语句通顺 结构完整【考点解说】“语言通顺”,指的是语言要规范、准确、连贯、得体,包括“通”和“顺”两个层

8、面的要求。通,指文句表达要合乎规范,合乎所写的内容,不出现明显的语病;顺,指句子连贯,符合所写事物的自然流程,符合一般的思维规律。用词不当,造句不规范,文句之间不贯通,是若干语言基本功不过关的考生的通病。要使自己在高考作文时顺利地通过“语言通顺”关,平时就要在语言使用的规范、准确、连贯与得体这几个方面加以注意。“结构完整”,就是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有照应,没有残缺不全、颠三倒四、主次不分的毛病。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包括语言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作为文章思路外观的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只有安排好

9、恰当完美的结构形式,才能把文章的观点和材料,情节和场面等串联、编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实现主题的表现。考点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考点解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实际上属于文章的文面问题,是文章的直观显现,是文章内容的视觉化。“文面”,也就是文章的“门面”,指的是一篇文章在读者视觉印象上所显现出来的总体面貌,包括文字书写、标点符号、行款格式、修改符号、字数控制等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写字规范、正确,不写错别字,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繁体字;不漏用、错用标点符号;其次是字体美观端正,清晰易辨识;再次是书写格式正确,卷面整洁,修改要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不随意涂沫。二、发展等级考点1

10、:深刻【考点解说】考试大纲关于作文发展等级的首要要求是“深刻“,可见地位之重要。“深刻”就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深刻”包含着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看待客观事物不只是停留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上,而是能找出事物内在的实质性的根本属性。纷繁芜杂的事物无不具有各自外部的表象和内在的本质。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就要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过程。有了若干这样的过程,才能达于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就是要求行文中能运用辩证思维,用全面

11、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考察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从而由此及彼,追根溯源,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件发生的条件。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要受其特定的条件(原因)支配。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因果关系是客观事物发展的根本关系。事物发展的一定原因,必然会产生某种特定的结果,而某种特定的结果的产生,必然基于一定的原因。进一步细分,原因又有内因和外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而客观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又是复

12、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一因一果、同因异果、多因一果、异因同果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要学会由果溯因,即学会“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才能使文章的立意深刻透彻。观点具有启发性“观点具有启发性”要求考生多关注现实生活,通过社会现象深入本质,探讨具有规律性的思想观点;多关注史例事实,通过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展示个人见解;多关注辩证的发展的思维方式,通过对背景材料的理解,概括出具有哲理性的共性认识。一般说来,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往往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作者阐述的观点,必须是正确的。只有正确的观点,才能产生积极的社会作用,才会收到奖善惩恶、激浊扬清的效果,才会达到鼓舞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

13、人的目的。其次,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必须揭示“三理”,即揭示哲理、揭示伦理与揭示艺理。揭示哲理,如寓含现象与本质、主观与客观、个别与一般、内因与外因、形式与内容、对立与统一、量变与质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哲学观点,能引起读者理性的思考;揭示伦理,如反映高尚的亲情、友情、爱情,能为读者的人生导航;揭示艺理,能给读者以艺术上的熏陶和美的享受。讲“深刻”,一般指议论文字而言。使文章深刻,当然不止这三方面,但主要是这三方面。追求深刻,不是用大话、套话所能奏效的。我们应该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运用实践认识、内因外因、量变质变、发展变化、局部整体

14、等基本的哲学原理去看世界、辨事理。考点2:丰富【考点解说】考试大纲对作文发展层级中“丰富”的解说是: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材料丰富”侧重于实用类文章,内容要具体、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适合于文学类文章,“形象丰满”是就写人叙事类文章而言,写环境绘声绘色如临其境,写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意境深远”是就写景抒情类文章而言,要创造深远的意境,就需要我们有写景状物的本领,做到寓情于景,寓理于形。具体来讲:1材料丰富“材料丰富”,是指内容丰富,这是在基础等级“内容充实”基础上的更高一层的评价标准,这是针对各种文体的所有文章的要求。文章的材料,内容的充实,需要丰富的材料来支撑。就记叙性文

15、章而言,它体现为揭示中心的人、事、景、物、情等;就议论性文章而言,它体现为旁征博引,理论引证、事实例证等;就说明性文章而言,它体现为事实例子、数字资料等。这些,都要求比较多而确切有力。但要注意,材料丰富,不是堆砌材料,多多益善,而是典型精当、新鲜活泼,能足以表现中心。2形象丰满所谓“形象”,指的是记叙类文字所表现创造出来的生活图景,既指包括自我在内的人物形象,也指写景状物所描绘的景物意象。通常指文学性比较强的文章中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情景的画面感、形象感。所谓“丰满”,就是生动完整、具体可感,能浮现于读者的眼前,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形象丰满”,主要是就记叙性文章(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说等

16、)而言的,或者是人物形象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比较齐全,人物丰满生动;或者是叙事具体完整,情节曲折有致;或者是细节描写细致逼真,有点有面。如此,写人则有血有肉,有个性特点,有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状物则栩栩如生,有层次感,有立体感,有丰富的内涵。3意境深远“意境”,是指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中蕴涵的或者体现出的含义隽永的境界,简言之,就是文章中那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意境”包含有情境性、情感性、典型性与具体性等几个要素。当我们的眼睛接触到文字时,由文字传达的抽象信息便在脑海里化作了具体形象,这种具体形象的产生是作品与读者互动的结果。从文章评价的角度来说,越能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像的作品即越能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景、形象和人物的情感的作品,就越有意境,这就是“意境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