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练习:散文阅读(一)

上传人:20****03 文档编号:169539037 上传时间:2021-0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练习:散文阅读(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练习:散文阅读(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练习:散文阅读(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练习:散文阅读(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练习:散文阅读(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练习:散文阅读(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考语文专题练习:散文阅读(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届专题练习散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乡村铁质刘向民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有城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乡村是狗吠鸡鸣牛哞是薄薄的晨雾和袅袅的炊烟一条静静地流淌的小河茂密的小草尖上晶莹的露珠闪耀着太阳的光彩乡村的早晨是清新和鲜明的走进田野就走进了自我一株株茂盛的粱、谷子或者玉米就是我们的兄长闪着光芒的锄探进植物的根部根系蔓延锄的铁质意念就通过异常发达的根系蔓延了整个土地广阔的原野处处闪耀着铁质的浑厚和沉重所以我们收获的每一粒粮食、

2、每一季粮食都包含着铁质铁质沿着血管流动扎根于我们的每一处神经我们的脊梁才如此坚挺粮食的存在使乡村有了存在的充分理由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人生在乡村的蓝天下格外亮丽已经死去多年的大树仍然直直地挺立黑枯的树干直指青天乡村中许多的构思和想象缘自树干的启迪镰刀闪着铁质的锋利农民的梦想始终与庄稼有关一头牛与一架犁在土地深处探寻浑黄或者黝黑的土壤蕴涵着无穷的力量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了土地时刻迸发着铁质的响声土地养育了庄稼也养育了整个乡村乡人们的性格和作为任何时候都充满着铁质欢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怒时会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街上不明不白地骂上一场悲哀时会痛痛快快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著

3、地走进田野走进劳作一切都毫无遮遮掩掩嫉恶如仇旗帜鲜明昂的气概和亢的声音比得过任何烦琐深奥的说教他们不怕风不怕雨不怕雷鸣他们饮风露餐吃得下千般苦受得住万般罪他们常说“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受不了的罪”年景的丰歉和日子的辛苦都是岁月的点缀他们从不怨天尤人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着太阳的方向走进田野走进庄稼地里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哪怕只是一声劳动的号子也如雷鸣一般响亮;哪怕只是向前迈出一步也如山一般稳重;哪怕只是一个耕或者种的手势也都是乡村的经典动作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乡村是农民的部落城里人已经厌烦的事情乡村还在喜欢或者也早已厌烦喜欢的是一种没有丢失的乡村质朴厌烦的是

4、曾经生活在乡村里的城里人的矫作城里人始终也在吃着乡村的粮食但缺少了乡村的铁质铁质似乎已被城里人丢失殆尽我们是否要寻找乡村的铁质使乡村铁质在城市里闪烁应该是我们思的问题乡村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没有了乡村就没有城市是否有人为城市的一天天的侵占乡村沾沾自喜呢?如果缺少了乡村缺少了乡村铁质我们将会更加颓废城市也将因此而变的莫名其妙地失去方向因此不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里的人们都不能忘记永远的乡村铁质它是我们永远的支撑我们永远的方向1下列对散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篇作者说“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这一行文的好处是开门见山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的热爱之情B

5、在第三段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粱、谷子、玉米等农作物比作了自己的兄弟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它们正在健康成长的模样第五段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使文章的行文充满气势同时采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D 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图景以及在乡村中生活着的人们凸显了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的风貌E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我”的根就在乡村与乡村比较起城市是让人厌恶的存在是宁静美好的乡村的对立面文章中处处都有“我”对城市和城市文明的批判解析B作者并未对粱、谷子、玉米等农作物进行“细致入微地描写”同时描写的也不是“正在健康成长的模样”E作者对缺少铁质的城市的确有所批评但不能上升为厌恶和批判“处处批判”的

6、断语更是不准确的答案BE2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了(他们)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答 答案对于农民说种子就意味着希望当他们把种子播散在这片坚实的土地上的时候内心深处就已经在憧憬着未的美好生活农民勤劳工作的身影遍布乡村他们的勤劳付出使乡村每一刻都充实丰富且充满了生气3文中“铁质”人格是一种怎样的性情?从全文概括答 +答案挺直脊梁面对环境;坦荡磊落旗帜鲜明不遮遮掩掩;吃苦耐劳不怨天尤人;质朴厚重沉稳而昂4文章的最后一段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议论总结全文点明主旨;与开头作者强调的乡村的重要性相呼应二、阅

7、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一种深久的不安乔叶有时候走在街上看见穿得很破的收废品的老人骑着锈迹斑斑的三轮车摇着牛皮纸扎成的拨浪鼓在繁华的大街上一脸灰尘我就会觉得不安看见卖水果的小贩小心地拎起一串葡萄把那些裂了口的果子仔细地摘下然后把它们最大最好的那一面朝外码好在薄暮里用芭蕉扇赶着聚拢过的蚊蝇我也会觉得不安看见人力车夫坐在树阴下寂寞地抽着烟眼神却毫不懈怠地关注着往往的人流仿佛要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他们的乘客我还会觉得不安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每月赚多少有几个孩子住在什么地方除了从表象上对他们的职业生活有一点认识我对他们一无所知可我就是无法抑制自己的这种不安他们也是有幸福的我想生意顺畅的时候年节团聚的时候雨天憩

8、息在家里喝点小酒的时候我相信他们的快乐也欣赏他们的享受可我还是感到不安而我不安的原因听起竟是这样矫情和可笑因为我的物质生活比他们富足精神生活充满了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是不能比较的我知道可物质生活上我确实比他们富足每当我掏出钱夹去消费时就不由得会想到他们一件专卖店里的名牌T恤一道豪华饭店里的特色佳肴一辆已经在路边等候的帕萨特出租车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仿佛我在无形中欠了他们什么而不能无所顾忌地去花这些其实是自己一分一角挣的钱有很多人的物质生活都比他们好也比我好我知道我只是平民百姓中的一分子然而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三六九等我不是最低的一等也不是最的一等如果作为最低等我

9、一定不会甘心但是当我看到真的还有那么多人在我的界线之下生活时我却无法对自己理直气壮地说“花自己的钱想他们干什么比你过得好的人多着呢!”似乎是有些神经有些自作自受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可细细想难道不是么?我的上几辈的亲人中谁没有和他们一样在最狭窄的空间里挣扎过?谁不是和他们一样为了最基本的生计奉献着自己最浓稠的汗水?他们中有多少人敢去翻看“梦特娇”的标价?有多少人摸过五星酒店里的紫檀雕筷?有多少人会识别蓝鸟和奔驰的标志?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怎么能够容许自己这么快就割断我和他们之间最本质的那种血脉关联?我做不到鲁迅说过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

10、是放纵而我已经看到有太多的人正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我不想这样我常常会问自己有必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么?有必要吃这么贵的菜么?有必要坐这么好的车么?答案常常不是肯定的那么我就会坚定地远离这些东西去做一种最经济的选择我不评价别人的消费这是个性化的时代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只尽力控制自己不让自己的欲望随着时尚的标准而涨仿佛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离那些底层的人们更远同时也才能让心灵获得最质朴的感知和最踏实的抚慰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看到其他人物质生活没有“我”富足就感到不安在许多人看这种解释可能十分矫情可笑B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

11、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主要是因为我挣钱太容易了没有付出多少血汗本文作者的情感是清晰的她对不甘心在社会底层生活的人们既抱有同情又表达了崇敬之情表现出一位知识分子的可贵良知D作者大概是农村人的后代耳闻目睹过农村人挣扎求生的艰难所以对社会底层百姓有天然的亲近感E虽然作者说不评价别人的消费因为在个性化的时代这是不被法律许可的但作者还是想通过本文去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解析B项与文意不符项“对不甘心在社会底层生活崇敬之情”说法错误E项“因为在个性化的时代这是不被法律许可的”说法错误答案AD2本文第段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回答答 解析散文的开头往往是引子构思精巧语言优美一般是景物或场面的描写性语段答好处时可用到突出表现了、渲染了、开篇扣题、作铺垫、引起下文关于的议论(抒情、描写)等答案本文开头连续非常细致地描写了社会底层的三种人并三次说“我”看到他们会感到不安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同时这段描写表明了作者的态度既照应标题又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材料_3第段中作者说“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