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69483201 上传时间:2021-02-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第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世说新语言语载“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乃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则写道:“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说明了中国传统社会A. 家庭伦理道德举上B. 家国一体社会观念C. 忠孝认知存在矛盾D. 宗法血缘思想浓烈【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可知中国传统社会是家国一体社会观念。其中,忠臣注重国家观念,孝子注重家庭观念,二

2、者合一。故答案为B项;材料主旨强调家国一体,忠孝两全,A项以偏概全,排除;材料主旨强调家国一体,忠孝两全,C项背离材料主旨,排除;D项说法只是材料主旨的一部分,以偏概全,排除。【点睛】本题属于提炼观点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其一,发现。即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其二,转化。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2.中国古代原始社会土地公有,所以沟洫阡陌等,都井井有条。后世则不然,土地变为私有,寸寸割裂,凡水旱蓄池等事,总是要费掉一部分土地的,这就造成了公益和私益的冲突不断。这一现象反映了A. 封建经济导致农民收入锐减B. 土地公有制优于土地私有制C. 土地私有是社会矛盾的根源D. 中国古代农业

3、进化阻力重重【答案】D【解析】封建土地私有地代替西周土地公有制是社会的进步,AB项说法错误;西周也是存在社会矛盾的,C说法错误;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代替西周的土地公有制尽管是社会的进步,但仍然“爆发了争夺土地及其附属资源的惨烈的战争,也造成了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造成对经济具有巨大破坏性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说明中国农业进步的阻力较大,故选D。3.在价值层面,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同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一变化说明A. 社会经济发展与思想文化变化息息相

4、关B. 明末儒学的发展体现出世俗化为主流C. 明末儒学家们否定宋明理学的价值观念D. 儒学从贵族化到世俗化是历史的必然【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在价值层面,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相反,”可知其主旨是宋明儒学价值从贵族化走向世俗化。而这一变化的根源在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儒学的发展体现出世俗化价值取向仅仅是儒学支流,B项违背史实,排除;明末儒学家们对宋明理学的价值观念的态度是批判、继承和发展,而非否定。C项排除;D项说法是材料主旨,而设问要求的不是主旨本身,

5、而是解读主旨。4.1895年5月13日,光绪帝通过总理衙门电谕驻俄使臣许景澄:“辽东地方借三国之力,倭允归还,大有利益。现在和约已换,三国视事已了结。惟台湾众情不服,势将变乱,难以交接,此中国最为棘手之事。闻台民不愿从倭,意在他国保护。著许景澄将此情形密商俄外部,能否仍联三国,设一共同保护之策”这反映了清王朝A. 希望三国干涉范围扩大到台湾B. 与俄国在对日问题上达成一致C. 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战争影响D. 与世界各国获得同等的地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光绪帝还希望三国共同干涉的范围扩大到即将落入日本囊中的台湾,故A项正确;清政府高层已经将俄国视为共同拒日的可靠盟友,但是并

6、未与俄国在对日问题上达成一致,故B 项错误;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战争影响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与世界各国获得同等的地位与材料无关,也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5.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不断演进发展,表现出极为鲜明的时代特点。他力求紧随世界民主潮流而前进,同时留意避免西方民主制的弊端,主张通过中西结合来完善民主制度。这里的“中西结合”表现为A. 用暴力革命实现民主共和B. 倡导民权为资产阶级所独有C. 用政治革命完成民主共和D. 主张民权为一般国民所共有【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不断演进发展

7、,表现出极为鲜明的时代特点。他力求紧随世界民主潮流而前进,同时留意避免西方民主制的弊端,”和结合新三民主义有关知识可知,主张通过中西结合来完善民主制度指的是新民权主义,故答案为D项; ABC三项均属于旧民权主义的内涵,排除。6.1958年中国各地建立人民公社的运动正处在最高潮,但直到1985年底,没有任何权威的苏联领袖谈起过中国的公社,即使新中国9周年纪念活动提供了明显的机会,苏联报刊发表的文章只有3篇提到了公社,其中专门谈公社问题的只有地位比较低的文学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这可以反映出当时A. 苏联不愿中国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 中苏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有分歧C. 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战

8、略奏效D. 苏联已经清醒的认识到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但直到1985年底,没有任何权威的苏联领袖谈起过中国的公社,苏联报刊发表的文章只有3篇提到了公社,其中专门谈公社问题的只有地位比较低的文学报发表的一篇文章。”可知其主旨是苏联长期不关注中国人民公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根源是中苏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有分歧和中苏关系的恶化。故答案为B项;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是中苏两国之同,苏联乐意推广苏联经验,A项违背史实,排除;西方“和平演变”是指通过非战争手段颠覆社会主义政权和社会制度,1985年之前中苏社会主义政权仍然存在,C项排除;D项说法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7.

9、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A.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B. 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C. 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D. 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现代社会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消费市场也刚刚起步,故D项错误;材料变化无法说明传统道德的回归,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了电影的表现技巧以及要表达的思想,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

10、纪,故C项错误;材料中“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时代的小故事,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故A项正确。故选A。8.巴黎公社公报集宣称:“如果说巴黎公社超出了它正常职责范围的话,很抱歉,那是它要回答凡儿赛政府的战争挑衅。巴黎公社只希望拥有自己的自治权,它充分尊重法国其它城镇的平等权利。”这A. 表明巴黎公社遭到资产阶级的镇压B. 展现了巴黎公社的革命首创精神C. 暗示了巴黎公社准备实行武装割据D. 看出巴黎公社满足当前革命成果【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如果说巴黎公社超出了它正常职责范围的话,很抱歉,那是它要回答凡尔赛政府的战争挑衅。”可知巴黎公社遭到资产阶级的镇

11、压。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革命首创精神方面的信息,B项排除;C项说法与“巴黎公社只希望拥有自己的自治权,它充分尊重法国其它城镇的平等权利。”不符,排除;D项说法与“那是它要回答凡尔赛政府的战争挑衅。”不符,排除。9.二战后,美国不断发生种族危机,这引起国际舆论尤其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强烈批评,这迫使联邦政府不断推进民权改革。同时,美国政府也利用改革的成果,向国外讲述了美国种族和民主的故事,宜扬民主是解决美国种族问题的唯一方法。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和平与民主成为时代的主流B. 美国民族问题的处理远远不如苏联C. 国际关系格局影响社会发展D. 美苏通过输出价值观争夺文化霸权【答案】C【解析

12、】苏联对美国种族危机的批评,以及美国方面“不断推进民权改革”和“宜扬民主是解决美国种族问题的唯一方法”,受当时冷战格局下美苏争霸的影响,因此从材料信息来看,国际关系格局影响了社会发展进程,故答案为C项。A、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10.“无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肯定是要发生的。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金融资本更大的运动自由,而战后政治力量被用于管理经济,尤其是金融市场的做法,也使美国意识到,只有抛弃布雷顿森林体系,才有继续保持优势的可能。”材料表明A. 资本自由化冲击美国霸主地位B. 美元的优势地位已经不复存在C. 美国逐步丧失世界贸易主导权D. 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日益重要【

13、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由于政治力量对经济尤其是金融的管制,不能适应战后金融资本自由化的需要,故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被迫解体,A项符合题意。B项,由于美国经济实力的强大,美元依然具备国际优势,故排除。C项,题干与美国在世界贸易的主导权无关,故排除。D项,知识经济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时间不符,排除。11.传统制造业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但国际金融危机后,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德国工业4.0”战略目标,中国也将“中国制造2025”定位在战略层级。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 传统经

14、济取代经济济发展模式B. 世界各国跨入到知识经济时期C. 国家干预政策己占据主导地位D. 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竞争【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国际金融危机后,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可知其主旨是各国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这种现象的根源之一是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竞争。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绝对化,是并存而非取代,排除;各国国情不一,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不一,B项以偏概全,排除;材料主旨强调科技创新而非国家干预,C项排除。【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12.

15、新教伦理所表现的现世禁欲精神,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各大宗教,其古老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上述材料体现了A. 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B. 只有奉行现世禁欲精神才能发展资本主义C. 没有经历宗教改革的地区经济不可能发展D. 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答案】A【解析】“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实际上为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披上了神圣的宗教外衣,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B、C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第卷(一)必考题:共135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第43题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选择作答。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众所周知,西欧中世纪末叶肇始的海外市场的开拓促进了母国生产结构的专业化和商品化,促成了开放的经济体系和市场体系,并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与西欧海洋商业型和单一经济型的民族国情不同,古代中国,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