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必修下课后习题-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69470701 上传时间:2021-02-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必修下课后习题-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必修下课后习题-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必修下课后习题-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必修下课后习题-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必修下课后习题-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必修下课后习题-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高中人教必修下课后习题-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后篇巩固提升A组1.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答案D解析材料认为,虽然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是,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性质等都是由俄国自身的矛盾造成和决定的,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材

2、料并非只是说明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十月革命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之下发生的,故C项错误。2.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韧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党选进立宪会议!”这表明当时布尔什维克党主张()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利用和平方式掌握政权C.与临时政府彻底决裂D.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布尔什维克党主张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布尔什维克党选进立宪会议”,可知其主张通过民主选举,实现政权转移,故B项正确;布尔什维克党在七月流

3、血事件后与临时政府决裂,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选进立宪会议”,可知是和平手段,故D项错误。3.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旨在()A.确立苏维埃的农民土地所有制B.争取农民阶级对革命的支持C.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D.瓦解临时政府的统治基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变化有利于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目的是争取农民对革命的支持,因此B项正确;这一调整使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A项错误;

4、这一调整的目的是争取农民阶级对革命的支持,这与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无关,C项错误;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与布尔什维克党争取农民阶级的支持无关,D项错误。4.1920年,苏俄的农业总产量只相当于战前水平的2/3,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严重缺乏,人们要忍受着冬季严寒的侵袭。到1921年,情况更惨了。这主要是因为()A.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国内战争的破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延续D.西方国家的封锁答案C解析1920年苏俄人民取得国内外战争的胜利,面对已变化的国内外形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延续,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故C项正确。1921年3月才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国内战争的破坏

5、和西方国家的封锁不是主要原因,故B、D两项错误。5.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苏俄领导人试图用“军事方面获得的全部经验来解决和平建设的基本问题”。为此,苏俄政府力主()A.弱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B.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C.给予农民经济上的独立性D.加快实行新经济政策答案B解析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领导人试图用“军事方面获得的全部经验来解决和平建设的基本问题”指的是试图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故A项错误;这一政策没有给予农民经济上的独立性,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不符合“军事方面获得的全部经

6、验”,故D项错误。6.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答案C解析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是在俄国二月革命期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施于1918年夏,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利益,故B项错误;据材料“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并结合所学知

7、识可知,当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农民利益,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故C项正确;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是在斯大林时期,故D项错误。7.“他们对苏联这项事业先表示怀疑,后表示兴趣。但他们仍对苏联人缺乏自由、住屋糟糕、消费品匮乏感到震惊,不过他们也同意这项事业让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极大的贡献。”“这项事业”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农业集体化运动D.五年计划的实行答案D解析由材料“但他们仍对苏联人缺乏自由、住屋糟糕、消费品匮乏感到震惊,不过他们也同意这项事业让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极大的贡献”分析可知,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虽然造成国民经济比

8、例失调,但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故D项正确。8.1933年,在联共(布)十七大报告中,斯大林说,“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工业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产值中占了首要地位”“工业中的资本主义成分已经消灭,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现在是我国工业中唯一的垄断的体系”。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B.苏联模式已经得以确立C.延续新经济政策某些做法D.加速推动农业集体化道路答案A解析材料“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工业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产值中占了首要地位”强调的是苏联工业化成就突出,主要和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关,故选A项;苏联模式的确立是在1936

9、年,B项排除;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新经济政策实际上被停止,C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工业化建设,与农业集体化运动无关,D项排除。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所以,五年计划期间,所有制改造的重点在农业领域。在中央的推动下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到1933年,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到了社会主义大农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拥有规模最大农业的国家。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

10、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材料二我们要发展工业,但绝不能够减轻农业发展的意义,特别要保证粮食生产的增加。为克服分散的个体经济的落后性,提高农业生产,必须积极地和有步骤地在自愿互利原则的基础上把贫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发展农业合作化。农业机械化五年内只能在个别的局部的范围内试办,到1957年参加现有的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将占全国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个农业合作计划对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和保证全部经济计划的实现将是很重要的,对于限制和逐步地消减富农经济有决定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施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目

11、的和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对我国制定“一五”计划中农业合作计划的启示,并简述实施农业合作计划的意义。参考答案(1)目的:为工业化服务。(对农业进行所有制改造)特点:由中央强制推行;规模和速度大跃进;全面地将农民纳入到集体的计划体制之下;注重积累并牺牲农民的利益。(2)启示:注重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与自愿相结合;实施有计划的发展经济战略;限制和逐步消灭富农经济;以确保农业发展为目标。意义:减少了进行农业改造的阻力,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工业化建设积累了资金和提供了市场;同时开创了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途径。解析第(

12、1)问,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一“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得出为工业化服务;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从中央的推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对农民生活的影响等方面总结。第(2)问,第一小问启示,根据材料二中农业集体化表现出的不足,从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农业的改造要遵循农民意愿、对富农经济的态度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方面分析;第二小问意义,从对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改造等角度分析。B组1.沈志华主编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

13、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A.人民强烈要求进行反专制斗争B.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答案B解析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二月革命后人民的主要要求不是进行反专制斗争,故A项错误;当时人民强烈要求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的要求,故B项正确;当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实际权力,故C项错误;当时临时政府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镇压群众运动,引发人民不满,不是“对外妥协引发人

14、民不满”,故D项错误。2.1917年3月2日,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以“第一号命令”的形式发布了一个法令:在一切政治发动中士兵要服从苏维埃和自己的委员会;国家杜马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只有在它不同苏维埃的决定相矛盾的情况下才能执行。这反映出当时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A.行使中央政府权力B.属于社会主义政权C.已与临时政府决裂D.已经控制俄国军队答案A解析十月革命前,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规定,士兵以及国家杜马军事委员会要服从苏维埃的命令和要求。这说明当时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在行使中央政府权力,故A项正确;十月革命后,苏俄才建立社会主义政权,故B项错误;此时处于两个政权并存时期,还未与临时政府决

15、裂,故C项错误;此时的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没有控制全部俄国军队,故D项错误。3.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符合该思想的措施是()A.实物配给制B.余粮收集制C.工业国有化D.允许部分企业给外国经营答案D解析实物配给制、余粮收集制和工业国有化都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组成部分,故A、B、C三项错误;题干中“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D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之一,故正确。4.据档案记载,1925年,苏联农民心中始终存在一种困惑:“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他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这主要说明当时()A.粮食税挫伤了农民积极性B.农民对集体农庄心有余悸C.新经济政策缺乏制度保障D.工业化政策引发农民不满答案C解析在新经济政策实行过程中,农民既渴望致富又担心成为革命的对象,故C项正确。粮食税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A项违背史实,故错误。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分别是在1926年和1929年开始的,B、D两项错误。5.苏联农业集体化期间,许多农民屠宰牲口,已经被充公的“富农”的牲口由于无人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