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分析与思路

上传人:oq****t 文档编号:1693990 上传时间:2017-07-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分析与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实验分析与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实验分析与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实验分析与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实验分析与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分析与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分析与思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过对杭州市 2011 年考试说明的认真研究,关于实验探究有以下两点:1、重视实验,提升探究能力。归纳平时做过的实验,多钻研实验中所渗透的考点,以及物理实验方法的运用。关注科技前沿,如航空航天科技等。2、加强书写规范性、答题严密性的训练。特别是答题格式、运算单位和表述的严谨性方面,要引起重视。其实,考生在实验复习中注意一些易犯错误,就能够避免丢分。忘记实验所需器材在涉及实验的考题中,常出现补充实验器材的填空题和挑选器材的选择题,不少学生因为没有很好地掌握该实验所需要的器材而填错或选错选项。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表面上看是考生没有记住该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质上是没有领会该实验的精神实质,没有找到记

2、住实验器材的好方法。解决对策:明确实验目的、 原理 与方法。每个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即实验目的) ,依据的 原理是什么,实验的步骤是怎样的,需要的器材有哪些,要在头脑中建立起逻辑顺序,促进理解和记忆,减少遗忘。要克服那种抛开目的、 原理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记准、画熟实验器材装置图。在教材上,几乎每个实验都有一个该实验所需主要器材的装置图,往往图中所列出的就是该实验不可少的重要器材。考生应该养成练习画实验装置图的好习惯,边画图边想还需要哪些器材,实验的步骤是怎样的,这样,不但记住了图上显示的主要器材,还记住了图上没有标出的器材,有效地促进记忆和理解。区别测量性器材和其他器材。物理实验中,测量

3、性器材有:刻度尺、弹簧秤、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除了滑动变阻器以外,都是可以读数的测量性器材,考生应对它们的读数原理 和精确度、量程等准确记忆和理解。其他器材是指:铁架台、小车、小球、木板、细绳等等,他们的特点是不能直接读出测量结果。不会正确选择实验器材怎样从题目给出的诸多实验器材中,正确选出题目所需要的实验器材,来完成实验题的解答,是考生的一个难点。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考生没有正确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 及其本质含义,只注重实验的形式。一、实验探究内容及考查点1.课本实验探究 (带为中考的重点,带为中考的必考点)考查内容 考查知识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刻度

4、尺的使用;停表的读数;平均速度公式的运用音调和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改变频率和振幅的方法(振动物体的长度和拨动的力度)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的内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蜡烛的意图(便于比较物体和像的大小)透明玻璃板的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图纸信息的处理(测量各点到平面镜的距离;连接对应点观察连线与平面镜的关系)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特点及应用;对焦点、焦距、物距、像距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分(是否呈现在光屏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和高低(中间放置凸透镜;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晶体的熔化和凝 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和条件(中间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吸热/放

5、热)固 熔点和凝固点水的沸腾 水沸腾的图像和条件(中间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吸热)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气压高,沸点高)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测量密度的计算天平的使用(放、移、调、称、读的要点)量筒的使用质量和体积测量顺序的处理(注意测量时液体的残留)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匀速拉动物块运动(便于读数、拉力等于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控制变量法;实验加理论推导的实验思路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力平衡的条件;控制变量法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压力作用效果的呈现(观察物体的凹陷程度)液体压强的特点 压强计的使用(观察

6、U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控制变量法;液体压强的特点浮力的影响因素 浮力的影响因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浮力的求解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测力计的读数浮力的求解(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差)实验的步骤(称小桶重力;空中称物重;水中称读数;称小桶和水的重力)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条件力臂的读取(杠杆水平时读杠杆上的刻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理解有用功和总功的求解(有用功重力做的功;总功拉力做的功)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F=(G+G 动 )/n;n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匀速拉动绳子(便于读出拉力的示数)水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水吸收热量的因素(质量、比热容和温度变化) ;需要的器材

7、(主要是天平、温度计、同样的电加热器) ;控制变量法(分析数据、描述实验结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电流表的接法和读数;实验中多测几组数据的意义(更好地得出结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电压表的接法和读数;实验中多测几组数据的意义(更好地得出结论)决定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影响电阻的因素(长度、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 ;电路中灯泡或电流表的作用(反映电阻的变化)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选材、分析数据、描述结论)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关系(I 与 U 成正比;I 与 R 成反比)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及作用(改变

8、电流电压多测几组数据;控制电压不变)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伏安法”测电阻原理、器材、电路图和实物电路的连接;电流表量程的选择(由电源电压和被测电阻决定) ;电压表量程的选择(由电源电压决定)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和作用(改变 I、U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电路故障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关系;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电热与电阻的关系(Q=I 2Rt) ;电路的连接(保证 I 相等,采用串联) ;温度计的作用(反应产生电热的多少)“伏安法”侧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原理、器材、电路图和实物电路的连接;电流表量程的选择(由小灯泡额定电压和电阻决定) ;电压表

9、量程的选择(由小灯泡额定电压决定)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和作用(控制小灯泡的电压为 U 额 ) ;电路故障2.课本外实验探究基本都与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所关联,需要读懂实验探究的目的和实验操作的意图,这种题型综合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但难度不大。二、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技巧1阅读题目,弄清题目探究的内容;2思考实验所需的器材、研究方法和结论;3思考特殊器材的使用方法和作用(一般指测量型器材) ;4电学实验探究题中的故障问题(开路:可能只有电压表有示数;短路:部分器材有示数) 。三、典型中考实验探究题分析例 1 (2010 年浙江湖州,31 题)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

10、,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 ,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请回答:(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和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例 2 (2010,12 题)石林中学的张江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

11、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 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 A 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 B 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 B 的位置,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1)张江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_。(2)他选择的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_。(3)如果把蜡烛 A 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 B 去与蜡烛 A 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 A 像的大小_(选项“变大” 、 “变小”或“不变” ) 。(4)如果在蜡烛 A 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 ) ,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选填“虚”或“实” ) 。

12、例 3(2011,第 24 题)在湛江港码头,小华看到工人利用斜面把货物推到车上,联想到上物理课时老师讲过的知识,小华想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提出了以下的猜想: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小华同学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用同一块木板组成如图 12 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斜面倾角 物块重量 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S/m有用功W 有 /J总 功W 总 /J斜面的机械效率1 300 5.0 0.6 4.2 1.2 3.0 5.02 300 3.0 0.6 2.5 1.2

13、 1.8 60%3 450 3.0 0.8 2.8 1.2 2.4 3.4 71%(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_拉动木块;实验时要使木板的倾斜角变大,应该把木板下面的木块向_移动(填“左”或“右” ) (2)根据表格中数据,第次实验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第次实验中总功为_J(3)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可验证小华的猜想_(填写字母)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4)此实验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5)除了小华的猜想以外,请你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_(写出一个)有关例 4.(2011 年 第 30 题)小明观察到电风扇、落地灯等都有个大而重的底座,使它们不易翻到。进而他

14、提出两个猜想: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可能与物体的重心高低有关;物体的稳度可能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为验证猜想,他将三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固定在三个相同的圆柱体的底部、中部、顶部,对应重心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小心地推翻圆柱体,观察圆柱体刚好翻到时转过的角度 (如图乙)并记录在下表中。在验证猜想之前,他想到照相机的三脚架与地面接触面积不变,支得越开却越稳。于是他调整思路,找来一块木板和四根相同的木棒,组成图丙所示装置,将四根木棒由内向外移动时,装置的稳度不断增大。(1)圆柱体刚好翻到时转过的角度 越小,反映圆柱体的稳度越 (选填“大”或“小” ) 。(2)分析表中信息可知:物体的重心越 ,其稳度越大。

15、 (3)丙图所示实验表明稳度应与 有关。(4)依据以上结论:卡车装货时,应把重的货物装在 层(选填“上”或“下” )可使货物不易翻到,乘车时,两脚 (选填“分开”或“靠拢” )站得更稳。例 5 (2011 山东济宁,第卷第 11 题)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见图 5)。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一般用符号 L 表示,它等于挂上钩码后皮筋的长度 L 与皮筋没有挂钩码时的长度 L。之差,即 L=L-L。(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1 拉力(钩码总重)FN 0 0.5 1.0 1.5 2.0 2.52 橡皮筋的总长度 Lcm 4.5 5.1 5.7 6.3 6.9 7.53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 Lcm 0 0.6 1.2 2.4 3.0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 L0= cm。 请将表格中第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