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文档 1-8-1微生物的利用及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上传人:舍子 文档编号:169227 上传时间:2016-12-0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文档 1-8-1微生物的利用及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二轮文档 1-8-1微生物的利用及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二轮文档 1-8-1微生物的利用及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二轮文档 1-8-1微生物的利用及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二轮文档 1-8-1微生物的利用及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文档 1-8-1微生物的利用及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文档 1-8-1微生物的利用及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专题八生物技术实践第 1 讲微生物的利用及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对 应 学 生 用 书 2015江苏高考如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多选)()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的原因是发酵瓶漏气答案酵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改变等,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慢;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真菌,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因苹果汁并未装满发酵瓶,故开始时酵母菌能利用瓶中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故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

2、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受营养物质和空间等影响呈“S”型增长;发酵液表面出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繁殖产生的,说明发酵瓶可能漏气。22015课标全国卷已知微生物 A 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 B 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 A 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 _染色。微生物 A 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_(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 B 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_为碳

3、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 B 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_法进行计数。(4)为了确定微生物 B 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 35 、40 、45 温度下降解 10 g 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 4 上述三个温度中,_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_设计后续实验。答案(1)苏丹 (或苏丹) 萃取法(2)油脂(3)血细胞计数板 稀释涂布平板(4)45 40解析(1)观察脂肪时可用苏丹或苏丹染色,苏丹使脂肪呈橘黄色,苏丹使脂肪呈红色。对于不易挥发的物质可用萃取法提取。(2)为从自然界获得能产生脂

4、肪酶的微生物 B 的单菌落,应以油脂为唯一碳源进行选择培养。(3)若要测定微生物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利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单菌落,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4)相同时间降解相等质量油脂所需酶量越多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力越小,即 45 条件下酶的活力最小。而 40 条件下酶的活力相对最大,故应围绕此温度设计后续实验,以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32015广东高考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 ,查阅资料得到下图。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1)

5、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_。乳酸菌发酵第一阶段的产物有_。(2)据上图,与第 3 天相比,第 8 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因为后者_;下降趋势,原因是_。(3)该小组得到一株“优选”乳酸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比普通乳酸菌高 5 倍),拟参照资料的实验方案和食盐浓度(4%10%),探究与普通乳酸菌相比用“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并确定其最适条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结果记录表,并推测实验结论。答案(1)创造无氧环境 丙酮酸、H 、)亚硝酸盐含量低乳酸菌的代谢产物大量积累,使 降(3)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结论:“优选”乳酸菌的

6、亚硝酸盐的含量比普通乳酸菌的低。解析(1)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才能增殖和生长,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该阶段的产物有丙酮酸、H和2)据题图分析,在第 3 天时,亚硝酸盐的含量为 40 mg/在第 8 天时,亚硝酸盐的含量只有 5 mg/第 8 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由于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而乳酸呈酸性,经过大量的积累会使 降。(3)三因子自变量的表格中,自变量分别是食盐的浓度、不同菌种、培养时间,观察指标是亚硝酸盐的含量,其他都是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表格中要有单位。42015课标全国卷回答与胡萝卜素有关的问题:(1)胡萝卜含有

7、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_(填“胡萝卜素” 、 “胡萝卜素”或“ 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_,后者缺乏会引起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_,胡萝卜素是_(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_(填“需要”或“不需要”) 将新鲜的岩藻干燥。(3)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_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_。答案(1)胡萝卜素 维生素 A夜盲症非挥发性(2)需要(3)乙酸乙酯 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为水溶性有机溶剂(其他合理答案

8、也可)解析(1)从胡萝卜中提取出的橘黄色物质包括多种结构类似物,统称为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一分子的 胡萝卜素在人或动物的小肠、肝脏等器官被氧化成两分子的维生素 A;维生素 A 缺乏会引起夜盲症、幼儿生长发育不良、干皮症等,其中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疾病称为夜盲症;胡萝卜素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具有挥发性。(2) 含水量会影响萃取的效率,因此,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需要将新鲜的岩藻干燥。(3)有机溶剂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两种。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是水溶性有机溶剂,乙酸乙酯是水不溶性有机溶剂,因此应选

9、择乙酸乙酯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52014课标全国卷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 3 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_分解成_。(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与纤维素形成_色复合物。用含有 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培养 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基甲培养基乙 注:“”表示有, “”表示无。据表判断,

10、培养基甲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培养基乙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答案(1)纤维二糖 葡萄糖 (2)红 透明圈 (3)不能 液体培养基不能分离单菌落不能乙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解析(1)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如下图:纤 维 素 纤 维 素 酶 纤 维 二 糖 葡 萄 糖 苷 酶 葡 萄 糖(2)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

11、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3) 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且需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62014课标全国卷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然后,将 1 样稀释 100 倍,在 3 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 0.1 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 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 39、38 和 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2)该小组采

12、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3)示意图 A 和 B 中,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最新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资料尽在金锄头文库(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_的含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的利用率。答案(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0 7(2)灼烧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3)B (4)溶解氧营养物质解析

13、(1)为了确定培养基的灭菌是否合格,微生物学实验一般会设置空白对照: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成;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的计算公式估算水样中的活菌数:M( 稀释倍数) 1000 7/L。(2)接种时接种 种 计 数 结 果 平 均 值接 种 体 积 380.1 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体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3)由题图可知 B 图为平板划线法接种的结果(菌落相对均匀分布)。(4)震荡培养可以增加液体培养基的氧气含量,促进好氧型微生物的生长;另外震荡培养还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14、,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考点 2013 2014 江苏,18 课标卷,39江苏,31课标卷,39最新海量高中、 课标卷,39 课标卷,39广东,6 四川,10 39江苏,14、17广东,4课标卷,39 江苏,4海南,30江苏,30山东,35课标卷,39课标卷,江苏,24海南,4海南,30江苏,30广东,标卷,39海南,4海南,30 命题规律及预测本部分主要包括果酒、果醋及腐乳的制作和泡菜的制作原理,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技术、特定微生物的数量的测定、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和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等内容。其中果酒、果醋原理的比较,微生物的生物类型及腐乳的制作注意事项、泡菜制作注意事项是重点考查内容。预测 2016年高考对该专题知识考查仍然会侧重微生物或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