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文论专题》期末试题及答案(1250)精选新编

上传人:1828****612 文档编号:169192309 上传时间:2021-02-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文论专题》期末试题及答案(1250)精选新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文论专题》期末试题及答案(1250)精选新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文论专题》期末试题及答案(1250)精选新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文论专题》期末试题及答案(1250)精选新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把最好的资料送给最好的自己!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文论专题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50)姓名:XXX时间:20XX年X月X日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文论专题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50)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梁启超“薰浸刺提”说对文艺社会作用的阐释,侧重于文艺作品的美感特征与接受者审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对文艺的审美特征的探讨,是对()的一种“放大”研究。A司空图“韵味”说 B庄子“言不尽意”说 C孔子“兴观群怨”说 D严羽“妙悟”说 2为强调“大美”之自然、本真、天放的独特禀性,庄子从比较的角度说到

2、“三籁”之声。其中除了“地籁”、“人籁”还有()。A“天籁” B“物籁” C“神籁” D“灵籁” 3刘勰的批评与鉴赏思想贯穿于文心雕龙全书,批评与鉴赏的篇幅当数知音篇。批评原则有“六义”,即:一则()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A情真 B情深 C情浓 D情远 4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是全书的理论核心。A诗辨 B诗体 C诗法 D诗评 5“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燮认为,四者之中,“识”处于()的地位。A配合和中介 B支配和协领 C从属和边

3、缘 D核心和主宰 6李渔主张戏曲创作要“结构第一”,他提出的开场要提示全剧,“大收煞”即全剧终场要有()。A“团圆之趣” B“悲剧之情” C“同情之举” D“机趣神韵” 7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离骚、庄子、史记、杜工部集、()、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A.水浒传 B红楼梦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8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有四个层面:即()层面、意义层面、意象和隐喻层面以及由象征和象征系统构成的“世界”或“神话”层面。A形象 B画面 C声音 D历史 9“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艺术”中,尤其是文学中有三组原素,它们是人物性格、遭遇与事故、风格,持这一主张的

4、是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被老师预言为“为思想生活”的人()。A.泰纳 B伊瑟尔 C孔德 D拉封丹 10.接受美学强调()阅读与体验对于文学作品的意义产生及最后完成具有重要作用。A作者 B读者 C评论者 D主人公 二、筒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1简要说明刘勰的“通变”说对文章写作有哪些启迪? 答:(1)刘勰把构成文学作品的内在质素分为“有常之体”和“无方之数”两方面,这就告诉我们要“因”、“革”结合,在写作时要学会用因袭与革新两条腿走路。(2)刘勰“通变”说不仅是写作策略,同时也是写作者对文学传统、文学遗产的一种态度和方法。文学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代文学的繁荣,固然首先与特定的时代社

5、会相关,但在文学本身,也有其相承相续、递变革新的规律。(3)刘勰提出,作家要贯彻通变思想,就应当掌握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作家是自由的创作主体。如同时代社会等外部条件必须内化为作家的审美个性,才能进入创作过程一样,尽管通变讲的是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但刘勰认为也需把它落实到作家的修养和创作实践当中,才能发挥作用。(每个要点4分) 12简要说明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定义“完整”的解释。答:(1)情节的完备;(4分) (2)情节的整-;(4分) (3)情节的严密。(4分) 13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有哪些“层面”?请简要说明。答:(1)声音层面。(3分) (2)意义层面。(3分) (3)意象和隐喻层面。(

6、3分) (4)由象征和象征系统构成的“世界”或“神话”层面。(3分) 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4从下面三段王国维的相关著述,简单分析境界说的理论内涵。境界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 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日:有境界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日: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宋元戏曲考)文 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出于观我

7、者,意余于境。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然非物无以见我,而观我之时,又自有我在。故二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人间词乙稿叙) 答:(1)“境界”之本质在“情景交融”(6分) “境界”的本质其实就是中国传统诗学所一贯强调的一个核心话题:情景相生及情景交融。 (2)“境界”之特征在“真”,审美效果在于“不隔”(6分) “境界”不仅是要情景交融,而且必须是“真”情“真”景的交融与表现,而要能写“真”景物“真”感情,作者必须“所见者真,所知者深”。(5分) “不隔”的含义,是指诗人之言情写景能令读者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审美效果。作品之

8、“境界”所以能产生这样的审美效果,根源在于诗人面对生活而能“入”能“出”,故此“所见者真,所知者深”,因而能够写出“真景物”、“真感情”。总之,正是由于“境界”生成的基本特征在于“真”,从根本上决定了“境界”的审美效果必定在于“不隔”。(5分) 15.请阐释精神分析说对文艺研究的意义。答:一方面,其对于艺术家创作动机的研究,潜意识的探讨,对于艺术作品的心理分析,拓宽和丰富了人们对艺术的发生、艺术创作中的“受动”作用和艺术的意义的理解认识,并且有力地推动了浪漫主义批评或传记批评的发展。后来在西方出现的“原型批评”、“神话批评”亦与之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其提出的“症候”论,可谓是在“反映”论和“

9、表现”论之外的一种新见,开启了人们分析艺术作品、艺术形象的新思路。兴起于西方的“新历史主义批评”,无不能说是将其推广和运用于对社会生活、历史运动的观照认识而发展起来的。(12分) 另一方面,这一理论的偏颇、荒诞和乖谬之处也是明显可见的。其将艺术创造一律看作是艺术家的白日梦,将一切艺术家统统视为受原始本能尤其是性本能支配和控制的人,这不仅是无视艺术家具有在后天环境中生成的互不相同的个性存在,把他们从心理上抽象化了,而且更是否定了艺术家(以及一切社会的人)具有相对独立于其肉体欲望的精神追求,将他们还原为了森林动物,或在本质上是极端自私、仇视社会伦理道德的心理罪犯。(10分) (简答题与论述题学生的回答只要能够围绕要点组织答案,且能够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以给相应分数。) 文论 电大 期末 没有谁的幸运凭空而来,只有当你足够努力,你才会足够幸运。这世界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和坚持,时光不会怠慢执着而勇敢的每一个人!一粒尘埃,在空气中凝聚,最后生成磅礴的风雨;一粒沙石,在蚌体内打磨,最后结成昂贵的珍珠。有时候,渺小的开始,可以成就雄伟而宏大的事业;有时候,平凡的开始,可以走出崇高而伟大的人生! -致每个在奋斗努力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