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918734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A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A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A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A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A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开国大典 1开国大典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三)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提纲。二、教学重点、难点(一)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按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并列出段落提纲。(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 1949 年 10 月 1 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 1949 年 10 月 1 日这一天起,在中国

2、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1)正确读生字。 (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例如:房檐、廊檐等。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 ,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 “瞻”字左半

3、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 。 “泽”注意右半部“”的下面是“” ,而不是“丰” 。 )2检查学生读课文。(三)听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学生讨论: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容,即: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再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情

4、况,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3列出段落提纲。 (第 1 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第 2 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第 3 段:阅兵式盛况。第 4 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第 5 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五)作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课文第 1、2 段,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的伟大历史意义。(二)结合课文,训练朗读,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三)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四)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

5、声”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三)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四)按要求背诵课文。三、教学过程(一)学习第 1 段课文。1指名读第 1 段课文。 (老师强调朗读要求,有感情地一句一句地认真读。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1)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在哪里举行的?有哪些人参加?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指出文章开头向我们清楚地交待了以上五个问题。 )(2)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么样?(3)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

6、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为什么? 开国大典 2(4)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学生对第 1 段课文质疑,老师解释。 (擎着:举,往上托。宣读:在公开场合向众人朗读布告、文件等。 )4齐读课文第 1 段。5归纳:(课文第 1 段写出了开国大典前天 an 门广场的情况。先交待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和总人数。然后描述了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入场的热烈场面。 )(二)学习课文第 2 段。1指名读第 2 段课文。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1)在第 2 段课文,主要写了开国大典进行中的三件事,请说出是哪三件事?

7、(第一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第二件: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说出“排山倒海” “一齐投向”的意思。 )(3)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意义?(这句话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4)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三十万群众表现得怎样?这说明什么?(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说明他们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

8、比激动,无比自豪。 )(5)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会场上的情景怎样?(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3齐读第 2 段课文。4归纳:(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主要写了以上三件事。 )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

9、起一阵掌声” 。 (这段课文的背诵共 6 小节,难度较大。引导学生一小节一小节地背诵。每小节在背诵中要反复读,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边记。背诵前学生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先质疑。两个同学互相背诵。 )1男生背 4、5、6 小节。女生背 7、8、9 小节。男女生交换背。2然后指名背诵。3用投影做填空练习。(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主席台。(2)毛泽东主席宣布:() 。(3)这()的宣告,这()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传到()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 。(4)他读到()这一句的时候,三

10、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 。观礼台上同时() 。(四)小结。(五)作业: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 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继续学习课文第 3、4、5 段。进一步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二)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三)学习课文用词准确、多处运用比喻的特点。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结合课文训练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二)理解文章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三)学习文中用词准确,多处运用修辞的特点。三、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 3 段。1指名读第 3 段。2文中描写几种兵种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哪三种?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写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3讨论

11、。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意思。(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开国大典 3(“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 “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2)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 “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3)群

12、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这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4齐读第 3 段。(二)学习第 4 段课文。1读课文(默读或指名读) 。2说出这段的主要内容。3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天 an 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描

13、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第 5 段。1指名读课文第 5 段。2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话的意思?(“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3学生齐读第 5 段课文。(四)学生合上书,再次听配乐朗读课文,边听边回忆全文内容。(五)说出本文的中心思想。(六)巩固练习。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用投影出现下列句子。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

14、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七)小结。(八)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填空。开国大典是在()年()月()下午()时举行的。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门大炮齐发,一共()响。阅兵式进行了()钟头。训练。1、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首都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_,有_,有_,估计总数_。会场在_。主席台设在_。以此掌握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了解会尝主席台的布置情况。然后细读课文,体会会场的精心布置和群众队伍场面的壮观。最后品读课文第一段,抓住

15、重点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如:分别找出“汇集” 、 “擎着” 、 “提着”的近义词,想想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三个词语;比较“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潮这句话中的“直奔”和“走向”有什么不同;用“迎风招展”口头造句。2、然后进行重点词句的训练:()比较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有什么不同: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起抬起头,瞻仰(望着)这鲜红的国旗。 ()这段课文中有几处写了掌声,写法有什么不同?()用“诞生” 、 “雄伟” 、 “热烈”各说一句话。3、受检阅的部队开头是两个排,接着是_、_、_、_。当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飞过天空。 ”然后细读这段课文,体会阅兵式的壮观场面和人民群众看到检阅部队时的激动场面。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4、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 ,让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