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169184580 上传时间:2021-02-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做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的教育也必然做出相应的调整,重新审视自己。所以,从教学目标来看七、八十年代我们只重视知识目标,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是一个唯“知识”目标的时代。八、九十年代我们提出了双基目标,开始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个“唯知识与技能”的时代。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经济的到来,世界竞争激烈。竞争,归根结底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比尔盖茨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不是因为他掌握了多少制造软件的知识,而是他有超前的创新精神。所以,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课程的培

2、养目标定位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核心,人们此时才发现了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开始关注人的发展,创建以人为本的教育。为了实现课程培养目标,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论是“唯知识”目标,还是“唯知识与能力”目标都是对教育的片面理解,都是走进了教育的误区,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只不过是还教育的本质而已。教育本应如此,而我们在教育的误区里徘徊了这些年,而且至今难回头。在我们国家浩瀚的人才长河中,教育是源头,源头治理不好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河水的质量。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能不能走进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定位是关键,作为

3、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对教学目标不明确,就会迷失教育的方向,走进教育的误区,最终培养出的是与时代相背的人,我们今天的教育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国家培养出了很多奥赛夺冠的人,却没培养出一个科技方面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我们有很多的高科技现代化企业,却有很少的高科技知识产权。关于三个目标的关系和在教学中如何落实三个目标我也听过很多专家的讲座,但有些观点我不敢苟同。在此我只是谈谈自己对三个目标之间关系的理解,但也不一定正确。我认为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说以哪一个目标为核心,而应该说在不同的学段侧重哪一个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忽视了哪一个目标都会对另外两个目标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我们今天教学的状

4、况实际是什么样呢?实际是教案写的是三维目标,而实际教学是一维目标,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厌学,对学习没有兴趣。对仅剩的一维目标也不能很好的落实,很多智商很高的学生为什么学习成绩不高原因也就在此。我们今天的学生看似起午更爬半夜的学习,他们是在社会、学校、家长、老师逼迫下的学习,不是主动学习,实际上他们的学习效率很低。他们在学习效率很低状况下又学习了很多没用的知识,所以说我们国家的教育浪费了学生很多生命的说法并不过分。我们没有给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的条件、时间和空间,所以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高分低能与时代相背。即便是出了几个高分高能的学生也只不过是几条生命力很强的漏网之鱼。我们很多

5、教师走进了教学目标的误区,把三个目标对立起来,认为同时落实三个目标会影响知识目标的落实,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学校的升学率降低。还有一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不足,认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无关紧要有没有都可以。例如:教材后面安排的学生实验其目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试验过程,从中领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而我们是怎么做得呢?只是就试验论试验,更有甚者干脆试验也不做讲试验。学生会做实验只是完成了一维目标。再如:上学期的区域性教研活动中这个问题也表现得就尤为突出,听完课后教师在研讨的时候对新课改下的这种教学方式表示怀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是摆花架子,浪费时间,不如直接

6、讲知识来得快。尽管每位教师都对这几节课发表了自己的的见解,但都是围绕着怎样把这节课的知识讲明白进行研讨,是一种低层次的研讨,不符合我们区域性教研活动的初衷。这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这节课就凭老师讲,不搞任何活动,不做实验,这一节的知识目标能不能落实?”。全体教师异口同声地说:“能”接着我又提出一个问题:“既然知识目标这么容易落实,为什么在新课程下的教学我们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教师直接就能讲明白的知识,转变成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呢?”教师经过这样的反思才深刻地认识到新课程要落实的是三维目标而不是一维目标 ,完成知识目标只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三分之一还不到。通过区

7、域性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对三维目标的认识,教师的课改观念在教研活动中得到了升华。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对待这三个目标,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健康发展,培养出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我认为三个目标都应重视,但在不同的学段有所侧重哪一个目标。例如 小学生刚进入校门他对学习什么都不懂,这时我们主要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具体的知识并不是难事了,我们绝大多数孩子学习成绩不好都是因为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对学习没有兴趣造成的,不是他们的智商有问题。是因为我们太重视知识目标了,物极必反造成的。所以我们在小学阶段,首先应该被重视的应该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次才是过程与方法、知

8、识与技能。而我们做的恰恰相反,甚至幼儿园都以识字和算术为主了。初中阶段以物理科为例,标准指出:“我们应培养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应用科学原理或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育人类的使命感

9、与责任感。”为了完成这样的培养的目标,我们的教学目标还应定位在以知识目标为载体突出体现情感目标和过程目标,不应过分地强调知识目标。高中阶段也应三个目标并重,最近在电视里播放了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校长们最关心的也是在大学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见在大学里也不能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著名教家霍懋峥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荒谬,但仔细揣摩却很有道理,我们的学生出了问题,肯定是在我们教育过程中的某个环节中教育出了问题。如果我们把能落实好三个目标的教师称为“理想教师”学生在他整个成长过程中都能受到“理想教师”的教育,那么这个学生一定能成才。但愿我们的教师都能成为“理想教师”到那时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就都是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