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细菌整理9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69132096 上传时间:2021-02-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细菌整理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微生物细菌整理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微生物细菌整理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微生物细菌整理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微生物细菌整理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细菌整理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细菌整理9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 生 物 细 菌 整 理1、 球菌S型菌落:不透明,凸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湿润。细菌类型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免疫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球形,直径约1m;革兰染色阳性;呈葡萄串状排列;无鞭毛,无芽胞,体外培养时一般不形成荚膜;在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下,可变成L型。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直径2mm左右、不透明,凸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湿润。菌落;可产生金黄色、白色或柠檬色等脂溶性色素;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黄色;于血琼脂平板上生长,菌落周围可见完全透明溶血环(b溶血)。多数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产酸不产气;致病性菌株能分解甘露醇,产酸;触酶(过氧

2、化氢酶)阳性,可与链球菌相区分。酶:凝固酶、纤维蛋白溶酶、耐热核酸酶、透明质酸酶、脂酶等;毒素:细胞毒素杀白细胞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肠毒素等;细菌的一些表面结构蛋白侵袭性疾病(化脓性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如毛囊炎、疖、痈、伤口化脓及脓肿等,临床表现为脓汁金黄而粘稠,病灶界限清楚,多为局限性;各种器官的化脓性感染:如气管炎、肺炎、脓胸、中耳炎、骨髓炎等;全身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等。毒素性疾病:由外毒素引起的中毒性疾病。食物中毒:夏秋季节常见的胃肠道疾病;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多见于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的成人;毒性休克综合征人类对葡萄球菌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患病后获得的免疫力不强

3、,难以防止再次感染。A群链球菌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6-1.0m;革兰染色阳性;呈链状排列,长短不一;无芽胞,无鞭毛,在培养早期(2-4h)形成透明质酸的荚膜,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荚膜消失。多数菌株兼性厌氧;营养要求较高,在含血清、血液、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直径0.5-0.75mm的细小S型菌落,多数菌株出现溶血现象;在血清肉汤中易形成长链,管底呈絮状沉淀。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产生触酶,可与葡萄球菌相鉴别;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可用来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胞壁成分:黏附素(脂磷壁酸和F蛋白)、M蛋白、肽聚糖;外毒素类:致热外毒素、链球菌溶素;侵

4、袭性酶类: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1)化脓性感染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痈、脓庖疮等;其他系统感染:扁桃体炎、咽炎、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等;(2)中毒性疾病:猩红热、链球菌毒素休克综合征;(3)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机体可获得对同型链球菌的特异性免疫,但链球菌型别多,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故常可反复感染。细菌类型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免疫性肺炎链球菌G阳球菌,菌体呈矛头状;多成双排列,宽端相对,尖端向外;无鞭毛,无芽胞,在机体内或含血清的培养基中能形成荚膜。兼性厌氧;营养要求较高,培养基需含有血液或血清;在血平板上生成

5、灰白色细小菌落,形成草绿色溶血环;培养48小时后可产生足量的自溶酶,菌体溶解,菌落中央下陷呈肚脐状;在血清肉汤中孵育时初期呈混浊生长,稍久培养液渐变澄清。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菊糖发酵试验(+)、胆汁溶菌试验(+),可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鉴别。OP实验阳性荚膜肺炎链球菌溶素O:溶解红细胞,活化补体,引起发热、炎症及组织损伤;脂磷壁酸:黏附;神经氨酸酶:定植、繁殖和扩散。 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继发胸膜炎和脓胸,也可引起中耳炎、乳突炎、副鼻窦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等可建立较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脑膜炎奈瑟菌G阴双球菌,呈肾形或豆形,两菌接触面较平坦或略向内陷;新分离菌株大多有荚膜和

6、菌毛;在患者脑脊液中,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形态典型。专性需氧,5% CO2条件下生长更佳;营养要求较高,常用巧克力(色)培养基;形成直径1.0-1.5mm的较大。扁平。无色、圆形、光滑、透明、似露滴状的菌落,不溶血;可产生自溶酶,人工培养超过48小时常死亡。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荚膜:抗吞噬;菌毛:黏附;IgA1蛋白酶:破坏IgA1;LOS: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引起坏死、出血、皮肤瘀斑、微循环障碍、DIC及中毒性休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人类是唯一易感宿主,6个月至2岁儿童是易感人群主要经飞沫传播;有三种临床表现类型,即普通型(主)、暴发型和慢性败血症型。以体液免疫为主;成

7、人可从正常寄居于鼻咽部的、不致病脑膜炎奈瑟菌间的交叉抗原而获得一定的免疫性;6个月婴儿可通过母体获得抗体产生自然被动免疫;儿童因免疫力弱,发病率较高。淋病奈瑟菌G阴球菌,常成双排列,两菌接触面平坦,似一对咖啡豆;无芽胞,无鞭毛,有荚膜和菌毛;脓汁标本中常位于中性粒细胞内。专性需氧,初次分离培养时须供给5%CO2;营养要求高,巧克力平板是培养形成凸起、圆形、灰白色、直径0.5-1.0mm细小的S型菌落。只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菌毛:黏附外膜蛋白:黏附、损伤中性粒细胞、阻抑杀菌抗体的活性;IgA1蛋白酶:破坏IgA1抗体LOS:形成炎症反应。 人类泌尿生殖系统黏膜化脓性感染(淋病),是我国目前流

8、行的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人类是唯一宿主,主要通过性接触;引起男性前尿道炎、女性尿道炎与子宫颈炎,临床表现为尿痛、尿频、尿道流脓、宫颈可见脓性分泌物等,进一步扩散到生殖系统引起慢性感染;当母体患有淋菌性阴道炎或子宫颈炎时,婴儿出生时易患上淋球菌性结膜炎。无天然抵抗力,免疫不持久,再感染和慢性患者较普遍存在。二,肠科杆菌细菌类型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免疫性肠科杆菌中等大小的G阴杆菌;大多有菌毛,多数有周鞭毛,少数有荚膜,全部不产生芽胞。兼性厌氧或需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平板上形成直径2-3mm、灰白色的S型菌落。湿润,光滑,灰白色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乳糖发酵试验可初步鉴

9、别志贺菌、沙门菌等肠道致病菌和其他大部分非致病肠道杆菌。肠道致病菌多 数不发酵乳糖;肠道非致病菌多数发酵乳糖埃希菌属中等大小的G阴杆菌;多数有周身鞭毛,有菌毛,无芽胞。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平板上形成直径23mm的圆形凸起灰白色S型菌落。金属光泽蓝紫色。SS平板上粉红色。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绝大多数菌株发酵乳糖,产酸产气;在克氏双糖管中可见斜面和底层均发酵,产酸产气,H2S-,动力+;SS平板上呈红色大菌落;IMViC试验结果为“+-”。吲哚实验阳性,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1. 肠道外感染(内源性感染)化脓性感染:手术创口感染、腹膜炎、阑尾炎、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等;泌尿道感染:尿道炎

10、、膀胱炎、肾盂肾炎等,临床症状主要有尿频、排尿困难、血尿和脓尿等,由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2.胃肠炎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ETEC)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AEC)细菌类型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免疫性志贺菌属(痢疾杆菌)G阴短小杆菌;有菌毛,无鞭毛,无荚膜,无芽胞。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平板上形成直径2mm的无色,半透明S型菌落。(宋内:扁平 ,粗糙)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宋内志贺菌除外);在克氏双糖管中,斜面不发酵,底层产酸不产气,H2S-,动力-。 在SS选择培养

11、基上呈无色半透明菌落;1.侵袭力 黏附于派伊尔淋巴结的M细胞通过型分泌系统向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蛋白细菌内吞细胞内生长繁殖进入邻近细胞细胞死亡(脓血粘液便)2.内毒素 通透性增加 (腹泻)局部作用于肠壁 黏膜炎症、溃疡 (脓血粘液便)植物NS功能亢进(腹痛、里急后重)全身内毒素血症(发热、神志障碍、中毒性休克)3.外毒素 志贺毒素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腹泻、出血) 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HUS)细菌性痢疾;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感染几乎只局限于肠道,一般不侵入血液。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典型:潜伏13天,突然发病,常有发热、腹痛、脓血黏液便,伴有里急后重,还可引起溶血性

12、尿毒综合征;急性中毒性痢疾:小儿多见,全身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休克、中毒性脑病。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程在两个月以上者。抗感染免疫主要是消化道黏膜表面的sIgA,但免疫期短,不巩固。沙门菌属G阴杆菌;有菌毛,大多有周身鞭毛,一般无荚膜,均无芽胞。兼行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平板形成中等大小S型菌落。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伤寒沙门菌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在克氏双糖管中,斜面不发酵,底层产酸产气(伤寒沙门菌产酸不产气),H2S+/-,动力+。在SS选择培养基上呈无色半透明菌落;1.侵袭力通过菌毛黏附于小肠末端派伊尔淋巴结M细胞通过型分泌系统向M细胞中输入蛋白细菌内吞细胞内生长繁殖细胞死

13、亡扩散巨噬细胞吞噬。耐酸应答基因:使细菌在胃和吞噬体的酸性环境下得到保护;Vi抗原:微荚膜功能。2.内毒素3.肠毒素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带菌动物及其动物产品;传播途径:经口进入;人类沙门菌感染四种类型:肠热症 伤寒(伤寒沙门菌) 副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胃肠炎(食物中毒)、败血症、无症状携带者肠热症后可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性,特异性细胞免疫是主要防御机制。2、 弧菌属细菌类型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免疫性霍乱弧菌弧形或逗点状;革兰染色阴性;有菌毛,无芽胞,有些菌株有荚膜,在菌体一端有一根单毛;运动非常活泼,取病人米泔水样粪便或培养物作悬滴观察,细菌呈

14、穿梭样或流星状运动;粪便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排列如“鱼状。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可在无盐环境中生长,耐碱不耐酸,在pH8.8-9.0的碱性蛋白胨水或碱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形成圆形、扁平、无色、透明或半透明S型菌落;在TCBS选择培养基上分解蔗糖呈黄色菌落。分解葡萄糖、蔗糖等,产酸不产气;触酶阳性,氧化酶阳性。霍乱肠毒素(最强烈的致泻毒素)鞭毛、菌毛及其他毒力因子所致疾病:霍乱,我国甲类法定传染病;易感者:人类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传播途径: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经口摄入;临床表现:从无症状或轻型腹泻到严重致死性腹泻;剧烈腹泻和呕吐,排出米泔水样腹泻物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低碱血症和低容量性休克及心律不齐和肾衰竭。O1群霍乱弧菌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牢固免疫力,再感染少见;可出现保护性的抗肠毒素抗体及抗菌抗体;肠道局部粘膜免疫是霍乱保护性免疫的基础;O139群霍乱弧菌感染O1群获得的免疫对O139群感染无交叉保护作用。 O139群的保护性免疫以针对脂多糖和荚膜多糖的抗菌免疫为主,抗毒素免疫为辅。3、 螺杆菌属细菌类型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免疫性幽门螺杆菌G阴,螺旋形弯曲,常排列成S形或海鸥状,一端或两端可有多根鞭毛,运动活泼。微需氧,营养要求高,培养可见针尖状无色透明菌落不分解糖类;尿素酶丰富,是鉴别该菌的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