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读书报告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69105410 上传时间:2021-02-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地理学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旅游地理学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旅游地理学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旅游地理学读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旅游地理学读书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地理学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地理学读书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地理学读书报告班级:学号:姓名: 指导老师: 读书报告学生信息姓名学号班级所读图书基本情况题目旅游地理学(第三版)作者保继刚 楚义芳开本787mm960mm 1/16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年代2012年9月字数490千字ISBN号978-7-04-8分类号页数411页 教师评语旅游地理学读书报告一、作者简介(一)、保继刚简介保继刚,汉族,1964出生,云南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在中山大学地理系获博士学位。曾担任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现任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兼任中山大学校长助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管委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地理学会理事长。2001年成为Int

2、ernational Academy for Tourism Studies 会员。(二)、楚义芳简介 楚义芳,男,汉族,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2011年研究与教育经历,4年海外学习与工作经历;国际中文期刊金融编委;多家大型企业与机构的资本运作、投融资管理咨询顾问;主要工作经历如下:1996-1997年天津信托投资公司金融开发中心主任;1997-1998年香港天信财务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1999-2001年天津信托投资公司证券业务总部总监;2000-2001年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2001-2006年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筹备组常务副组长、董事、总经理;2007-至今南开大

3、学教授。二、内容梗概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是介于这三者之间的一门综合性部门地理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旅游地理学研究已经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地理学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该书在1992年出版了第一版,由陈传康先生作序。陈传康先生充分肯定了其在理论上和实用性上的贡献,第一版也因此获得国家教委第三届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中青年奖。1999年修订版一经面世,便获得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印数累计达16万册,前后23次印刷,王恩涌教授认为该书反映了保继刚教授在繁忙的旅游地理学的实践当中,仍保持对理论的不懈追求,花了很大力

4、量与精力注意国内外的理论发展,经过消化、总结,写进修订版,使该书对我国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王教授认为该书是值得一读的一本好书。本书是以高等学校地理类专业的学生为对象写的,地理类专业学生所学的旅游课程相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要少,因此本书的结构虽然以旅游者从客源地到目的地再到客源地这样一个空间过程来建构的。作者认为该书涵盖的内容广泛,通过阅读该书可以使地理类专业学生对旅游学科有更多的认识。作者认为本书在修订过程中特别注意的三点:从我国旅游开发的实践出发,吸收国外已取得的旅游地理研究成果,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旅游地理学体系;以总结我国的理论成就和实践经验为主,同时吸收国外有关部门这门

5、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国内文献资料,力争旁征博引,国内文献中如果没有适当的例子,则引用国外的文献;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并尽量将二者融合在一起,以提高理论的深度和应用的广度。 本书共分十二章,分别是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第三章旅游者行为、第四章旅游需求预测、第五章旅游资源评价、第六章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第七章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第八章旅游环境容量、第九章社区旅游、第十章新兴旅游、第十一章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第十二章旅游规划。最后外加5条附录。附录1为国外著名旅游地理学家推荐重要文献,附录2 为SSCI收录的旅游、休闲与接待业国际学术期刊,附录3为1989-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资助旅游项目研究,附录4为2008-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旅游研究项目,附录5为1989-2011年国内旅游领域部分博士学位论文。(一)、各章节主要内容本书共分十二章,现将各章节主要内容介绍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及旅游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有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规划,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第二章主要讲述了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简史以及国内外旅游地理学

7、的发展趋势。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是1930年麦克默里发表的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分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20世纪60年代中至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中至20世纪90年代,最后阶段是21世纪后。各个阶段具有其各自的显著特点,国外旅游地理学经过这五个阶段的发展趋于成熟。国外旅游地理学家认为未来的旅游地理学者的角色取决于他们能否培养和顺应可将旅游带入公众领域的新的研究程式。中国的旅游地理学起步较晚,主要可以分为3个发展阶段:理想主义阶段、现实主义阶段、理想主义的理性回归并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阶段,各阶段的时间跨

8、度刚好大致10年。作者认为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更应该注重理论的提升和概念体系的建立,只有这样旅游地理学才能在蓬勃发展的旅游研究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旅游者的定义和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进而阐述了旅游者的决策行为、空间行为及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各个国家和民族对旅游者的定义不尽相同,中国将旅游者分为游客、入境旅游者、入境一日游游客、国内游客、国内旅游者、国内一日游游客、出境游客、出境旅游者、出境一日游游客等九种。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解释,认为人们在满足了温饱之后就自然而然地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旅游动机就是人们在满足了最低的生理要求之后提出来的。旅游动机

9、分为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经济的动机等方面或者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地位与声望的动机。旅游的决策行为主要考虑的是有旅游者本人完成的旅游活动。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有感知环境、最大效益原则、旅游偏好等三方面因素。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分为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和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旅游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不仅在于揭示旅游者的行为规律,而且以此来考虑资源评价和开发、接待设施的选址,可以得到许多仅从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出发进行研究所不能得到的结论。第四章旅游需求预测主要讲述了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和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作者同时也介绍了旅游需求预测模型、趋势外推模型、引力模型和潜在游

10、客市场模型,最后一节讲述了特尔非法。其中旅游需求预测模型分为趋势外推模型、结构模型、仿真模型、定性模型4种。在实际应用中主要考虑到精确性与时间、经费和其他资料限制之间的关系。精确性要求越高,所需要的时间、经费和其他资料越多;反之,精确性要求越低,投入的时间、经费和其他资料都较少。第五章旅游资源评价主要讲述旅游资源评价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体验性评价、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等四节内容。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应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旅游资源体验性评价包括一般体验性评价和旅游资源美感质量评估。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包括气候的适宜性评价、地

11、形的适宜性评价和资源要素组合的技术性评价三方面内容。第六章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主要讲述了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以及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以及旅游地空间竞争方面的内容。第七章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主要讲述了城市旅游研究内容、城市游憩商业区、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主题公园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因素。城市旅游主要可归结为城市旅游的需求与供给、城市旅游的影响、城市旅游空间布局以及旅游地的市场营销等领域。城市旅游吸引主要有自然与文化遗产、公务类、经济类、文化类、信息科技类、环境类、娱乐类、形象。在市场经济社会,旅游形象、城市形象与产品形象一样,是城市竞争成败的关键。城市游憩商业区

12、(RBD)是为季节性涌入城市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后来被引申为TBD(tourism business district),即旅游商业区,以此解释城中为游客服务的功能应该如何布局与分布。与此相对的是CBD,其定义是包括有百货商店和其他商店、办公机构、娱乐场所、公共建筑等设施的城市最核心部分。CBD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最高的中心性、可达性和拥挤程度、人际和信息交流量、土地价格,最集中和最高档的零售业,以及最高的服务集中性。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有外部推动力和内部推动力两种。外部推动力影响需求的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内部推动力包括资源因素、区域因素、经济因素以及其他

13、因素。这些因素是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受到城市旅游相关决策的控制和影响,因而称之为城市旅游驱动力。主题公园以1955年Walt Disney构造的迪斯尼乐园的出现为标志。主题公园的特点主要有以下特点:1.主题公园是一种产业,其投资建设是一种企业行为;2.主题公园是一种休闲娱乐空间;3.主题公园必须有特定且易于了解的主题;4.园中所有的内容,包括实体环境的塑造、营运管理等都是在该统一主题之下构成的;5.主题公园是一种非日常化的、戏剧性的舞台空间,让游客产生暂时摆脱现实时空的心理效果。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因素有客源市场、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旅游感知形象、空间集聚和竞争和决策者行

14、为。第八章旅游环境容量是迄今为止在旅游研究中争议最多、尚无定论的问题之一。本章讲述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等问题。旅游环境容量可以分为基本容量和非基本容量两类,后者是前者在时间上具体化与外延的结果。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基点在于有一个同旅游地承受的旅游活动相对应的适当的基本空间标准,即单位利用者所需占用的空间和规模或设施量。可以分为基本空间标准、旅游的资源容量和旅游的心理容量的量测、旅游的生态容量的测定、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的测以及旅游地容量的测定。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的潜在价值已经在法国地中海沿岸新旅游区和爱尔兰布里塔斯湾旅游开发中成

15、功地得到应用。旅游环境容量可以解决中国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旅游旺季时全国著名旅游地接待能力的饱和等问题。第九章社区旅游主要介绍了社区旅游的概念、中国社区旅游的特点、社区增权、社区旅游参与模式等内容。社区本身是一种社会单位,社区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社会发展史一种社会行动。中国社区旅游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经济,因而有的景区出现了过渡参与的现象。由于中国旅游发展时间较短,在旅游观念、旅游意识等方面,无论地方政府、企业还是社区都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经验准备,因此就不同程度地处于被动状态。社区增权的思想来源于社会学中的增权理论。在旅游学研究中,到1999年,斯基文斯发表的题为生态旅游与地方社区增权被看做是旅游发展中增权研究的开端。在该框架中,斯基文斯分别描述了经济增权、心理增权、社会增权、政治增权的各种增权、去权表现。此外,索菲尔德指出,如果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用法律的增权取代传统的增权。只有建立一个政府、社区、企业共同参与的合理模式,社区旅游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对环境、传统文化的有效保护,才能通过旅游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最终实现社区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第十章新兴旅游包括替代性旅游、生态旅游、遗产旅游、时间旅游、温泉旅游、葡萄酒旅游与茶旅游。第十一章讲述了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包括旅游开发的经济影响、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旅游对区域的社会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