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中生物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69006607 上传时间:2021-02-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高中生物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推荐)高中生物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推荐)高中生物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推荐)高中生物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推荐)高中生物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高中生物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高中生物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最新考纲一、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特征正 2种群的数量变化 3群落的结构特征 4群落的演替 5生态系统的结构 6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9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10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二、实验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3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考纲解读1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2分析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3掌握“J”型曲线和“S”型曲线形成的条件及特征4列举“S”型曲线在实践中的应用5进行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6了解群落中的分层现

2、象及影响因素7明确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8进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探究9尝试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作用的探究10说出生态农业的设计原理和特点11尝试合理利用物质循环的特点设计生态瓶12探究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13分析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14进行人口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实验探究15说出温室效应的形成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16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应用价值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知识点一种群的概念及其数量特征议一议:标志重捕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知识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思一思: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S”型增长的实质是什么?判断正误1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2同一物种在

3、不同区域可因地理隔离形成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3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4动物种群密度调查都不能用样方法()。5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还有气候、食物、天敌等()。6性别比例失调,不会引起种群数量改变()。7不同种生物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K值固定不变()。8城市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9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只有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10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和下降等()。学习笔记:自我校对:同种数量较小较大随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强大总数

4、种群密度增长型衰退型变化趋势增长稳定充裕连续增长环境条件环境容纳量K值出生率人工控制想一想: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物种主要是看在自然条件下能否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议一议: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分布均匀;未标志个体和被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获的机会;调查期中没有迁入和迁出;调查期中没有新个体的出生和死亡;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看一看:当刚迁入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种群增长速率较快,接近“J”型曲线;当繁殖到一定程度后,环境中的容纳量接近饱和,种群增长减缓,呈“S”型曲线,最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思一思:种群的增长速率在各个阶段不相同所致。判断正误:1.

5、2.3.4.5.6.7.8.9.10.,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1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图解(2)析图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2种群的年龄组成图解及分析(1)模式图图解析图种 群年龄组成情况出生率和死亡率情况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所属类型A幼年多,老年少增加增长型B各年龄期比例适中波动稳定型C幼年少,老年多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3)柱形图图解析图

6、图A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为衰退型。图B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图C中各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3种群密度调查标志重捕法样方法适用对象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个体,如鼠、鸟类等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蚯蚓和虫卵等统计方法利用公式计算出N,即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N1为标志个体数,N2为重捕数,N0为重捕个体中带标志数)计算各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注意问题 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生理活动,且不易脱落 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宜太少提醒(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7、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6)性别比例中,多于的如蚂蚁等;多于的如人工控制的种群牛、鸡等。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在高考中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既可以单独进行考查,也可以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结合起来考查。出题形式可以是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典例1】(2011南昌模拟)下列关于右侧概念图中序号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A序号1代表种群密度B迁入率由序号4或序号5代表C序号2代表出生率或

8、死亡率D序号6、7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直接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的影响。另外,年龄组成也能通过影响出生率与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2代表出生率、3代表死亡率。答案C【训练1】(2011安徽江南十校联考)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

9、龄组成解析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稻田秧苗的均匀分布(即合理密植),可以达到对光能、水、肥等的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产量;因人工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足以满足鱼类的需求,故需投放饲料保证鱼正常的能量需求;年龄组成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答案B,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与“S”型曲线模型比较1两种曲线模型比较项 目“J”型曲线“S”型曲线增长模型前提条件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种群增长率K值有无

10、无K值有K值曲线形成原因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联 系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因环境阻力大小不同,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2.K值与在实践中的应用灭鼠捕鱼(最大增长速率)灭鼠后,鼠的种群数量在附近,这时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无法达到灭鼠效果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捕捞后,鱼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K值(环境容纳量)改变环境,降低K值,使之不适合鼠生存保证鱼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3.K值变动的示意图(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

11、范围内。(2)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时,K值会上升。提醒(1)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获量,如时捕捞可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但不能获得最大日捕获量最大日捕获量应处于种群密度最大时。(2)增长率增长速率。种群数量变化是高考中的一个高频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中考点多,可以考查对增长率、增长速率、K值、值等概念的理解和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也可以考查对“J”型增长和“S”型增长曲线的分析,还可以考查值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题中信息一般多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典例2】(2011江苏卷)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

12、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开放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解析由曲线可知,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的先达到峰值也先衰退,与封闭条件相比,开放条件下存在迁入和迁出的现象;因各组棉叶的规格、数量相同,则理论上K值应相同,但图示可见只有开放条件下初始密度较大的种群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其余都是在未达到K值时就开始衰退,种内斗争是指一区域的同种个体为争夺有限

13、的资源和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在种群衰退时虽然种群个体数量减少,但因棉叶被食用量也在减少,故种内斗争不一定减弱。答案AB思维深化“S”型曲线辨析:种群“S”型增长曲线分析:(1)潜伏期(对环境的适应期):个体数量很少,增长速率很慢,害虫防治最好应在此期进行。(2)加速(对数期):个体数量快速增加,时,增长速率达到最高资源利用黄金点,害虫防治严防达此期。(3)减速期和饱和期:随着种群密度增加,个体因食物、空间和其他生活条件的斗争加剧,同时天敌数量也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K)时,种群停止生长,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即出生率死亡率,但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到达K值后,有的种群呈锯齿状波动。【训练2】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右图表示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O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Dcd年,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