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教案(共两套)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168956036 上传时间:2021-02-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教案(共两套)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教案(共两套)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教案(共两套)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教案(共两套)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教案(共两套)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教案(共两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教案(共两套)(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1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借对古战场的凭吊,表达了作者“人生如梦”的感慨。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了解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苏轼生平与思想。2.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归宿,感受淡定的人生态度。4.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5. 积累苏轼名句。【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2理

2、解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感受苏轼的旷达和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课前准备】1.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豪放词的相关知识。3.自查资料,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4.自读课文,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积累苏轼名句,导入新课。1.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晁错论文【简析】古时候那些干出一番大事业的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还有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定而毫不动摇的志向。说明志向坚定是成就大事的一个重要条件。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赠刘景文诗【简析】荷花落尽,荷叶也枯萎了;菊花虽败,

3、菊枝仍然傲霜卓立。两句诗借咏菊赞扬挚友风骨长存。3.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词【简析】我将把那雕弓的弓弦拉得像一轮满月,朝着西北方向,射杀那凶恶的天狼骚扰宋边境的西夏政权。表明了作者要为保卫国家杀敌立功的决心。4.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词【简析】孤雁飞来飞去,把寒枝都选遍了,也不肯在上面栖息,最后还是在荒凉寒冷的沙洲上落下。表现了作者宁可处境贫困,也不苟合于世的优秀品格。5. 腹有读书气自华。和董传留别诗【简析】只要有很深的学问,气质自然就会充满光彩。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词【简析】人生在世,有悲愁也有欢乐,有分别也有团聚;月亮也是或

4、阴或晴,或圆或缺,这些事情,就是在遥远的古代,也是难以周全的。7.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诗【简析】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只是因为你置身于此山当中。两句诗透过自然现象,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词【简析】只盼望大家都永远平安,远隔千里,共赏圆月。两句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二、文学常识:1. 作者: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

5、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诗、词、散文都有突出的成就。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散文,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的佼佼者。而他最富于开创性的艺术贡献是词的创作。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作品有苏东坡集、词有东坡乐府。苏东坡一生给后人留下了诗二千七百余首,词三百四十余阕,文四千余篇。苏轼如同一块兀立不动的基石,支撑着中国文学史。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诗”与黄庭坚并称为

6、“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绘画”工枯木竹石。“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2词牌知识:(1)词牌的内涵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种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

7、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词牌,这是因为各家叫法不同。(2)词牌的分类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属于这一类,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

8、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后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未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

9、下面用较小的字注明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3. 了解豪放派词: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宏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

10、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三、背景及解题1.背景: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这首词就是他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心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2.

11、解题:“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赤壁怀古”怀古诗。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目的还在于“写今”。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3. 名家点评:(1)东坡赤壁词殆戏以周郎自况也。词才百余字,而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元好问(2)题是怀古,意谓自己消磨壮心殆尽也。开口“大江东去”二句,叹浪淘人物,是

12、自己与周郎俱在内也。“故垒”句至次阕“灰飞烟灭”句,俱就赤壁写周郎之事。“故国”三句,是就周郎折到自己。“人生如梦”二句,总结以应起二句。总而言之,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周郎是宾,自己是主。借宾定主,寓主于宾。是主是宾,离奇变幻,细思方得其主意处。不可但诵其词,而不知其命意所在也。清代学者黄苏四、内容研读:(一)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翻译全诗。明确:白话译文: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在那久远古战场的西边地方,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又如画,一时间涌出

13、了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二)诵读体味:自由朗读诗歌,把握节奏,画出朗读节奏,体味情感。明确:朗读节奏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

14、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诵读提示:“”表示拖长音,“/”表示节奏停顿。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三)分析结构:自读全词,思考,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明确:上片状写赤壁之景,下片抒写人生感慨。上阕咏赤壁,以写景为主,描写了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壮丽景色,引发以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词的下阕主要刻画了周瑜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并发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慨叹

15、。(四)赏析上片1.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写景有何特点?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写景特点:境界阔大:“大”“千古”包容着时间和空间的广泛内涵;风格雄浑:“东去”二字势不可挡,“淘尽”二字势不可回;显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与“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一脉相承历史的长河带走了一切,就是风流人物也不能幸免。对历史的咏叹升华为哲理的咏叹。作用:“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创造了一个的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2.思考,作者为何说“人道是”?明确:作者不去深究真正的赤壁在何处,而是将错就错,假托赤壁以抒胸怀。清人朱日浚赤壁怀古“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3.思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明确:描绘出乱石壁立,高耸入云,怒涛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