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培训讲稿》

上传人:他**** 文档编号:168859058 上传时间:2021-02-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制教育培训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法制教育培训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法制教育培训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法制教育培训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法制教育培训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制教育培训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制教育培训讲稿》(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章法制教育培训讲稿兴仁县孔白小学“十二五(xx)”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讲稿培训时间:xx年3月11日下午培训地点:孔白小学教师办公室培训对象:孔白小学全体教师培训主题:法制教育教师指导手册第一章法律的基本知识培训课时:4课时培训人:杨孝敏第一课时第一节法的基本理论一、法的基本概念1、法的概念和特征a、法的含义b、法的特征法是体现国家意志的社会规范法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规范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2、立法a、立法的含义b立法权限的划分3、执法a、执法的含义b、依法行政的原则4、司法a、司法的含义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5、守法a、守法的含义b、守法的主体c、

2、正确认识守法的内涵二、法的起源和历史发展1、法的起源a、关于法的起源的不同观点b、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c、法产生的一般规律2、法的历史发展a、资本主义法的产生b、社会主义法的产生三、法的价值和作用1、法的价值a、秩序b、利益c、正义2、法的作用a、规范作用b、社会作用四、法与经济、政治及道德的关系1、法与经济a、经济基础对法具有决定作用b、法对经济基础有一定反作用2、法与政治3、法律与道德a、法律与道德的相同之处b、法律与道德的区别c、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具体表现五、正确认识法律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1、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的概念2、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第二课时第二节法治知识一、法治的定义法治作为一种

3、治国方略,是人治的对立物,其基本意义是依法办事,强调法律应该得到普遍的服从和遵守。二、法治国家a、从总体上讲,法律具有极大的权威b、在法律的运行机制上,有健全的法律运行机制,这是法治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c、权利保障与权利制约的统一,这是法治国家的保证d、从法律文化上讲,要有先进的法学理论,公民要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这是法治国家的基础。三、依法治国的意义a、通过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作用,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b、通过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制约、人权保障等法治原则,促进政治文明的建设。c、借助法律所特有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强制性,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四、依法治国的条件a、

4、要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b、要实现依法治国,还必须大力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五、“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行政执法工作,推进依法行政;同时健全和完善司法体制,积极推进司法制度改革;严格和强化法律监督,改进和完善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深入持久地开展普法宣传,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第三课时第三节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一、法律制定的含义法律制定,又称立法,有以下特点:1、法律制定是国家的专有活动,也是国家履行职能的方式之一。2、法律制定是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3、法律制定既包括法的制定活动,也包括法

5、的修改、补充、废止活动。二、我国的法律渊源我国的法律渊源有: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规章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与实施法律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法律实施不仅包括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法律的活动,还包括全体社会成员自觉遵守法律,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1、我国制定法律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怎样贯彻法律的实施3、如何维律的公平与正义4、行政执法应遵循的原则5、做知法守法的公民6、构成违法的要素a、违法必须是人们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b、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我,必须是

6、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c、违法的主体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就自然而言,必须达到一定的年龄和智力水平。d、违法必须是行为人出于故意或过失,也就是行为人要有主观方面的过错。第四课时第四节实体法和程序法一、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含义他们的区别是。实体法是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以及职权和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程序法是规定以保证权利和职权得以实现或行使,义务和责任得以履行的有关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二、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联系与区别实体法和程序法作为法律的整体功能是一致的,但在具体划分的意义上,两者的功能又有各自的特点和内容。实体法的功能主要是在于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和责任。程序法在主要功能在于及时、恰当地为实现权

7、利和行使职权提供必要的规则、方式和秩序。三、程序法的基本原则所谓原则是指说话或者行事所依据的标准。程序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体现程序法的根本价值的法律原则。a、程序的工作原则b、程序的安定性原则c、程序的公开性原则d、程序的效率性原则四、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现状在我国长期的法律传统中,普遍存在着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的观念。我们应当认识到,在我国建构完备而良好的程序法体系并且严格按照程序法的规定办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a、他是制约权利的有效机制b、它是实现实体权利平等的基础c、它是维律权威的重要保障培训时间:xx年4月8日下午培训地点:孔白小学教师办公室培训对象:孔白小学全体教师培训主题

8、:法制教育教师指导手册第二章宪法的基本知识培训课时:2课时培训人:杨孝敏第一课时第一节宪法概述一、宪法的发展历史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却为宪法的订立奠定了基础。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对建国前由全国政协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部宪法。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部宪法。xx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在

9、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颁布。以后陆续进行修正。二、宪法的地位及作用选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a、宪法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急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b、宪法的作用1、宪法保证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宪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3、宪法推动了我国

10、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4、宪法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三、宪法的基本内容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在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们民主专政,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2、宪法如何规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宪法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其能、按劳分配的原则。3、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11、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4、宪法如何规定我国的国家机构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5、我国的团体6、我国的政体政体,也称政权组织形式或国家管理形式,是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组织政权机关的原则方式。7、如何理解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

12、基本政治制度。8、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9、如何理解特别行政区制度10、为什么说国家的心脏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最高权利,集中代表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国家的立法权和决定国家生活中的其他大问题。11、为什么说国家的中枢是国务院12、国家武装力量的领导机关是那个机关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13、为什么说国家的四肢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a、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14、如何认识国家的审判和督查室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第二课时第二节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及义务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13、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受权利和义务的自然人。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包括:1、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广泛性2、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现实性3、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平等性4、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1、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a、政治权利和自由b、宗教信仰自由c、人身自由权利a、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b、人格尊严不受侵犯c、住宅不受侵犯d、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d、社会经济权利e、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f、特定人的权利g、监督权利h、同违法犯罪做斗争2、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a、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

14、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b、父母有抚养、教育、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c、成年子女有赡养辅助父母的义务d、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e、受教育的义务f、劳动的义务g、依法纳税的义务h、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义务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二者之间的关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4、如何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在行使公民权利时,首先,不得以非法手段谋取权利,其次,不得超越合法权利的范围;,再次,要采用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最后,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二、如何理解平等权平等

15、权是指公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权利。1、维护人与人平等的重要意义首先,要建立公正的社会,人与人的平等关系是基础其次,平等权不仅是人权的基础,而且是实现民主自由社会的必要前提。最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治社会的根本保证。2、维护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的方法首先,学会尊重别人其次,对传统思想要持弘扬和摒弃的双重观念,加强平等思想的宣传,才能真正的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最后,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三、如何理解政治权利和自由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公民作为国家政治主体而依法享有的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包括公民的选举权、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是指选民依法选举代议机关代表和特定国家机职人员的权利;被选权则指选民被选举为代议机关代表和特定国家机职人员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通常被合称为选举权。2、政治自由政治自由是指我国公民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自由。四、如何理解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依据内心的信念,自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