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诠释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的课程设计

上传人:风****你 文档编号:168832856 上传时间:2021-02-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诠释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的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编]诠释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的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编]诠释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的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编]诠释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的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编]诠释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的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诠释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的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诠释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的课程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诠释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的课程设计摘要:本文从当前大学英语选修课建设亟待规范和创新的实际要求出发,以有关批判性思维的理论研究作为依据,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有关指导思想,针对性地对大学英语选修课中语言文化类课程中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模式设计和课程评估方法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探讨。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类选修课批判性思维课程设计。 在过去几年里,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已经普遍增设了选修课(或称“通选课”)。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们对如何建设科学、规范和有效的选修课体系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有关语言教学研究者们也就此撰写了许多相关研究论述。然而,其中专门针对关于选修课中语言文化类课程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

2、论述却并不多见。这使得开展文化类选修课的英语教师在需要完成更高教学任务要求的同时缺乏相关的教学理论的指导。随着英语选修课建设的不断深入,如何科学规范地开展语言文化类课程教学,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已成为一个值得所有大学英语教师思考的课题。 1语言文化类英语选修课简介。 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特别制定并于2007年进一步修订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下称要求),规定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 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指导性地将大学英语选修课划分为:语言技能、语言应用、语言文化和专业英语四大类课程,明确了除“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

3、稳步提高”外,大学英语课程还应着重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要求所建议的大学英语中的语言文化类选修课,是以英语为载体,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实施的文化类选修课程教学,根据各校师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开设,以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由学生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择。这类课程尤其“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帮助学生“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要求,2007)。 目前我国各高校已开设的语言文化类选修课主要涉及:文学诗歌类,如美国文学赏析、英诗鉴赏;人文历史类,如西方简史、美国文学史;文化知识类,如西方礼仪文化、美国大学校园文化概览;以及艺术鉴赏类,如影视

4、作品欣赏、艺术鉴赏等等。 然而,这些文化类英语选修课的开展主要还处于开课教师各自为政,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及特长对所开课程进行设计和展开教学的阶段,这就使得选修课教学在为大学英语教育注入了“个性化”和“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等特色的同时出现了因教师对课程设计整体把握不同导致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有效性”的千差万别。 2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要讨论批判性思维,我们应该首先对西方学术界给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一个简单回顾。就曾对学界纷繁复杂的论述进行了一次梳理,认为常见的与批判性思维紧密相关的还有“批判性分析(criticalanalysis)”、“批判性意识(critic

5、alconsciousness)”、及“批判性自我反思(criticalreflection)”等概念。他认为批判性思维的“批判之力”主要在于思维者接受某种观点或结论时进行评价和辨别的能力,这种能力使思维者在假设的基础上检验命题,并发现偏见和正确看法、以及看法与事实之间的区别。被誉为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的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将批判性思维中的“反思”定义为:对自己的一种信仰或所偏好的某种知识形式,从其所依存的基础上和可能得出的结论上,进行积极的、持续的、仔细的审视。另一位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RobertEnnis则在1991年将这一思维形式精炼地表述为: “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

6、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Ennis的定义把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强调“个人判断” 及采取的相应的取舍(知识)的“决策”。一个较新的观点来自于把批判性思维定义为一种调查研究的说法,认为其目的是探究一种情景、现象、问题或假设,以达到整合所有有效信息并能够有说服力地证明结论或假设。与其他众多从纯思维角度所给的定义不同,Kurfiss把批判性思维比作一种调查研究活动,使批判性思维过程更加易于理解的同时强调了“信息整合的效度”和“说服力”两条标准,而“批判”活动的基础是“有效信息”或“知识”,因此,在大学生日常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批判性思维技术训练并有意识地鼓励其批判性思维精神的培养,能逐

7、步提高其整体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990年,在美国和加拿大教育界发表的批判性思维:一份专家一致同意的关于教育评估的目标和指示的声明将批判性思维认知能力的核心分解分为:阐述、分析、评估、推论、解释和元认知六个方面,认为其中的“元认知”是一种“自我的、有意识地监控认知行为,以及这些认知行为中所运用的认知手段和所引起的结果,特别是以一种质疑、反省或校正推论或结果的态度来分析、评价自己的推论性判断”。 批判性思维还可被细分为认知技能(cognitiveskills)和情感意向(affectivedispositions),也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批判性思维精神。前者可以说是批判性思

8、维具体的运作和构成机制,偏重于指导学习中的实际操作;而后者则指思维者个性气质中的一种趋向性,起到主观引导作用。 3语言文化类选修课与批判性思维培养。 “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在1998年发表的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 的第一项议题中指出教育的使命是:培养批评性和独立的态度。这一态度已经被确立成为当今许多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而我国的“批判性思维”教育和研究起步较晚,“只在近三、四年,才有对国外批判性思维教育的零星介绍出现”。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类选修课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谓是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带有批判性思维技能训练的语言文化类选修课,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其批判性思维精神

9、;另一方面,在主动的逐步增强的“批判性思维精神”驱使下,学生又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强化其批判性思维技能,进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人文素养以及思辨能力。 下面我们将遵循课程要求指出的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结合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对大学英语中语言文化类选修课的课程设计作一些建设性的讨论。 4文化类选修课中自主学习与批判性思维精神的培养。 课程要求明确指出,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思维过程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人们在进行思维时往往并未意识到自己是如何思考的或自己的思考方式具有何种趋向性。在英语提高阶段的选修课教学中,

10、教师应正确理解自己在文化选修课中的“辅助者”角色,力求放弃课堂中的“主角”地位,而仅应为学生规划出学习范围和方向,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利用文化类课程的知识性、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共鸣或好奇,为学生搭建一个通过自主收索并消化信息的平台。同时,教师应起到科学调动学生自己“计划、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内容的”的主动性,使其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能动力,树立起培养自己批判性思维精神的自信心。 5文化类选修课中教学模式设计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 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的设计;第二,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求中建议学生充分利用校园网及互联网等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教师应该利用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

11、设计,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进行科学训练。当今社会网络咨询飞速发展,学生可以非常容易地通过网络收索到丰富但略嫌庞杂的相关知识。选修课教师可为学生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讨论话题;建议合理的关键词或关键话题的网上搜索;或是推荐一些优秀的原版英文网站或链接地址,并且据此安排相关课堂活动任务,如:要求学生将收集到的原版英文资料打印出来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将其浓缩为简单易懂的PPT文件。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摸索Kurfiss所说的“调查研究”技能,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选择”和“有效整合”。为了在课堂中参与小组讨论或进行上台讲解,学生必须要对应该“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分析、解释、推论、说明或自我校对,

12、以使自己的发言能具有更强的“说服力”,从而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6文化类选修课中教学评估方式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 课程要求倡议教师采用“过程性评估”,其中排列在前两位的“学生自我评估” 和“学生相互间的评估”同样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最有效训练和考验。针对这一倡议,教师可以根据“元认知”理论,调动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等认知手段,积极地通过”质疑、反省或校正推论或结果的态度”来分析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观点、论述方式、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表现。具体的做法可以是:设计出一套“全面、客观、科学、准确”但又可操作性较强的评估标准,让学生充分了解应该从那些方面去评价自己和同学,通过反复

13、的相互比较,学生逐渐熟悉了导致“课堂成功表现”的构成因素,因而更容易发现自己学习策略中的不足,并及时做出“取舍”和改进。 7结语。 在开展语言文化类选修课时,大学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语言学习自然而有效地融合到其他文化知识体系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主观情绪的调动帮助学生提升其批判性思维精神;通过客观教学手段和评价手段的设计强化训练其批判性思维技能。最终达到使学生能主动地、有意识地调动其批判性思维技能,逐步建立起自己个性化的学习策略,稳步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有效地拓展知识面,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最终建立其稳定的批判性思维体系。 参考文献: 1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模块化和超文本谈教学要

14、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 2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与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 3王玮。重新认识“批判性思维”及其在课程中的运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4. 4王祥兵,刘晶。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 5武宏志。何谓“批判性思维”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 6朱新称。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与策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7Alec,Fisher.CriticalThinking:AnIntroduction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 8Brookfield,Stephen.Developingcriticalthinkers:challengingadultstoexplorealternativewaysofthinkingandactingZ.SanFrancisco:JosseyBass. 9NegaDebela,BerlinFang.UsingDiscussionstoPromoteCriticalThinkinginO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