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邗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6881915 上传时间:2017-1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3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邗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邗江中学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第卷(选择题 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A铁犁牛耕的出现 B高转筒车的发明 C耦犁技术的普及 D曲辕犁的推广2 吕氏春秋中记载的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 ”在此神农指出了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自然经济的优越性 D废除井田制的必要性3. 康熙

2、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4 “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 。材料描述的冶炼技术最早出现在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52014 年 6 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不可能见到的现象是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C粉彩瓷深受欢迎 D部分地区

3、用坎儿井灌溉农田6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在此书中,你不可能看到的是A上午管理“市”的官吏敲响了开市的锣鼓 B小商贩挑着货担沿街叫卖C街道两旁店铺林立 D 有些店铺的营业几乎通宵达旦7.扬州仪征北部丘陵地区有“刘集” 、 “谢集” 、 “新集” 、 “马集”等乡镇地名,这种含有“集”的地名来由与古代的什么商贸形式有渊源关系? A.夜市 B.都会 C.草市 D.会馆8朱元璋对户部臣僚说:“人皆言农桑衣食之本,然弃本逐末一农执耒而百家待食,一女事织而百夫待衣,欲人

4、无贫,得乎?”这一理念A强调了农业发展的重要 B导致了崇商风气的兴盛C重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摒弃了传统的抑商政策9从 1895 年开始,在短短的 10 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 1 个扩大到 20 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要行业的资本主义集团。这主要得益于A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D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0下表是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表。该表反映了年份 丝茶 其它农产品和手工业品1871 年1873 年 87.20% 12.80%1891 年1893 年 51.50% 48.50%A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 B中国逐渐被卷入

5、世界市场C西方的丝茶制造业开始超过中国 D西方的生活习惯逐渐改变11.面粉加工业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中一个重要的生产部门。据统计 1913 年至 1920 年,全国新设面粉厂 47 个。1914 年以前,中国面粉每年出超。从 1915 年起,中国面粉贸易开始变为出超。1915 年至 1920 年面粉出超量增加了近 59 倍。关于这一时期中国面粉大量出超的原因,同学们进行了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民国初期政府的鼓励措施,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欧洲列强忙于一战,为中国面粉出口提供了契机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A. B. C. D.12观察右侧中国轮船统计柱状图,中国轮船的只数

6、 和吨位在 19281935 年间上升较快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辛亥革命的推动13. 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中国的棉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 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接近棉花产地和销售地的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这反映当时 A内地自然经济阻碍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B.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C民族资本家缺乏投资眼光 D.民族工业中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14.从 1953 年开始,我国以 156 项重点建项目为骨干,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规模建设,这 156 个重点项目中能源是建设的第一重点(占 33

7、.3%) ,其次是国防工业(占28.2%) 。机器制造业居第三位(占 15.4%)冶金工业局第四位(占 12.8%) ,这四大工业合计占 90%。这一时期重点建设项目的分布反映了“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是A.集中力量以优先发展重工业 B.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装备农业C.加强农业和工业消费品生产 D.发展生产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5右图为 1956 年中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状况图,它反映出我国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16. 在百度查到这么一则人民日报的社论“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越居世界第二位了。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

8、的压力 ,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与这则社论反应的历史现象有关的是A.一五计划 B.家庭联产承包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17. 据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16002000引述:中国粮食生产年增长率从 19571978 年间的 2.1%提高到 1979 年1984 年间的 4.9%。这一巨大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是A.实行农业集体化 B.撤销人民公社,实行土地私有化改革C.袁隆平杂交水稻孕育成功 D.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计划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下表经济现象的变化

9、表明时间 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 计划管理的商品 计划供应出口商品1985 年 120 种 188 种 70 种1987 年 60 种 23 种 36 种A.计划经济模式已经退出 B.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19 2012 年 12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重走 20 年前邓小平南巡讲话之路。有学者指出:广东一直处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敢为天下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全新道路。以下最能说明该观点的是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率先开展 B设置第一个经济特区 C设置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D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20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

1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表明当时我国A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 B明确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D强化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21.2011 年 12 月 11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高层论坛上明确表示:“中国将进一步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推动政府朝着更加规范有序、公正公开的方向发展。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公平、稳定、透明的投资环境。”该讲话彰显中国接下来将进一步A.引领贸易保护主义 B.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系C.抵制世界经济全球化 D.加剧

11、全球竞争利益失衡22.鸦片战争后,西方商贾来宁经商者日益增多,为迎合外国人餐饮的需要,亦适应国人的交际需求,西餐馆在古城金陵也应运而生,其中最早的西餐馆,是创办于清末、位于贡院东街的“金陵春中西餐馆” ,当时民间俗称“番菜馆”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餐饮种类繁多,吃西餐成主流 B东西文明碰撞,东西方食俗难以共存C尊孔排外盛行,西餐传入艰难 D社会发生巨变,饮食文化呈现多样化23.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装,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此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倡导婚姻自由 B.易服、废止缠足 C.全盘西化 D.反清革命24维新运动期间, “国人在 14 个

12、省的 20 多个城市共出版了 90 来种报刊” ,这些报刊“开中国民报勃兴之先河,林林总总,蔚为大观” ,成为中国报刊出版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下列属于维新派创办并用于宣传维新思想的报刊是 A B C D251890 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26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

13、的地圆学说,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1492 年 8 月 3 日拂晓,3 艘帆船从西班牙南端的巴罗士港起航,向西驶去。这次航行的结果是A完成了环球航行 B到达了印度半岛 C发现了“新大陆” D抵达南非好望角27有人说,21 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古希腊的战略家狄米斯托克利也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17 世纪控制海洋、拥有海上殖民霸权的国家是A荷兰 B西班牙 C英国 D法国2819 世纪中叶, “由于一切生产资料的迅速改进,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 。这一观点认为促使世界面貌发生改变的深层原因是A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 B工业革命的推动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垄断组织的产生29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新航路开辟后的二百多年时间里,世界市场已初具规模。其促进因素不包括A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B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推动C机器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销售 D英荷等国重视发展海外贸易30.从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击、瘦肉精事件的炸雷、上海染色馒头的喧闹,到如今的塑化剂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而这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背后都有化学添加剂的阴影。这类问题的出现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